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琴
作為一類新型教學模式,微課程指的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借助短視頻完成對教學內容的講解。將微課程應用至英語教學活動中,可改善現(xiàn)階段初中英語教學情況,推動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微課程”應用重點
微課程是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科學為依托的一種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式。教師將微課程應用至教學活動中,不僅有助于其完成教學目標,還可實現(xiàn)移動教學。如教師完成教學視頻的制作后,學生可借助電腦及手機等信息設備隨時隨地展開英語學習活動,豐富學生課堂學習體驗,有助于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但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應用微課程時,教師還應重視以下幾點:
第一,正確把握微課程、傳統(tǒng)教學課堂二者在教學活動中的主次關系。在應用微課程展開英語教學活動時,部分教學內容如英語復雜句型的講解因課程形式限制,教師無法展開全面講解,學生知識掌握得不牢固。此外,學生容易在此教學模式下產生懈怠心理,課堂紀律松散,阻礙了他們深層次掌握英語知識的重難點。因此,教師要分清微課程、傳統(tǒng)教學課堂二者在教學活動中的主次關系,明確微課程是傳統(tǒng)課堂的輔助教學手段,微課程的創(chuàng)新有利于強化傳統(tǒng)課堂教學效果。
第二,重視自身監(jiān)督作用的發(fā)揮。教師在微課程應用過程中,應發(fā)揮自身監(jiān)督作用。對學生理解有困難的內容,教師可借助傳統(tǒng)課堂完成知識的再講解,或可在完成微課程后再次鞏固所學知識。當學生對課堂紀律的重視性不夠時,教師應發(fā)揮教學活動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維持良好的課堂紀律,為英語教學活動的展開創(chuàng)造條件。
二、微課程在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策略
(一)重點講解教學內容
微課程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即指教師通過視頻的方式展開口頭講述。為更好發(fā)揮微課程的教育作用,教師需重視以下兩點:
一是教師應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始前完成準備工作,引導學生展開英語學習活動。如教師講述特殊名詞的單數(shù)及復數(shù)形式時,可先將例子向學生展示,如foot—feet、child—children等。在向學生講解此類單詞單復數(shù)的變化規(guī)則時,微課程的形式有利于構建輕松且自由的教學氛圍。學生若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疑問,可借助按鍵應用反復播放視頻,直至理解為止。
二是新知識的講解。如講解“介詞”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先對on與at兩者的用法、區(qū)別加以傳授,促使學生理解某天的某時刻可用on,而固定的表示時刻短語前應使用at。教師還可借助啟發(fā)性的課堂提問,分析學生的問題回答情況,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加以判斷。由此可見,微課程教學模式下的教學用時較短,教學內容突出,可有效推動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設計多樣化微課程方式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結合差異化的教學內容,英語課堂教學主要可分為詞匯課、語法課、寫作課、閱讀課四種不同類型。因課程類型不同,所采用的微課程呈現(xiàn)方式也存在一定差異。
首先為閱讀課。閱讀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在閱讀課上可引入故事性強的課文,通過微電影完成課文主要內容的呈現(xiàn)。此種教學模式不僅可對傳統(tǒng)閱讀教學活動中存在的缺點加以彌補,還有利于調動學生英語閱讀興趣。
其次為寫作課。學生在英語寫作過程中,常面臨寫作素材欠缺、英語表達不準確的問題。教師可利用視頻寫作的微課程,向學生講解寫作主題,調動學生寫作的靈感。如講解“Lets
celebrate”英語單元時,教師以celebrate,festival等詞語和on,in,at等介詞表述時間的方法為教學重點,要求學生掌握。教師還可將同節(jié)日慶祝相關的視頻編排在同一教學課件中,為學生英語寫作活動的展開提供豐富素材。
再次為語法課。多數(shù)學生對語法的正確使用難以形成深層次理解。教師可結合學生在語法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疑惑之處,利用微視頻展開講解,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語法體系。
最后為詞匯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將詞組、詞語進行分類,如將具備某些相同特征的詞語歸為一類,借助微課程完成對單詞的動詞形式、副詞形式、形容詞形式等的教學,借助詞根記憶法幫助學生形成“記憶樹”。
綜上所述,微課程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師可利用微課程完成教學內容的重點講解,還可根據(jù)不同的課程類型設計多樣化的微課程,有效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責編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