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軍
百年大黨,風華正茂;百年黨史,寶貴財富。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在慶祝我們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jié)點,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正當其時,十分必要?!?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21年第7期。當前,黨史學習教育運動在全國范圍內(nèi)蓬勃開展起來,如何促進黨史學習教育運動深入開展,既需要實踐的探索,也需要理論的認知和歷史的澄清。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初期,就已經(jīng)意識到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性,其后黨史學習教育逐步走向完備,并內(nèi)化為中國共產(chǎn)黨治黨治國的重要內(nèi)容和方法。全面考察黨史學習教育的歷史脈絡,深刻總結其基本經(jīng)驗,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現(xiàn)實意義。
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過程中,就逐漸意識到黨史學習教育對于黨員干部正確認識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于廓清黨內(nèi)各種錯誤思想有著重要的作用。這個階段是黨史學習教育在理論與實踐上初步成型時期。
早在1926年,蔡和森就提出,一名黨員“必須親切的深刻的知道黨的歷史”,才能“做一個好黨員,忠實的無產(chǎn)階級先鋒隊”,他還指出要通過學習黨的歷史,了解“中國革命及我黨要如何發(fā)展及其發(fā)展的道路如何”(2)《蔡和森文集》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786頁。。1929年,瞿秋白在莫斯科創(chuàng)立“中國黨史研究室”,開設中共黨史課。次年,李立三在撰寫《黨史報告》時說到,“黨史對于目前政治路線和革命前途有絕大關系,我們必須有明確的認識”(3)《中共黨史報告選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第204頁。。至此,黨史學習教育理念初步生成。與此同時,各蘇區(qū)也組織了學習黨史的活動,黨史課程開始設立。這一時期,蔡和森的《中國共產(chǎn)黨史的發(fā)展》《黨的機會主義史》、瞿秋白的《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概論》、李立三的《黨史報告》、張聞天的《中國現(xiàn)代革命運動史》等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資料。相對而言,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初期的黨史學習教育開展范圍較小,缺乏整體的規(guī)劃,呈現(xiàn)零散化和個體化的特征。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對學習黨史的作用和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1937年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6周年之際,周恩來在中共中央召開的黨的活動分子紀念會上表示,“黨從小團體發(fā)展到現(xiàn)在,從幾十個人、幾百個人、幾萬人直到十幾萬人的今天,經(jīng)過這樣多的血的教訓,我相信我們黨員不會辜負這個光榮傳統(tǒng),不會不去學習這些寶貴教訓的”(4)《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4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352頁。。1939年10月,毛澤東在《〈共產(chǎn)黨人〉發(fā)刊詞》中明確指出:“我們現(xiàn)在要建設這樣一個黨,究竟應該怎樣進行呢?解決這個問題,是同我們黨的歷史,是同我們黨的十八年斗爭史,不能分離的?!?5)《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03頁。1941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指出許多同志“對于自己的歷史一點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特別是對“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和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中國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6)《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98頁。。在毛澤東看來,“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7)《毛澤東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99頁。。所以,他在1943年中央黨校第二部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明確要求學員學習黨的歷史,“黨的二十二年的歷史都要學習,進行分析和研究”(8)《毛澤東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62頁。。與此同時,劉少奇也認為,“如果拋開如此豐富的中國革命斗爭的經(jīng)驗,如果輕視我們黨二十二年來在偉大歷史事變中的斗爭經(jīng)驗,不用心研究這些經(jīng)驗,不用心向這些經(jīng)驗學習,而只去學習離開我們較遠的外國革命經(jīng)驗,那就是輕重倒置,那就要使我們再走許多彎路,再受許多挫折”(9)《劉少奇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92頁。。任弼時在黨的七大上發(fā)言指出,“學習中國黨史”是一個重大的任務(10)《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2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488頁。。重視對黨史的學習成為這一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主要領導人的群體共識,黨史學習教育的理論認知趨于成熟。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有組織地將黨史學習運用于干部的培訓教育中。1939年2月,第十八集團軍政治部發(fā)布關于加強干部教育的訓令,明確將中共黨史作為黨員干部學習的必修科目(11)《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6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116頁。。1940年1月,中共中央書記處關于干部學習的指示中,規(guī)定全黨干部學習的主要課程就有《中國近代革命史》《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chǎn)黨》(12)《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7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1頁。。