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習慣直接將電動車停在樓道、家門口或電梯外空地上,有的人則直接手拎著電池回家充電,還有人推著電動車坐電梯、在電動車上堆放被子等易燃物,少數(shù)人還會從家里拉電線給放在樓下的電動車充電……
這些“見怪不怪”的行為背后,處處都有隱患。
80%電動車發(fā)生火災都是在充電時,其余的則是在密閉空間如地鐵、電梯內(nèi)發(fā)生自燃。如果在高層樓房或地鐵里爆炸,大家反應和逃生的時間非常有限,嚴重事故如死傷在所難免。
2021年8月1日《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guī)定》,禁止電動車在住宅樓中停放或充電,違者將處以高額罰款。根據(jù)應急管理部門的規(guī)定:禁止在高層民用建筑的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車或為電動自行車充電,拒不改正的,處以罰款或刑事拘留。
從2021年9月28日開始,北京地鐵則明文規(guī)定:禁止攜帶電動代步工具乘坐地鐵。電動代步工具指的是電動自行車、折疊電動車、電動滑板車、電動平衡車和電動獨輪車等,無障礙用途的電動輪椅不在此列。
千萬別入“免費體檢”的坑
中老年人一直是騙子眼中的香餑餑,針對他們特別注重身體健康的心理,騙子不斷花樣翻新,比如最近幾年,很多老人就被“免費體檢”坑了。
2021年8月,87歲的何大爺接到某“體檢中心”打來的電話,對方說有一項針對老人的免費體檢,車接車送,何大爺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體檢中心”藏在一棟老式居民樓里,設(shè)備簡陋,里面只有一位自稱為“張院長”的工作人員。體檢項目很簡單,就是將一個類似頭盔的儀器戴在何大爺頭上,幾分鐘后,張院長打印了一張化驗單,告訴何大爺他的多處腦組織出現(xiàn)了問題,然后,張院長以只為身體健康的人免費為由,讓何大爺繳費2.32萬元,接他過來的司機帶他回家取了錢。幾天后,“體檢中心”打電話讓何大爺去復查,同樣的體檢程序,同樣問題多多的化驗單,何大爺又交了1.66萬元。接下來十多天里,“體檢中心”兩次以復查為由讓何大爺復查,這也讓何大爺花光了所有積蓄,還欠下對方3600元。老人不堪重負,不得已跟子女說了自己的遭遇,家人馬上報了警。
經(jīng)查,“體檢中心”只有司機和院長兩個人,名為“張院長”的男子無行醫(yī)資格,“體檢中心”是租來的房子,儀器則是網(wǎng)購來的,何大爺?shù)捏w檢數(shù)據(jù)都是假的。
為什么此類詐騙能屢屢得逞?因為騙子抓住老人對衰老和疾病恐懼心理。其實,一年一次的體檢,基本能確定身體是否有恙,兒女?;丶铱纯矗先俗约憾喑鋈プ咦?,平常多跟社區(qū)民警聊聊天,這樣的詐騙伎倆就能一眼識破。
對公共區(qū)域圈地、亂堆雜物說“不”
李先生住在一棟26層高的老式居民樓里,七八年來,他一直因為樓道雜物成堆而郁悶。一開門,就是對門鄰居家的大鞋柜,通往電梯的樓道里,堆著紙箱、木制家具,腿腳不便的李先生每次出門都困難重重。影響出行事小,萬一發(fā)生火災呢?后果不堪設(shè)想。
李先生所在樓的其他樓層也有這樣的情況。除了大家出行的樓道,就連隱蔽的電表箱下面也堆滿了紙箱、廢棄家具等可燃物。其實,基本所有小區(qū)的樓道墻壁上,都貼著“清理公共部位堆積物的通知”,但總有人選擇視而不見。李先生曾嘗試跟鄰居溝通協(xié)商,但最后也不了了之。
公共區(qū)域圈地,亂堆雜物,不僅影響居民生活質(zhì)量,還是發(fā)生火災的最大隱患。這些問題到底找誰反映?
民法典第二百二十六條規(guī)定:對于私自搭建、亂丟垃圾或者侵占通道的行為,職能部門可依法進行處理。如業(yè)主拒不服從,那么業(yè)主委員會或相應(被侵權(quán))業(yè)主當事人,可向相關(guān)行政管理部門發(fā)起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