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芳紅
摘要:整本書閱讀是閱讀教學中一種常見的閱讀方式,但由于其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學生不僅需要具備大量的知識儲備,還需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所以當前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再加上教師并不會刻意地去進行閱讀指導,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不高。教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需要針對當前的整本書閱讀暴露出來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
關鍵詞: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指導策略
教師在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會積累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但是也會忽略對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對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優(yōu)化,改變傳統(tǒng)模式下“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將課堂的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實踐中。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只知照本宣科,忽視學生獨立思考
現(xiàn)在有一些初中語文教師不重視閱讀教學,按照固定的模式進行授課,將教參中的話原封不動地念出來,這種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讓初中生對閱讀教學產(chǎn)生一定的抵觸情緒。還有的教師給學生布置完閱讀任務后就成了旁觀者,學生有問題也不敢提問,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信心。閱讀過后本應該有所反思,有所收獲,但是初中生只是為了應付教師或者應付考試而閱讀,根本沒有領悟到閱讀的重要性,使閱讀失去意義。
(二)學生兩極分化,閱讀材料枯燥乏味
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有高有低,語文教師應該照顧到不同水平學生的感受,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往往給學生布置相同的閱讀任務,要求全體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對于閱讀能力強的學生來說,很快就能完成,但是對于閱讀能力弱的學生來說,有時候無法完成任務。再加上語文教師選擇的閱讀材料枯燥乏味,無法吸引學生的閱讀欲望,導致學生的閱讀效率偏低。長此以往,導致初中生的閱讀水平兩極分化,每次閱讀課都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缺乏閱讀習慣,容易產(chǎn)生畏難情緒
初中生在閱讀時常常是想讀哪里就讀哪里,毫無章法,有時候會遺漏文章的重要信息。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沒有養(yǎng)成閱讀習慣,常常是事倍功半。初中生面臨著中考的壓力,語文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一般會給學生布置大量的閱讀訓練,而其中有很多重復的內(nèi)容,閱讀過后沒有獲得太大的進步,反而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想真正提高閱讀教學效果,必須選擇新的教育方式,走出傳統(tǒng)閱讀的怪圈,給初中生以全新的閱讀體驗。
二、整本書閱讀助推初中語文教育的對策
(一)推薦閱讀素材,提升閱讀興趣
初中生的閱讀存在亂象,有些學生閱讀的素材脫離實際,有些學生閱讀時蜻蜓點水,淺嘗輒止,還有些學生不知道該怎樣閱讀,這就導致初中生的整體閱讀水平不高。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整本書閱讀教學走進學生的視野,要想推動初中語文閱讀教育向縱深發(fā)展,首先要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閱讀書目,使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閱讀開始。所選擇的書籍要貼近初中生的實際水平和認知規(guī)律,使初中生在整本書閱讀后能夠增強讀書的信心,提升知識儲備,慢慢地把讀書當成一種習慣。同時,讓學生提煉出文章的精華,并把其記錄下來,在寫作過程中進行輸出。所選擇的書籍必須是經(jīng)典作品,這些書籍經(jīng)歷了時間的考驗,可以給學生正確的引導。經(jīng)典作品的寫作手法和篇章構(gòu)思都值得初中生學習,對學生的成長極為有利。所選擇的書籍還要能夠激發(fā)初中生的閱讀興趣,整本書閱讀之所以比其他閱讀方式更高效,就在于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如果書籍無法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那么整本書閱讀將會名存實亡。
(二)指導閱讀方法,增強閱讀實效
初中生雖然掌握了一些閱讀的方法,能夠在閱讀中分清文章的主次和內(nèi)涵,但是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閱讀方法,遇到一些深奧的文章或者構(gòu)思奇特的文章就不能順利地理解其主旨內(nèi)容了。因此,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時,語文教師必須要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給初中生分享豐富的閱讀經(jīng)驗,從而增強閱讀實效,使學生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文章都能夠輕松應對。真正的閱讀方法不是工具化的,而是一種歸納、揣摩、體會的過程,要能夠靈活運用到閱讀理解中。整本書閱讀大致要經(jīng)歷“預習—討論—練習”的過程,初中語文教師在指導時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有針對性,對學生不能發(fā)現(xiàn)或者不能熟練掌握的內(nèi)容進行指導,使初中生的語文思維更加深入。閱讀前,語文教師要指導閱讀采用的方法,對于簡單的文章則少花費時間,對于復雜的文章要深度剖析。閱讀中,根據(jù)初中生閱讀的進度組織一次討論,在討論中給學生一些提示,讓學生可以獲得較大的進步。閱讀后,教師要給學生設計一些練習內(nèi)容,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練習內(nèi)容應分層次,使優(yōu)等生和學困生都能夠參與進來。
(三)組織讀后討論,關注個性體驗
討論是整本書閱讀的重要一環(huán),通過討論讓學生暢談心聲,大膽發(fā)言,教師可以了解每個學生的閱讀水平,從而對學生進行相應的教育和指導,使初中生獲得個性化發(fā)展。整本書閱讀后的討論與單篇文章閱讀后的討論是不同的,應該更關注整體性,從學生的情感熏陶入手,鼓勵學生談談自己閱讀后的感受。這個感受是很重要的,反映了閱讀教學的成效,是師生互動的重要因素。整本書閱讀后的討論要探討學生收獲了哪些有益的精神營養(yǎng),從細節(jié)中挖掘?qū)φn堂教學有幫助的資源,幫助學生體會字詞的精妙之處,提升學生的價值觀,培養(yǎng)其成熟的人生觀。受到網(wǎng)絡的沖擊,初中生對手機比較癡迷,閱讀書籍的時間少,給整本書閱讀帶來一定的阻礙。此時,語文教師可以轉(zhuǎn)變思維,給學生提供一些初中生沉迷互聯(lián)網(wǎng)后墮落的案例,讓學生分析討論,這樣學生的內(nèi)心就會受到觸動,能夠意識到網(wǎng)絡具有的兩面性,應該利用網(wǎng)絡輔助學習,而不是利用網(wǎng)絡打游戲或者刷視頻。
(四)開展閱讀實踐,推行深度閱讀
為了提高初中生整本書閱讀能力,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開展閱讀實踐活動,將學生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將整本書閱讀推向深處。整本書閱讀能夠?qū)Τ踔猩乃槠喿x糾偏,幫助學生克服閱讀障礙,提升他們沉浸于閱讀的能力。語文教師可以開展第二課堂,鼓勵學生在課后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大家互相交流閱讀經(jīng)驗,分析閱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傳遞閱讀經(jīng)典作品,為初中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閱讀機會。整本書閱讀更加符合日常生活中自然的閱讀狀態(tài),學生的審美情趣也得到增強,可以讓初中生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較多的知識內(nèi)容。語文教師可以開展閱讀競賽,在多媒體大屏幕上滾動一個閱讀題庫,參賽的學生通過點擊鼠標來確定自己閱讀的作品,閱讀后回答問題,回答問題最快最好的人即為獲勝者。初中生的參與熱情很高,在閱讀過程中主動探索和建構(gòu)閱讀方法,從一點通到點點通,走向通達的閱讀境界。語文教師還可以組織跨學科的整本書閱讀,深入推進歷史、地理、政治等學科與語文的融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結(jié)束語
初中語文中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應當以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作為基礎,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強化課堂教學中師生的互動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來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與進度。只有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作為最終教學目標,才能促進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徐敏.初中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策略探微[J].名師在線,2018(27):70-7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