1941年12月,中共中央通過關于延安在職干部學習的決定(同時亦適用于各地),決定將延安在職干部分為四類:有工作經(jīng)驗又有較高文化水準的高級及中級老干部(簡稱第一類);有相當工作經(jīng)驗但文化水平很低的(甚至半文盲的)中級及下級工農(nóng)干部(簡稱第二類);工作經(jīng)驗不夠,但有較高文化水平的中級及下級知識分子新干部(簡稱第三類);在學術上,技術上有較高造就的專門人才(哲學家、經(jīng)濟學家、軍事家、文藝家、科學家、教育家、技術家)(簡稱第四類),其中第一、三、四類干部都要求學習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共黨史(13)《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8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716-717頁。。同月底,中共中央在關于延安干部學校的決定中指出,對于學生,“除正確地教授馬列主義的理論之外,同時必須增加中國歷史與中國情況及黨的歷史與黨的政策的教育”(14)《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8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761頁。。次年2月,中央軍委、總政治部關于軍隊干部教育的指示中,亦將“中國黨的歷史”作為干部理論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15)《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9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95頁。。1941—1943年,毛澤東主持編輯《六大以來》《六大以前》《兩條路線》三部歷史文獻集,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資料。1945年4月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依據(jù)和指導。此外,延安時期,逐步形成以中共中央黨校為代表的黨校系統(tǒng)和以陜北公學、華北大學為代表的根據(jù)地革命大學兩大黨史學習教育系統(tǒng)(16)陳榮武:《黨史學習教育的歷史考察與發(fā)展路向》,《思想理論教育》2021年第3期。。延安時期,從理論到實踐,中國共產(chǎn)黨都十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黨史學習教育初步成型。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chǎn)黨對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性認識進一步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全面鋪展開來。延安時期學習黨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被延續(xù)下來,黨員干部的黨史學習教育走向常態(tài)化,黨史學習教育的主體由黨員干部向高校大學生延伸,黨史學習教育的場域也從黨校系統(tǒng)擴展至普通高校系統(tǒng),黨史學習教育的形式、內(nèi)容基本成型。
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內(nèi)外局勢復雜嚴峻,反革命勢力四處活動,人民思想混亂,急需輿論引導。加之中國共產(chǎn)黨自身地位與角色的改變,一些黨員干部思想懈怠,不正之風有所盛行。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恰逢黨成立30周年,中國共產(chǎn)黨在全黨全國范圍內(nèi)開展了一次集中性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1951年5月30日,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三十周年辦法的通知》,指出“應當將黨的三十周年紀念,形成以黨為中心的群眾運動”(17)《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49—1966)》第6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70頁。,并組織了10篇左右的論文供學習參考。同年7月3日,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學習“七一”紀念論文的指示》,又將《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三十年》和《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的結合》兩文增加為閱讀材料。按照“統(tǒng)一學習—自主學習—考試測驗”的步驟,通過領導干部作報告、講黨史、舉辦黨史展覽會、小組學習會、廣播會等方式,黨史學習教育活動迅速開展起來。這次集中性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是當時整黨運動的一部分,也是對延安時期集中性黨史學習教育模式的繼承和發(fā)展。
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員干部的培養(yǎng)教育中,學習黨史已經(jīng)成為一個必修科目和重要部分固定下來。1954年12月,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輪訓全黨高、中級干部和調(diào)整黨校的計劃,將中共黨史、蘇共黨史、政治經(jīng)濟學和經(jīng)濟問題、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黨的建設作為馬列學院的主要課程(18)《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5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698頁。。將中共黨史(包括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聯(lián)共(布)黨史》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或政治經(jīng)濟學的社會主義生產(chǎn)方式部分、黨的建設、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作為中級黨校的主要課程(19)《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5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700-701頁。。此后又調(diào)整了初級黨校的課程設置,中共黨史和黨的建設課程所占教學時間的比例為31.82%(20)《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8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第109頁。。由此可見黨史學習的重要位置。1956年,鄧小平在《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指出,加強對新黨員的教育,就是要“切實地組織和指導他們進行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習,對于毛澤東同志的著作的學習,對于黨的歷史和黨的政策的學習”(21)《鄧小平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47頁。。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也在不同時期、多個場合提出要學習黨的歷史經(jīng)驗。
