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奇麗
摘要:《普通中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對信息技術應用教學的相關要求,強調了開發(fā)利用信息資源的重要性。在本文中,筆者立足于現階段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況,對信息教育技術在課程中的應用情況進行了介紹。同時,筆者著眼于發(fā)展,對進一步增強信息教育技術應用效果的策略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幾點個人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教育技術;初中語文;教學應用;探討
引言: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仍存在著課堂氛圍不活躍、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課程教學見效慢的問題。究其原因,在于傳統(tǒng)的“說講式”教學無法將更多教學資源融入課堂,也無法帶給學生更多的學習體驗?,F代信息教育技術具有資源廣、見效快、趣味性足的教學優(yōu)勢,將其應用到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師要注意提升自身教學實力,為構建高效信息化語文課堂做好準備。
一、現代信息教育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概述
現代信息教育技術集合了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智能通信技術等多種技術的優(yōu)勢,能夠為受教育者提供智能化、趣味化、多元化的教學服務。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主要將這項技術應用在課程導入、重難點講解、知識回顧、課后復習教學當中,通過呈現圖、文、聲、像的信息提高語文課程內容的直觀性與趣味性,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應用這項技術對語文教學實踐有著重要意義。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的幫助下,語文教師可以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著對于構建工作格局有著重要意義。同時,在應用這項技術時,學生能夠獲得不一樣的學習感受,這對于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樹立其終身學習觀念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實際應用中,由于一些教師對先進教學理念的理解不足、對應用這項技術的“度”把握不好,導致信息化課程開展困難,教學效果差強人意。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的具體策略
(一)順應信息技術潮流,增加語文課堂趣味
順應潮流才能夠更好的發(fā)展。初中語文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優(yōu)勢,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flash動畫,播放影音視頻等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使其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教學內容之上。依托于相關信息資源進行師生互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當中。
比如,在講解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我三十萬大軍勝利南渡長江》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借助信息化設備在課堂導入階段播放文字資料與影像資料。通過觀看課件,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渡江戰(zhàn)役”。之后,引導學生閱讀文章內容,使其主動在腦海中對戰(zhàn)役情形展開想象,在想象過程中體會閱讀的趣味。在學生的注意力都被集中到閱讀學習中時,教師引入課堂教學內容,提出問題讓其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情?”“這篇文章是什么結構?有什么特點?”趁熱打鐵讓學生主動探究文章內容,進一步鍛煉其良好的閱讀能力。
(二)創(chuàng)新多元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借助互聯網,拓展課堂教學資源
互聯網上存在非常多的教學資源,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初中語文課堂當中,對于豐富教學資源、拓展學生學習視野很有幫助。備課期間,教師可結合當堂課的具體教學主題、教學目標確定拓展教學的方向,并在互聯網上查找相關教學資源。借助信息設備與學生分享文字、圖片、影像類的拓展學習資料,使其能夠從多個角度思考學習問題,達到發(fā)散其學習思維的教學目標。
比如,在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藤野先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在課前收集關于作者魯迅的生平資料,關于日俄戰(zhàn)爭、三一八慘案等歷史資料,并在課上組織學生閱讀。通過閱讀資料,學生能夠全方位的認識作者魯迅,并對本文的寫作主題有更深刻的認識。之后,教師再綜合全文,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作者抱著什么目的去日本的?為什么又離開了日本?”“‘東京也無非是這樣’表達了什么?”在拓寬學習視野后,學生能夠借助相關資料獨立探究問題,并在探究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師要注意與其就相關問題展開深入的交流,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思維水平。
2.借助微課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微課具有短小精悍的教學優(yōu)勢,將其應用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可以降低重難點教學的難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期間,教師總結當堂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并在微課視頻中使用課件、音像資料、多元化練習題集中講解以上內容,以主題式教學或模塊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并掌握相關教學內容,從而達到理想的教育目標。
比如,在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記承天寺夜游》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分析文章景色并體會意境”與“學會寫景抒情的方法”兩項重難點播放微課:第一堂微課主要講解“相與”、“蓋”、“空明”等詞的意思,讓學生根據提示翻譯課文。之后,出示月夜竹林景色的圖片并播放伴奏,讓學生在情境當中感受文中所寫景色;第二堂微課深化課程主旨,重點講解蘇軾、張懷民被貶謫的經歷。根據相關背景資料引導學生探究當時作者與“懷民”的心境,使其學會品讀借景抒情的文章。
3.借助多媒體,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多媒體具有直觀、形象、內容豐富、應用范圍廣的教學特點,將其應用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能過創(chuàng)新課程形式,豐富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閱讀鑒賞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出示圖像資料或音像資料,以輔助教學的形式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其能夠從更高的層面探究課文主旨,提升閱讀學習效率。
比如,在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就文章內容提出問題:“作者為什么要刻畫父親買橘子的背影?”由于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無法理解文中“你在此地……”這句話的情感,在閱讀過程中有些吃力。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表述“父愛”的視頻剪輯,加深學生對“無言父愛”的認識。之后,再引導其對文章內容進行探究,增強其文章感悟能力。
(三)使用智能終端設備,提高課后教學效率
傳統(tǒng)的課后教學形式單一,主要以學生去辦公室請教為主,效率不好,且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使用智能終端設備打造線上教學平臺,讓學生借助微信群、學校官網、超星課堂等媒介與教師在課后展開交流,從而提升其課后復習效率。此外,教師開可以讓學生把作業(yè)上傳到線上教學平臺上,通過自動批復及時給予學生指導,使其能及時的發(fā)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改正。
比如,在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孟子》二章》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布置課后作業(yè):“背誦默寫《孟子》二章,默寫出文中使動用法的句子,并以白話的形式闡明作者思想?!睂W生完成作業(yè)后,使用手機或電腦將作業(yè)上傳到云平臺,由自動系統(tǒng)批復作業(yè),并指出學生作業(yè)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可以按照批復內容有重點的進行復習,也可以就自己錯誤的問題在線上與教師進行探討,提高課后學習的有效性。
結束語:綜上所述,應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對于提升初中語文課程教學水平有著重要意義。初中語文教師要順應教學改革潮流,重視對信息教育資源的整合、利用與開發(fā),合理的將信息資源應用到課前教學、課中教學、課后教學過程中,從而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1]王瑞英.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師,2020(S1):44.
[2]陳益平.初中語文新課改受到信息技術的推動作用探討[J].新課程,2020(52):216.
[3]王友如.傳統(tǒng)文化構建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的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24):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