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光
摘要:目的 觀察高血壓腦出血應用單通道、軟-硬通道結合微創(chuàng)血腫穿刺引流術與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1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內鏡組,另從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間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抽取20例作為結合組1(n=10)及結合組2(n=10),分別給予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單通道結合微創(chuàng)血腫穿刺引流術、軟-硬通道結合微創(chuàng)血腫穿刺引流術,對其手術相關指標、神經功能進行分析比較。結果 結合組2相較于內鏡組及結合組1術中出血量、殘余血腫量較少,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較短,P<0.05;治療前內鏡組、結合組1、結合組2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結合組2相較于內鏡組、結合組1NIHSS評分較低,P<0.05。結論 軟-硬通道結合微創(chuàng)血腫穿刺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及神經功能,建議臨床采納。
關鍵詞:軟-硬通道;高血壓腦出血;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微創(chuàng)血腫穿刺引流術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3-01
高血壓腦出血是高血壓疾病較為嚴重的一種并發(fā)癥,主要指由高血壓導致的腦實質或腦室內自發(fā)性出血,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可對患者機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出現殘疾、癱瘓、死亡等情況[1]。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是目前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治療方式,通過采用電子鏡進行視野引導,可獲得優(yōu)化的手術視野,能夠徹底清除血腫,但手術操作對腦組織造成的損傷較大,遠期療效較差[2]。微創(chuàng)血腫穿刺引流術在影像學精確定位下采用引流管吸出血腫,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對腦組織損傷較小的優(yōu)點,同時臨床對其引流通道的應用存在爭議,認為相較于單通道,采用軟-硬通道可通過增加引流通道提高引流速度,縮短手術時間,且能夠充分清除血腫。本文現針對院內30例患者進行研究,內容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1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內鏡組,另從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間收治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抽取20例作為結合組1(n=10)及結合組2(n=10)。內鏡組納入男女比6:4,最小50歲,最大60歲,均值(55.34±3.65)歲;結合組1納入男女比5:5,最小51歲,最大60歲,均值(55.58±3.42)歲;結合組2納入男女比4:6,最小50歲,最大59歲,均值(55.47±3.53)歲。組間臨床資料無差異,P>0.05。
1.2 方法
內鏡組:治療方式為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給予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于患者前額發(fā)際線內做一5cm左右的橫切口,并沿切口切開皮下肌肉,采用電鉆鉆骨孔、銑刀圓形銑開骨瓣,十字剪開硬腦膜,使用電凝穿刺皮層,使用腦穿刺針及自制帶管芯鏡穿刺血腫腔,進入血腫腔后采用0°硬質觀察鏡替換管芯,呈液態(tài)或質地較軟的血腫可直接采用吸引器吸出,呈固態(tài)或質地較硬的血腫需可夾碎后吸出,血腫清除完畢后采用電凝止血及明膠海綿覆蓋壓迫止血。
結合組1:治療方式為單通道結合微創(chuàng)血腫穿刺引流術,給予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于患者前額部穿刺點處沿額紋做一8mm切口,穿透顱骨,刺破硬腦膜后沿血腫最大層面長軸、平行基底面緩慢插入合適型號的硅膠管,電鉆鉆透顱骨及硬腦膜后將鉆頭更換為塑料針芯,推進至血腫中心后取出針芯,采用塑料螺帽連接側管,使用注射器連接引流管后抽吸血腫,期間切換不同角度及方向,直至抽取30%~50%暗黑色出血量后停止。
結合組2:治療方法為軟-硬通道結合微創(chuàng)血腫穿刺引流術,微創(chuàng)血腫穿刺引流術同結合組1,將引流管更換為YL-1型一次性顱內血腫穿刺針或硅膠管。
1.3 觀察指標
(1)比較組間手術相關指標,主要包括術中出血量、殘余血腫量、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
(2)評估組間神經功能及自理能力,評估時間為術前及術后半年,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進行評估[3],總分為42分,正常:0~1分,輕度:2~4分,中度:5~14分,中重度:15~20分,重度:21~42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組間手術相關指標評估
結合組2相較于內鏡組及結合組1術中出血量、殘余血腫量較少,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較短,P<0.05,見表1。
2.2組間神經功能比較
治療前內鏡組、結合組1、結合組2NIHSS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結合組2相較于內鏡組、結合組1NIHSS評分較低,P<0.05,見表2。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高血壓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多由情緒激動、外界刺激造成血管破裂引起,表現為腦實質及腦室內的自發(fā)性出血,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情嚴重及致死、致殘率高的特點,因此臨床需采取有效治療措施[4]。
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是臨床常見治療措施,在內鏡引導下清除血腫,具有手術視野清晰,能夠徹底清除血腫的優(yōu)點,但在手術過程中易對正常腦組織造成損傷,術后遠期療效較差。微創(chuàng)血腫穿刺引流術通過置入特制引流管緩慢抽吸血腫,還可將較大的血腫溶解為小血腫抽吸出顱內,對其他正常腦組織造成的損傷較小,術中引流通道分為單通道及軟-硬通道,相較于單通道,軟-硬通道的引流通道較大,因此在縮短引流時間的同時可通過變換方向,清除不同部位的血腫,具有操作簡單,血腫清除徹底的優(yōu)點[5]。本文經過研究發(fā)現,結合組2相較于內鏡組及結合組1術中出血量、殘余血腫量較少,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較短,P<0.05;治療前內鏡組、結合組1、結合組2NIHSS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結合組2相較于內鏡組、結合組1NIHSS評分較低,P<0.05。表明軟-硬通道結合微創(chuàng)血腫穿刺引流術可減少術出血量及殘余血腫量,縮短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改善患者神經功能。軟-硬通道在清除血腫時多出1~2個引流通道,因此可提高引流速度,縮短手術時間,同時可通過變換軟通道方向充分接觸血腫并抽吸,從而術后殘余血腫量較少,早期可降低顱內壓,減輕血腫對腦組織及神經的影響,術后神經功能恢復情況良好。
綜上所述,軟-硬通道結合微創(chuàng)血腫穿刺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及神經功能,相較于單通道結合微創(chuàng)血腫穿刺引流術及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軟-硬通道結合微創(chuàng)血腫穿刺引流術具有更高的臨床治療價值。
參考文獻:
[1]張立,劉惠祥,馬超,等.神經內鏡下腦內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相關腦出血的效果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20,20(12):1379-1384.
[2]趙悅,任海軍.不同時機微創(chuàng)顱內血腫穿刺引流術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清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響[J].臨床外科雜志,2018,26(9):689-692.
[3]葉建忠,張宏偉,王守利,等.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與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的臨床療效[J]. 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9,21(5):530-533.
[4]許樂宜,孔令軍,王靜予,等.神經內鏡下高血壓腦出血血腫清除術與微創(chuàng)穿刺引流術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師雜志,2020,22(9):1290-1294.
[5]徐宣樂,李學超,王瓊,等.單通道、軟-硬通道結合微創(chuàng)血腫穿刺引流術與神經內鏡下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療效研究[J].陜西醫(yī)學雜志,2021,50(8):97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