這一時期,黨史學習教育最大的變化是學習教育的對象由黨員干部向高校大學生延伸,有關黨史的課程在高校全面設置起來。1949年10月12日,華北高等教育委員會(代行國家職權,因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11月1日才正式成立)公布《各大學??茖W校文法學院各系課程暫行規(guī)定》,指出“各院系課程的實施原則是廢除反動課程 (如國民黨黨義、六法全書等),添設馬列主義的課程,逐步地改造其他課程”(22)《華北高等教育委員會頒布各大學??茖W校文法學院各系課程暫行規(guī)定》,《人民日報》,1949年10月12日,02版。。其中,“新民主主義論”(1953年6月改為“中國革命史”)成為各校的重要課程。無論是“新民主主義論”還是“中國革命史”,都是以講述中共黨史為主。1959年,國家教育部門重新調(diào)整高校的理論課設置,明確將“中共黨史”作為一門課程,隨后又組織了中共黨史教材的編寫。由此開始,黨史學習教育擴展至普通高校系統(tǒng),黨史學習教育的形式更為豐富、路徑更為多樣、對象更為廣大,促進了黨史學習教育的全面展開。
改革開放后,我國進入了一個平穩(wěn)發(fā)展的時期,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這一時期,黨史學習教育的對象進一步擴大,黨員干部、高校學生之外,在人民群眾中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成為新常態(tài)。不僅如此,由于國內(nèi)外形勢的復雜以及中國共產(chǎn)黨自身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需要,黨員干部學習黨史受到空前重視。同時,高校成為加強黨史學習教育的主陣地。
改革開放后,我國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各項事業(yè)穩(wěn)步發(fā)展。黨史學習教育也在此前的基礎上深入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內(nèi)涵和外延都有所擴大。在起草《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過程中,鄧小平發(fā)表了許多重要意見,他指出,“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但如果沒有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不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不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今天我們的國家還會是舊中國的樣子”,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許多青年缺乏了解”(23)《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99頁。。讓青年了解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落腳點。黨的十二大進一步指出,要在廣大人民群眾中“加強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教育,加強祖國歷史特別是近代史的教育,加強黨的綱領、黨的歷史和黨的革命傳統(tǒng)的教育”(24)《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76-277頁。,黨史學習教育擴展至全體人民。
鄧小平不止一次強調(diào)過,“我們現(xiàn)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在總結了成功時期的經(jīng)驗、失敗時期的經(jīng)驗和遭受挫折時期的經(jīng)驗后制定的。歷史上成功的經(jīng)驗是寶貴財富,錯誤的經(jīng)驗、失敗的經(jīng)驗也是寶貴財富”(25)《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34-235頁。。學習黨史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基礎。江澤民指出,“廣大中青年領導干部要通過對黨的歷史和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系統(tǒng)學習,通過黨性黨風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zhì)”(26)《江澤民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6頁。。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80周年之時,胡錦濤強調(diào),“要通過開展各種紀念教育活動,促進廣大中青年干部進一步學習黨的知識和黨的歷史,深入了解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不斷增強黨的意識,更加堅定自覺地為黨的事業(yè)而奮斗”(27)《胡錦濤文選》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479頁。。2010年 7月,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明確提出,要“把黨史教育納入干部教育培訓的必修課”(28)《全國黨史工作會議在京舉行》,《光明日報》,2010年7月22日,01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史工作的意見》的出臺、全國黨史工作會議的召開、胡錦濤在慶祝建黨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等,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推進提供了依據(jù)和遵循。
1979年,教育部統(tǒng)一要求高校開設“中共黨史”課程。次年,教育部制定《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馬列主義課的試行辦法》,明確規(guī)定馬列主義課程為必修課。從1985年開始,教育部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先后形成了“85方案”“98方案”和“05方案”。在三個方案中,“中共黨史”均不再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相繼納入“中國革命史”“毛澤東思想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等課程中。高校黨史學習教育的課程名稱幾度更易、或隱匿或彰顯但未曾缺席(29)程剛:《隱匿與彰顯:論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中共黨史教育》,《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年第7期。。此時,黨史學習教育已經(jīng)成為制度化、體系化的內(nèi)容融入高校的系統(tǒng)教育中,成為常態(tài)。黨史學習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在各種黨員的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運用了黨史學習教育;在隆重舉行的各種紀念活動中,加深了黨史學習教育;在宣傳黨的各種大會精神中,推動了黨史學習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fā)表了一系列關于黨史的重要論述,不僅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理論指導,也把黨史學習教育提升到新的戰(zhàn)略高度。黨中央集中部署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形成了三次黨史學習教育的高潮。黨史學習教育展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與廣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黨史學習教育提升到新的戰(zhàn)略高度。