譚學惠 古小洪通訊作者 趙清瓊 蒲興梅 趙雨瑤 胡巧玲
(貴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腎內科 貴州貴陽 550003)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終末期慢性腎衰竭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是將患者血液引至體外凈化后回輸,其能清除毒素,延緩患者病情的發(fā)展進而延長生存期。但患者在透析治療過程中其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會導致出現(xiàn)負性情緒,影響治療效果的同時也會降低生活質量,而目前臨床中對患者均會給予護理措施,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同時家屬在治療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通過對患者的照護可以改善其生活質量,樹立自信心進而加強配合度[1]。本次研究主要對維持性血透患者應用家屬健康教育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
選取我院接收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 例為此次研究對象,均為2018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收治,應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30)和實驗組(n=30),對照組男、女各17例、13 例,年齡18~75 歲,平均(54.2±8.6)歲,實驗組男、女各18 例、12 例,年齡19~75 歲,平均(54.4±8.3)歲,經對比兩組一般資料顯示無差異P>0.05。
1.2.1 對照組。
常規(guī)健康教育: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結合其實際病情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后再實施常規(guī)健康教育,護理人員根據病情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強調持續(xù)性血液透析對疾病治療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引起重視進而加強其配合度。
1.2.2 實驗組。
家屬健康教育:
(1)患者入院后評估其病情通過溝通了解認知水平,并對其生活態(tài)度進行評估,了解家屬對患者的關心程度及家庭經濟情況,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向家屬講解疾病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發(fā)病機制、臨床癥狀、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提高認知水平。
(2)告知家屬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時應注意的問題,當其出現(xiàn)不適時立即給予對應的干預措施,介紹主治醫(yī)生并向其展示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樹立自信心促使其能積極面對疾病。
(3)家屬對患者疾病缺乏掌握其情緒會比較低落,也會表現(xiàn)出悲傷,護理人員應適當安撫其情緒,主動介紹患者的病情情況并盡可能地多多安慰,消除其恐懼、敏感的不良心理,另外告知家屬控制飲食的重要性,指導其每天給予患者適當?shù)牡鞍踪|,如蛋類、瘦肉、魚類等,嚴格控制含有鉀、磷等食物的攝入量,叮囑家屬要限制患者每天的飲水量,此外講解藥物服用的正確方法,要求家屬監(jiān)督患者每天按時按量用藥。
(4)患者在非透析日需對其內瘺進行濕敷,判斷其內瘺有無震顫,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應立即聯(lián)系醫(yī)生給予對應的治療,同時適當活動患者的手臂進行鍛煉,但要注意避免引發(fā)大出血,若家屬有呼吸道感染則應進行隔離,防止加重患者的病情。
(5)護理人員多與家屬溝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引導患者訴說自身感受加強其治療的信心。
(1)采用焦慮、抑郁量表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量表各有20 項分4 級評分,臨界分值為50 分,其中50-59 分為輕度焦慮/抑郁;60-69 分為中度焦慮/抑郁;>70 分為重度焦慮/抑郁。(2)采用SF-36 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其主要包括生理職能、社會功能、精力等8 個領域,應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干預后實驗組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況對比(,分)
表1 兩組干預前后心理狀況對比(,分)
SAS SDS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實驗組 30 57.6±3.4 32.5±2.2 56.3±3.1 34.2±2.5對照組 30 57.1±3.5 41.6±2.5 56.1±3.4 40.3±2.3 t / 0.561 14.967 0.238 9.835 P / 0.577 0.000 0.813 0.000組別 例數(shù)
干預后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對比(,分)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對比(,分)
組別 例數(shù) 干預前 干預后 t P實驗組 30 62.3±3.6 90.2±2.4 35.319 0.000對照組 30 62.5±3.3 86.7±2.5 32.016 0.000 t / 0.224 5.532 / /P / 0.823 0.000 / /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問題之一,死亡人數(shù)占全球的68%且其比例在明顯上升。慢性腎病在臨床中很常見,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會對患者生命造成嚴重威脅,據有關數(shù)據顯示中國成年人慢性腎病患病率已達到10.8%,約為1.2 億。臨床對慢性腎病患者常用維持性血透治療,其可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命,但在實際治療中患者會因多種因素而出現(xiàn)負性情緒,影響治療及生活質量,所以給予其干預措施是必要的[2]。
臨床常對患者實施護理,其中健康教育可改善心理狀況。為有效提高其效果,對家庭實施健康教育尤為關鍵。家屬健康教育是家屬接受健康教育后應用于患者的日常護理中,掌握更多知識及技能可以使患者能安心接受治療進而有效提高其生活質量。護理人員會先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及時溝通了解患者及家屬的基本情況并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向家屬講解血透時應注意的事項,通過展示治療效果較好的患者增加其治療的信心[3]。另外家屬過于擔心患者會出現(xiàn)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給予其適當?shù)陌矒?,主動告知患者的病情情況,盡可能消除其不良心理,向家屬講解患者飲食及用藥方面的知識,讓家屬監(jiān)督患者每天適當飲食并按時用藥,當患者不進行透析時指導家屬與患者多溝通并適當活動患者手臂,注意觀察患者的實際情況,一旦有異常情況立即告知護理人員,同時護理人員也要多為家屬及患者考慮,引導其訴說真實想法,給予針對性指導以加強其治療的信心,進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4-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實驗組SAS、SDS 評分低于對照組,且干預后實驗組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維持性血透患者應用家屬健康教育不僅能改善其焦慮、抑郁的情緒,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