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當今是信息爆炸時代,高中學生閱讀數(shù)量、閱讀對象、閱讀方式都發(fā)生了變化,閱讀作為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傳統(tǒng)閱讀教學方法無法滿足當前課程教學需要。信息時代閱讀方式由逐字逐句地精讀轉為快速默讀,在閱讀過程中信息快速分析和理解、捕捉、篩選與聚合有利于學生信息獲取與語言能力的建構。群文閱讀能夠快速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獲取更多的文本信息,教會學生靈活運用精讀、略讀與瀏覽等閱讀方法,讓學生掌握文本內容、理清文本思路,概括教學內容。
一、高中群文閱讀教學原理與實施意義
(一)群文閱讀原理
廣義的群文閱讀是指:“在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介融合下,閱讀者采取不同方式,借助各種媒體,在浩如煙海閱讀資源中對信息進行有效提取與聚合,從而實現(xiàn)閱讀者自我與社會群體的意義建構。”而狹義群文閱讀側重于“近些年我國教育界流行起來并具有突破性閱讀教學理念與方法”。倪文錦教授下定義:“讓教師在一個單位時間內指導學生閱讀相關的多個文本,采用梳理整合、文本架構、寫作方法等出發(fā),讓單篇精讀模式走向讀懂讀通一類。”劉大偉和蔣學晶論述:“群文閱讀在某個單位時間,圍繞一個議題,選擇相關多個文本進行閱讀教學活動?!盵1]
(二)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教學實施的重要性
1.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群文閱讀與傳統(tǒng)閱讀模式的區(qū)別在于它通過課堂討論、探索逐漸獲得結論,學生在討論過程參與人和人的交流,學生不用專注于教師文本講解,用學生內部和師生之間的互動完成閱讀學習活動,進一步降低學生注意力低下、思維困頓等現(xiàn)象,最終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
2.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群文閱讀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閱讀效率,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改善學生閱讀思維。傳統(tǒng)高中語文教學集中在單篇閱讀語文知識學習獲取和做題的能力,而閱讀教學不能沉溺于“半畝方塘”,群文閱讀更像是“仰望星空”開闊眼界。當我們回顧以前語文教學方法時,單篇側重于精讀,而群文閱讀在規(guī)定時間內開展一組文章的閱讀,訓練學生的跳讀與速度。其目的為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取更多信息,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從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層面進行明確。而群文閱讀教學的文本選擇從四個方面去感受我國文學文本之美、語言文字之妙,促進學生去認知世界,促進我國華夏文化傳承與發(fā)展,增強學生文化自信與人文涵養(yǎng)。借助群文閱讀能夠更好地滿足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人才的需要,最終實現(xiàn)人才培育的目的。
二、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的可行性
(一)高中生身心發(fā)展特點
高中階段又稱為青年初期,從生理上趨于成熟而且智力也接近成人水準,在性格發(fā)展與心理品行上趨于多樣化和穩(wěn)定。高中階段是一個人必須明確自身個性主要特征,思考自身規(guī)劃與人生道路如何發(fā)展,所以他們思維中更多從“自我”為核心來展開。這種主觀需求促使高中學生自我意識需獲得滿足,從而深刻影響高中生穩(wěn)定人格成長與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相比起小學與初中的學生而言,高中學生的思維辯證能力已經(jīng)初步形成規(guī)模,他們在面對事物是做出較為全面的評價與適當給出一定理由??傊?,高中學生自我觀察、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與自我控制活動高度發(fā)展,促使高中生能夠在激發(fā)自身好奇之心,對探索事物實踐能力都從一個全局觀進行思考與付出實踐。而群文閱讀的要求對閱讀篇目形成一種互文性與建模性,在閱讀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互相學習與提高,同時注重學生觀察、感受、分析與判斷力,關注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學習探究性學習方法,促使學生從語文的學習過程向未知領域進行探索的過程。
(二)高中生學習群文閱讀中所需能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強調:“帶領學生在語言文字學習上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學生探索研究意識與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感性,探索問題與語言表達上創(chuàng)新途徑?!备鶕?jù)語文課程標準培養(yǎng)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與獨立學習能力,而群文閱讀是一個綜合性閱讀教學模式,學生完成群文閱讀還需加強獨立閱讀能力、溝通合作能力、思維能力、知識積累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三)高中語文課堂開放性