2013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上提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的觀點,并強調(diào)各級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30)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8頁。。他又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2周年之際提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31)習近平:《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來 交出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答卷》,《人民日報》,2013年6月27日,01版。。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diào),“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3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8頁。,“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么來的、新中國是怎么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33)習近平:《堅定信心埋頭苦干奮勇爭先 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人民日報》,2019年9月19日,01版。。近年來,以肆意歪曲歷史、抹殺歷史真相為主要特征的歷史虛無主義甚囂塵上,其根本目的是要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面對這些錯誤的言論和思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堅決抵制,敢于斗爭,“任何人任何勢力企圖歪曲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丑化中國共產(chǎn)黨的性質(zhì)和宗旨,中國人民都絕不答應”(34)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0-11頁。。當前,黨史學習教育成為推進黨和國家事業(yè)不斷向前、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史學習教育,積極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先后形成了三次黨史學習教育的熱潮。第一次是黨的十九大以來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黨史成為其中的重點內(nèi)容。第二次是“四史”學習教育。2020年1月,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結合起來”(35)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5頁。,以黨史為核心的“四史”學習教育運動由此在全國范圍內(nèi)開展起來。第三次是建黨100周年集中性黨史學習教育。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tǒng)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36)《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2月21日,01版。目前,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正在全黨全國如火如荼的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站在了新的歷史高度。
建黨100周年之際,形成了黨史學習教育的最新高潮,開創(chuàng)了黨史學習教育的全新境界,這在百年黨史學習教育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與此同時,學校系統(tǒng)的黨史學習教育也進入到了新的階段。就高校而言,無論是黨史相關課程的設置,還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形式和方法,都日臻完善。其他各級各類學校,也設置了相應的黨史學習課程,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形成了學習黨史的濃厚氛圍。尤其是依托于最近的“四史”學習教育和建黨百年黨史學習教育,各級各類學校都在積極的探索黨史學習教育的新路徑、新形式、新方法,并將其與各類型課程緊密融合,使得學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展現(xiàn)出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
通過上述的歷史考察,可以看出,中國共產(chǎn)黨在各個時期均十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并將其作為教育黨員干部、團結人民群眾、提升執(zhí)政能力、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和手段。歷經(jīng)百年的黨史學習教育,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共性原則與基本遵循。
黨史學習教育是帶有極強政治目的的學習實踐活動。政治性是黨史學習教育的本質(zhì)屬性。黨史學習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diào),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中能夠“得到啟迪、得到定力”(37)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 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第214頁。,黨史學習教育之根本目的,就在于要使“廣大黨員、干部信仰之基更加牢固、精神之鈣更加充足”(38)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3頁。。其次要夯實青少年的信仰基石。黨史學習教育在學校的廣泛開展,就是要“從小培養(yǎng)青少年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39)《全國黨史工作會議在京舉行》,《光明日報》,2010年7月22日,01版。。最終目的是要凝聚共識,團結思想,“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40)習近平:《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人民日報》,2020年10月20日,01版。,為實現(xiàn)偉大夢想共同奮斗。與此同時,黨史學習教育也是一種科學性的活動。從歷史本身來講,它是過去的人類生產(chǎn)生活活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實在性。學習歷史也在中外各種文明、文化中被高度肯定,特別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以史為鑒”是重要的思想認識。從歷史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以指導當前的事業(yè),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科學活動。再觀黨史,它是中國共產(chǎn)黨自身成長、發(fā)展、壯大的歷史,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踐行初心使命的歷史,是中國共產(chǎn)黨帶領中國人民艱苦奮斗、開創(chuàng)輝煌的歷史,是一種客觀存在。學習黨史能夠為中國共產(chǎn)黨治國理政提供最好的借鑒,能夠為堅定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提供最深的基礎,能夠為凝聚全體人民思想共識提供最厚的支撐,是一種有價值的活動。黨史學習教育的科學性還體現(xiàn)在用信史、真史進行教育。針對公然歪曲黨的歷史,詆毀黨的領袖人物和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錯誤言論和觀點,要加大對真實的黨史的宣傳,只有真的才是科學的,也只有科學的才能徹底令人信服。所以,堅持政治性與科學性的統(tǒng)一,是黨史學習教育的本質(zhì)要求。
