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白銀市樺皮川小學 曹建明
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讓公眾在面對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價值觀發(fā)生了改變,離婚率不斷攀升就是最好的說明,隨之而來的是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和教育問題,時刻牽動著社會的神經(jīng)。因此,希望通過本文研究,一方面為當前社會普遍比較關注的問題出謀劃策,一方面為單親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長提供參考意見。
單親家庭子女的內(nèi)心受過重創(chuàng),會覺得自己比其他人低一等,自卑心理非常明顯。同時他們又渴望得到愛和關注,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但這樣的內(nèi)心需求往往難以得到滿足,因此又讓他們產(chǎn)生了極強的自尊心,不愿對外暴露出自己的脆弱與渴望。特別是在得不到卻越想得到時,他們脆弱的內(nèi)心往往遭受一波又一波的傷害,一旦他們被這種情況長期困擾,那么他們會對這個世界逐漸失去信心。
消極的內(nèi)心影響著單親家庭子女的外在行為,所以絕大多數(shù)單親家庭子女都表現(xiàn)得非常悲觀、消極,對任何事情都難以提起興趣,對任何事情都難以產(chǎn)生希望。作為學生本應以學業(yè)為主,然而破碎的家庭早已讓他們的內(nèi)心喪失了對自己的信心,所以學習上得過且過,甚至毫無積極態(tài)度可言,對自己的學習無半點希望,試圖就這樣隨波逐流,荒廢一生。
單親家庭子女尤其在乎其他人對他們的看法或某種確定的評價,對別人的言語、眼神、表情等尤為敏感,甚至時不時將別人的看法、言辭及不屑的表情強加在自己身上,認為他們的言辭、看法、表情是一味針對自己。所以,單親家庭子女長時間處在這樣的成長環(huán)境中,他們面對的心理負擔和心理問題都變得越來越重。時間一長,他們將越來越封閉自己,減少和外界的接觸和交流,甚至不接觸、不交流。
既然單親家庭子女的“小家庭”已經(jīng)受到了傷害,那么社會這個“大家庭”中的成員應該多關注單親家庭子女,為他們營造和諧、愛的成長環(huán)境。在營造的過程中,可以這樣做:首先,在精神援助方面,要發(fā)揮愛心的力量,對單親家庭子女給予精神鼓舞,用成長的故事激勵他們重回青春正道。
例如,心理學教育人士可以從專業(yè)角度為單親家庭子女“把脈”,找出他們的問題,并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讓他們的心理逐漸恢復健康。其次,在物質(zhì)援助層面,要用“愛”的行動幫助單親家庭子女走出心理健康,走出教育困境。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多關心單親家庭子女,關心他們的生活與學習情況,并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單親家庭的子女應該接受以鼓勵為主的心理教育,以促進他們消除內(nèi)心的自卑感,并培養(yǎng)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為此,我們首先應該讓單親家庭子女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學習與改變他們的命運息息相關,換言之,只有努力學習,將生活重點放在好好學習上,才會改變現(xiàn)狀,才會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樣一來,他們更容易從中獲得動力。其次,要引導單親家庭子女正確處理生活中出現(xiàn)的各種消極因素,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不斷地肯定和鼓勵他們,不斷地肯定他們的進步,讓他們避開偏激的想法,并逐漸重新建立自信心。最后,要對單親家庭的子女給予更溫情的教育,讓他們感受到外界的關心,讓外界的溫暖感動他們的內(nèi)心。
單親家庭的子女由于缺乏照料而與人群逐漸變得疏遠,從而導致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所以,在教育教學當中,教師應與這部分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緩解心理壓力。另外,教師還應該鼓勵他們多參加班級、校級活動,讓他們以積極的狀態(tài)和同學產(chǎn)生更親密的朋友關系,建立更可貴的友誼,找到自己的知心朋友。在這方面,班主任和負責德育工作的校級領導應盡快形成德育機制,對全校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與教育問題進行策略商討并付諸實施,讓這群孩子體會到學校的溫暖、班級的溫暖、教師和同學的溫暖。
學校教師要更多地注意單親家庭子女的情緒變化和思想動向,不斷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特別是針對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德育手段,制定科學的、個性化的教學計劃,給他們傳播知識真理,同時讓真、善、美在他們的內(nèi)心找到成長的土壤。教師可以通過和家庭中的父母或其他親戚溝通,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讓他們忘記仇恨、忘記怨恨、忘記不愉快,逐漸引導他們進入正確的角色。同時,學校也應該組織相應的主題活動,讓人與人之間更具有強大的包容心態(tài),讓單親家庭子女得到更多的包容與理解。在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方面,教師要逐步引導單親家庭子女放松對他人的警惕,讓他們嘗試著去包容這個世界,讓自己重回原來的位置。當然,教師在教育的時候,要善于挖掘并放大每個單親家庭子女的閃光點,促進他們每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
單親家庭子女是特殊群體,所以對于單親家庭子女,教師要給予他們平等的關注和愛,不要太刻意地區(qū)別對待,讓他們理解周圍人對他們的理解、包容和愛,從而更好地悅納自己。愛是治愈創(chuàng)傷最好的方法,作為人民教師,不僅要教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要相互尊重和相親相愛,還要不斷加強單親家庭子女的自我尊重和愛護的培養(yǎng)力度。讓他們在群體生活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并實現(xiàn)角色的轉(zhuǎn)變,發(fā)揮自身的價值,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讓他們從心底接受自己。特別是教師要發(fā)揮自己組織者角色的作用,帶領班上其他學生為單親家庭子女共同營造一個和諧、平等與充滿愛的班集體,這樣一來,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才會變得越來越健康,他們的教育問題才會得到逐步解決。
綜上所述,社會是解決單親家庭教育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重要力量,整個社會都應關注單親家庭子女,為他們營造和諧、愛的成長環(huán)境,幫助他們走出自卑陰影、重新建立自信心。作為教師,要組織群體互動活動,促進單親家庭子女廣交良友,同時借助學校德育工作提高人與人之間的包容心態(tài),給予他們平等的關注和愛,最終讓他們悅納自己。只有像這樣從多方面出發(fā)并努力,才能解決單親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問題和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