當前是信息化時代,傳統(tǒng)高中語文課堂圍繞“課堂中心、教師中心、書本中心”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適應當前社會的發(fā)展。高中群文閱讀圍繞議題選擇,教學內容設計與教學結論是探索與研究的一個開放性教學模式,運用信息媒介,從學生的興趣點與語文教材出發(fā)讓師生共同研究,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主動與他人交流合作,體現(xiàn)高中語文課堂的開放性。
三、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踐的路徑
(一)立足文本有效建構閱讀模塊,訓練學生語言表達
相較于傳統(tǒng)單篇閱讀教學中精讀,群文閱讀要求學生是多篇的速讀,課堂僅45分鐘而群文閱讀數(shù)量卻有所增長,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材料選擇上做到議題統(tǒng)一,圍繞教學實際與學生的接受能力。以“春夏秋冬情動人”這一議題,選擇統(tǒng)編高中必修二一單元的寫景狀物散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綠記》三篇課文,加上《濟南的冬天》作為一組群文閱讀篇目。教師用微信、QQ、釘釘?shù)溶浖l(fā)布學習任務,教師還在群里發(fā)一些散文學習資料與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材料,讓學生用思維導圖搭建四篇課文群文閱讀模型。
首先,先建構文章結構,如下:
《荷塘月色》:圓形結構 行動軌跡 夜游荷塘—家—荷塘—家
情緒軌跡 不寧靜—寧靜—不寧靜
《囚綠記》:以綠展開情感線索 賞綠—囚綠—放綠—思綠
《故都的秋》:北方的秋天—尾段折壽與之呼應
南國的秋天—第二次南國秋天與之呼應
《濟南的冬天》:濟南的冬天—濟南山水—冬天的濟南
上山—山尖—山坡—山腰—城外遠山
其次,當學生用思維導圖搭建群文閱讀模型,整體班級分成若干小組,讓學生嘗試探索文章的主旨。每個小組嘗試對四篇文章建構一定閱讀模型之后,讓小組的每個成員選擇自己理解最為透徹的一篇課文進行精讀,教師提醒學生如何借助其中描寫展現(xiàn)作者的真實感情。借助學習軟件,學生可在教學白板錄入自己音頻,表達自我的看法。A同學說:“《荷塘月色》中作者試圖尋找寧靜但又無法超脫現(xiàn)實,從而無法擺脫復雜的心情,這與當時時代環(huán)境有關?!盉同學說:“《囚綠記》中我認為那一股‘綠代表向上的陽光,更是民族的象征,它代表華夏民族的信念?!豆识嫉那铩分械淖匀痪拔锱c《囚綠記》描寫相反,抒發(fā)對秋天向往之情,不是向上之情而是一種憂郁與孤獨的情景。”C同學說:“我最喜歡《濟南的冬天》這篇散文中的讓濟南山、水、天呈現(xiàn)一幅‘溫晴的畫面,展現(xiàn)了老舍對濟南無限熱愛之情?!盵2]
最后,讓學生閱讀多篇文章,用思維導圖建構文章框架,分析文章結構與語言特點,讓學生在分析過程中掌握散文特點,讓學生通過快讀與略讀,自己篩選信息,掌握散文中人、事、物、景進行分析并發(fā)表自己看法。
(二)品味文學語言,加強語言實踐能力
魯迅先生作品為能夠感受外界的冷與熱,將內里的笑和淚融合成他筆下幽默與犀利的語言,這種創(chuàng)作不是故意秀自己寫作是如何高明,他用一種最為上乘的筆法,用準確的筆觸、敏銳的詞句、深邃的思考,寫出他對祖國與人民的悲與愁。如以統(tǒng)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六單元《拿來主義》《現(xiàn)代史》和歷史小說《理水》(節(jié)選)開展群文閱讀,從而品味魯迅筆下幽默與犀利的語言,體悟其強有力戰(zhàn)斗式筆鋒。
首先結合本單元的學習任務群是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與表達。在課堂導入部分,教師在班級學習群發(fā)布一段《阿Q正傳》視頻資料,讓學生最直觀地感受語言的幽默與犀利,教師放入外國文學史中對吝嗇鬼形象的描述讓學生做一個對比,從而有效地刺激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從《拿來主義》中剖析何為閉關主義、送去主義、拿來主義,讓學生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去查詢相關資源與線下圖書館資源,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跨媒體學習讓學生從多個層面去理解。或是讓學生熟讀《理水》這篇歷史小說改編成小劇本進行在線配音,可以借助小咖秀這樣新媒體調動學生參與性,讓學生深入理解這本作品。[3]
其次,品味其中語言,點評語言精妙處。在這三篇文學作品中最為精妙是魯迅先生巧用比喻,如《拿來主義》一文中第九段將西方文化比喻成魚翅,將西方文化中的糟粕比喻成毒品,西方文化中沒有實用價值比喻成吸鴉片工具,反動腐朽部分比喻成小腳姨太太。或是《理水》中用游戲筆墨重寫大禹治水故事,鮮明塑造特定歷史年代教授、視察大員、水利官員,人物形象反復在“莊嚴”與“怪誕”徘徊,從而真實再現(xiàn)借古諷今效果。或是《現(xiàn)代史》巧妙借用隱喻,用“變戲法”場景進行描述。教師在課后給學生布置一個小作文,讓學生去寫寫何為“含淚的笑”,最終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
高中群文閱讀在信息時代下能夠快速幫助學生搭建閱讀模型,在特定時間內擴充學生閱讀容量,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擺脫傳統(tǒng)高中灌輸型教學方法,采用個性化與發(fā)散性思維教學方法,運用新媒體、思維導圖最終實現(xiàn)課堂線上線下交流,讓學生在科學閱讀指導中提升自我語言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驥.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1-57.
[2]姚虹.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群文閱讀研究[D].閩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1-56.
[3]徐丹.高中語文現(xiàn)當代作品群文閱讀教學研究——以部編版必修教材為例[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