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創(chuàng)立
摘要:語文教學長期以來的教學模式是“老師講——學生聽”,現(xiàn)在則更多地表現(xiàn)為“一名老師與三五個優(yōu)秀生的互動”,對于廣大學生而言其實參與度還是不高。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就是要打破這種模式,培養(yǎng)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根據(jù)不同學習任務,通過組內(nèi)成員的合理分工和合作來營造濃厚的學習氣氛,讓學生相互感染,相互推動,從而培養(yǎng)全員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學習共同體;分工合作;學習興趣
“我們以為語文教學的諸多問題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結論教學’,即學習過程的缺失,這是語文教學低效率的主要原因?!边@是黃厚江老師對語文教學的“診斷意見”,他由此提出了他的“藥方”——共生教學。筆者認同黃老師的意見,但結合自己的學習和實踐,認為破解“過程缺失”難題還需一味良藥——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
佐藤學教授在《學校的挑戰(zhàn)·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一書中說“所有的教學(小學三年級以上)由四人組成的小組展開合作學習”,且學習共同體的人數(shù)最好限定在四人內(nèi),不宜再多。因為作者本人對此并未過多論述,而我覺得今后如果要大力推進的話則必須弄清原因,熟悉技巧,故對此作了一番思考。下面試結合《西游記》中的“取經(jīng)四人組”論證之,希望從中摸索出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的一些規(guī)律和方法。
“白龍馬蹄朝西,馱著唐三藏跟著仨徒弟,西天取經(jīng)上大路,一走就是幾萬里……”單看這幾句歌詞,我想大家自會嘴角上場,眼前立馬浮現(xiàn)出唐僧師傅四人一路降妖除魔,去西天取經(jīng)的情景,什么“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女兒國”啊,簡直歷歷在目,如數(shù)家珍!不過這里我們不談劇情,我們談談這個取經(jīng)團隊,大家想一下,這個團隊為什么是四個人?能不能減一個人或再加一個人?
咱們一點點探討。首先唐僧一個人肯定不行,他雖目標明確,意志堅定,但不會神通與法術啊。
那再加一個孫悟空行了吧?似乎行,前期就他倆,但矛盾也很快出現(xiàn),兩人因殺匪徒而鬧掰,最后靠觀音菩薩撮合并給了個緊箍咒才算強行綁定。
看來還得有個居中調(diào)停和幫助的,于是又收了八戒。有了他,這隊伍果然融洽、歡樂了許多。八戒在整個取經(jīng)途中多次發(fā)揮居中調(diào)停的作用,這一點其實比他打妖怪還重要。
倘若八戒不懶惰的話其實這個三人團,還有白龍馬也就夠了,但八戒偏偏好吃懶作。擔得有人挑,飯得有人做,這后勤保障的活必須得有專人做啊,于是淳樸善良、任勞任怨的沙僧加入了。
至此“取經(jīng)四人組”組建完成,唐僧是組長,負責確定目標,規(guī)劃行程;悟空負責降妖除魔,掃除障礙;八戒負責照顧師傅,調(diào)節(jié)關系;沙僧負責挑擔做飯,后勤保障。當然分工不分家,所有人在專職之余也都要共同降妖除魔或協(xié)助別人,這個自不待言。
是不是這個四人組組建成功就萬事大吉了?沒有啊,這一路的坎坷多了去了!細心的讀者肯定會發(fā)現(xiàn)這個團隊背后其實還有位必不可少的重要人物,對,就是觀音菩薩!這四人其實都歸觀音菩薩領導且每每在最困難的時刻,都會得到其幫助,最終度過“八十一難”,取得真經(jīng)……
至此,我想大家應該已經(jīng)感受到一個團隊的內(nèi)在特征了吧?我想能否創(chuàng)建有凝聚力、戰(zhàn)斗力的學習共同體是合作學習成敗的關鍵!我們不僅是要創(chuàng)建學生之間的學習共同體,也要創(chuàng)建教師之間的共同體,甚至學校與學校之間、學校與家長、社會之間的學習共同體!
所以,確立共同的學習目標和對成員進行合理的分工應是我們重點要研究和突破的重點。
近幾年我們各地組建的名師+研修共同體或者名師工作室其實就是教師之間的學習共同體,雖然他們的成員人數(shù)遠大于四人,但內(nèi)部也一定會分出四人左右的小組,以此來保證各項任務的分解和落實。從其蓬勃發(fā)展的態(tài)勢和豐碩的成果來看這的確是提升教科研水平的好方法,好形式!當然這其中也一定有優(yōu)秀的團隊和相對落后的團隊,我想更接近“取經(jīng)四人組”的人員搭配和氣氛的共同體應該就是優(yōu)秀的,反之則會相對落后。
我們再回到學生的話題上來。學生之間我覺得可以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靈活安排,既可以隨機分組展開學習,也可以組建相對固定,分工合理,學生之間有個性、特長差異的學習共同體。而我們老師則應該充當觀音菩薩的角色,提前在幕后安排、策劃好大的方向和任務,只在學生們陷入大的困難,主動求助時再出手,這樣才算真正突出學生們是“取經(jīng)人”的地位,才能真正鍛煉他們“降妖除魔”的本領,才能真正體會取經(jīng)的真諦,最終個個修成“金身”與“正果”!
比如作文教學面對的一個困境是老師這一個“讀者”要面對一百左右的“作者”,老師很難細讀每篇文章,學生很難聽到不同讀者的反饋意見。葉圣陶先生認為:“無論寫什么都要修改,把作文看作一種思想過程?!边@時學習共同體就可以提現(xiàn)其價值了,就可以營造小型“文學沙龍”的氣氛了。教師要引導學生組建四人小組互評作文,并推薦好的作文進入班級評選,充分體驗由“作者”到“讀者”到“評委”角色的轉變,加深對作文的認識,提高寫作的興趣。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能夠在一個班里組建12個左右的四人學習共同體,如果他們之間也能像唐詩師徒“取經(jīng)四人組”一樣去分工,一樣去戰(zhàn)斗,那么一定也會如歌詞里唱的那樣“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畫皮……都擋不住火眼金睛如意棒護送師徒朝西去……”
組建學習四人組,一路“降魔”共西游,讓我們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方向,以組建學習共同體為契機,共同譜寫新時代教育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黃厚江.看得見成長的課堂[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3.
[2]佐藤學.學習的挑戰(zhàn):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4.
[3]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