黨史學習教育首先是一個知識學習的過程。通過黨史學習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了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yè)的來龍去脈,汲取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經(jīng)驗,正確了解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41)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8頁。,這是黨史學習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同時,黨史學習教育也是價值觀培養(yǎng)和塑造的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diào),要通過黨史學習教育,“引導我國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4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2頁。;“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43)習近平:《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 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西藏》,《人民日報 》,2020年8月30日,01版。。其中,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是重要內(nèi)容。正確的歷史觀,必須堅持運用唯物史觀準確認識和把握歷史;正確的歷史觀,必須堅持“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4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7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正確的歷史觀,必須全面、客觀、歷史、辯證地看待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guī)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45)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1頁。。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內(nèi)在規(guī)定,也是深化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保障。知識性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顯性屬性,價值性是黨史學習教育的潛在屬性,堅持知識性與價值性的統(tǒng)一,是中國共產(chǎn)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經(jīng)驗。
黨史學習教育,既是一種思維性、理論性的活動,也是一種實踐性的活動。就理論性而言,必須原原本本的學習和了解黨的歷史、黨的理論、黨的精神,做到知識貫通、理論貫通、情感貫通。但是,黨史學習不應局限在就知識而知識、就書本而書本、就理論而理論的層面,它必須學以致用,以經(jīng)驗、理論、精神指引實踐。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diào)的,“要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jīng)驗、觀照現(xiàn)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把學習成效轉(zhuǎn)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防止學習和工作‘兩張皮’”(46)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21年第7期。。只有這樣,才能使黨史學習教育落到實處,發(fā)揮最大價值。黨史學習教育的生成,蘊含著深刻的實踐邏輯。民主革命時期,由于錯誤的思想路線,導致黨的事業(yè)受到嚴重損害,黨史學習教育便是源于肅清錯誤思想路線、總結經(jīng)驗、統(tǒng)一思想的需要。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學習黨史是保持艱苦奮斗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積極應對新的執(zhí)政環(huán)境的需要。改革開放后,學習黨史是總結正反兩方面經(jīng)驗、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當前,學習黨史是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共識、團結奮進的需要。源于實踐需要的黨史學習教育,其根本目的還在于指導實踐。無論是黨員干部還是普通民眾,都不能把黨史學習教育只當成一種形式,而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tǒng)一,是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黨史學習教育的宗旨、主旨與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汲取黨史中的經(jīng)驗教訓,提升應對當前事業(yè)的能力,是黨史學習教育的一貫宗旨;學習黨史中的偉大精神,增強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對當前道路和事業(yè)的信心,是黨史學習教育的不變初衷;抵制歪曲黨史的錯誤思潮,保持戰(zhàn)略定力,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內(nèi)在傳承。黨史學習教育的經(jīng)驗方法也是前后繼承的。歷經(jīng)百年的黨史學習教育,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每一階段的黨史學習教育都是對之前黨史學習教育經(jīng)驗的繼承。延安時期開辟的黨史學習教育范式,為以后各個時期所繼承?!八氖贰睂W習教育的廣泛開展,為建黨100周年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經(jīng)驗借鑒。當然,隨著形勢的改變和時代任務的不同,黨史學習教育也要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從黨員干部轉(zhuǎn)向全體黨員,再轉(zhuǎn)向全體人民;從黨內(nèi)學習發(fā)展到黨外學習;從黨校學習發(fā)展到普通學校學習;從書本學習發(fā)展到實踐學習,無一不體現(xiàn)著黨史學習教育的創(chuàng)新性。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黨史學習教育有自身的特點和規(guī)律,要發(fā)揚馬克思主義優(yōu)良學風,堅持分類指導,明確學習要求、學習任務,推進內(nèi)容、形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不斷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47)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21年第7期。。黨史學習教育,是一個長時段的過程,也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不同階段的黨史學習教育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體現(xiàn)了繼承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統(tǒng)一。堅持繼承性與創(chuàng)新性相統(tǒng)一,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寶貴原則。
黨史學習教育,從基本形式上可以分為集中性黨史學習教育與常規(guī)性黨史學習教育,二者各有優(yōu)勢、互為補充。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黨史學習教育歷程中,集中性黨史學習教育主要有四次,第一次是延安時期的黨史教育;第二次是1951年的黨史學習教育;第三次是以黨史學習教育領銜的“四史”學習教育;第四次是建黨100周年的黨史學習教育。在需要解決一些重大問題時或者一些重要的歷史節(jié)點上,集中性黨史學習教育便會被有意識的部署安排。其實,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管黨治黨特別是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的重要方法。集中性黨史教育的突出特點是黨中央統(tǒng)一部署、集中安排,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其最大優(yōu)勢是廣泛動員、深度開展、系統(tǒng)學習和實效檢驗。堅持集中性黨史學習教育,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依托與路徑。當然,集中性黨史學習教育不能代替常規(guī)性黨史學習教育。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日常對黨的理論、方針、政策的學習中、融入各級各類活動中、融入黨的組織生活中、融入實際工作中,是黨史學習教育的一貫要求。與此同時,更要通過學校教育這一重要平臺將黨史學習教育制度化、系統(tǒng)化、常態(tài)化,真正達到黨史學習教育的全面貫徹,讓學習黨史成為慣例、立為制度、走向日常。黨史學習教育,既需要特點鮮明、轟轟烈烈的集中性學習教育,也需要“潤物細無聲”的常態(tài)性學習教育,只有堅持集中性與常規(guī)性相結合,才能使黨史學習教育效果最大化。
研究黨史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通過研究,才能厘清黨在歷史上所走過的路,才能總結黨成功的經(jīng)驗和失敗的教訓,才能形成可靠的黨史學習材料。延安時期,毛澤東就旗幟鮮明地提出要研究中共黨史,并指出了研究中共黨史的具體辦法,“我們是用整個黨的發(fā)展過程做我們研究的對象,進行客觀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個別細節(jié),而是研究路線和政策”(48)《毛澤東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99頁。。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diào),要“把歷史結論建立在翔實準確的史料支撐和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礎之上”(49)習近平:《讓歷史說話用史實發(fā)言 深入開展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研究》,《人民日報》,2015年8月1日,01版。??梢哉f,研究黨史直接關乎黨史學習教育的兩個核心問題,一是學什么,二是學的是否是信史,二者之間是緊密相連和邏輯互證的關系。中國共產(chǎn)黨歷來重視黨史研究,黨史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績,不僅形成了完整的學科體系,還有一支穩(wěn)定的學術隊伍,并產(chǎn)生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學術成果,這些都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持續(xù)的支撐與動力。在注重研究性的同時,中國共產(chǎn)黨也十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普及性和大眾化的問題。學習材料上,注重黨史主題出版物的普及性,力求深入淺出,使老百姓喜聞樂見。學習內(nèi)容上,注重挖掘黨史故事、講述黨史人物、運用地方黨史,增加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性。學習手段上,注重黨史題材的文藝作品特別是影視作品的運用、注重使用新的媒介平臺宣傳黨史、注重開展學習黨史的群眾性活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人心。研究是基礎,普及是目的,二者相輔相成。堅持研究性與普及性相統(tǒng)一,是黨史學習教育的內(nèi)在要求與演進邏輯。
重視歷史教育,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重要傳統(tǒng)。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長壯大,是在對自身歷史的不斷反思中完成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也是在反復總結歷史經(jīng)驗教訓的基礎上成功的。黨史學習教育,反映了中國共產(chǎn)黨對自身歷史特點與發(fā)展規(guī)律性的深刻把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不僅正當其時,十分必要,而且一直在路上,從未間斷。縱觀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黨史學習教育歷程,各個時期均十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黨史學習教育也在不斷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深化,已經(jīng)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治黨治國特別是堅定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凝聚全體人民思想共識、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手段。站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jié)點上,回溯黨史學習教育的歷史,總結其基本經(jīng)驗,是新的歷史時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必然要求,必將為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大的歷史智慧和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