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燕
摘要:我們要緊緊把握時代脈搏,深入探究命題規(guī)律,依據(jù)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突出“立德樹人”“學科核心素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總體要求,在指導學生積累素材的同時,可以指導學生對素材進行合理的分類。細數(shù)近幾年的高考作文試題不難發(fā)現(xiàn),作文命題總是以新材料為主,呈現(xiàn)出關注“時代與社會”“家國情懷”的大主題小切口,巧妙地傳遞當下廣泛倡導的價值觀。
關鍵詞:高考作文 素材積累 緊貼時政熱點 核心價值觀
好的教師會指導學生把厚書讀薄,而好的作文輔導課能指導學生把雜亂無章的命題方向化繁為簡,形成系統(tǒng)。在作文備考的廣袤天地里,完全可以劃定一個重點范圍,來指導學生高考作文的備考方向。依據(jù)最新課程標準,廣泛提取社會時事熱點,遵循高考作文規(guī)律,帶領學生整理出一個盡可能豐富的作文素材寶庫,來指導學生寫作。
然而備考高考作文,無外乎三條線索:國家領導人在重大場合中的講話;新聞、時事、熱點、流行詞匯;高考作文本身的規(guī)律——縱觀每年的高考作文,無論怎樣出題,其考查范圍無外乎“四個關系”,即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備考的過程中,要在推陳出新的基礎上,確定一些近年來的時政熱點主題,指導學生對每個主題進行邏輯嚴密的解析,并進行練筆,讓學生全面把握主題內涵,做到備考時有的放矢,備考有條不紊,備考有料可寫。
一、作文備考要有的放矢,目標明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全國上下共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奮斗之年,更是脫貧攻關的收官之年。因此,我們要緊緊把握時代脈搏,深入探究命題規(guī)律,依據(jù)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突出“立德樹人”“學科核心素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總體要求,在指導學生積累素材的同時,可以指導學生對素材進行合理的分類。細數(shù)近幾年的高考作文試題不難發(fā)現(xiàn),作文命題總是以新材料為主,呈現(xiàn)出關注“時代與社會”“家國情懷”的大主題小切口,巧妙地傳遞當下廣泛倡導的價值觀。因此,考生必須提升格局,開拓視野,既要有理性思維,也要有全球視野。所以,將作文寫得有溫度、有深度、有時代感,就成了當下評價考生作文的標準。
二、作文備考要有條不紊,精選素材庫
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提高作文水平,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把搜集的雜亂無序的語文素材進行精選,整理成若干個不同的主題,做到分門別類、條分縷析,這樣使用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一)抗疫必勝篇: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兇猛來襲,全國上下嚴密防控,打響了一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zhàn)爭。疫情之下,每一位堅守崗位的普通勞動者都是抗疫戰(zhàn)士,所有力量匯聚在一起,再度點亮英雄精神。我們可以把這段時間的主流媒體《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新華文摘》“央視網(wǎng)”等為代表的在疫情期間發(fā)布的時評文章進行有針對性的精選。就每個熱點涵蓋的內容如何認識、如何分析以及如何解決進行詳細的解讀。這可以歸結為“抗疫必勝篇”。
(二)共筑家國夢篇:家國情懷是中國夢的臍血,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脈動。“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毙闹杏星铮瑝粝氩艜ぴ?。“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我們新時代的夢,中國的復興夢,世界的大同夢。我們可以把整理的有關共筑中國夢的素材,例如來自“長江網(wǎng)”的《奔跑的姿態(tài)是中國夢的投影》,“鐵路網(wǎng)”的《青春托起中國夢》以及“光明網(wǎng)”的評論《以夢想的名義在春天集結》等組成主題為“共筑中國夢篇”的作文素材。
(三)修身崇德篇:德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靈魂,德一旦缺失,人就會突破道德的底線。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按蟮乐?,天下為公?!薄耙娰t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惫磐駚恚嗜酥臼繜o不把做君子,成圣賢作為人生的追求和理想。我們選取了《人民日報》的時評《修身立德走好人生路》和《榜樣的力量直抵心靈》,以及《光明日報》的評論《與人為善讓社會更潤滑》等文章組成了“修身崇德篇”。
除此之外我們搜集整理的還有“紀念與見證篇”“命運共同體篇”“英雄精神篇”“愛國情懷篇”“智能科技篇”“家風家訓篇”“感動中國人物篇”“自然生態(tài)篇”等多個主題的素材,共同組成高考備考語文素材推送給學生。相信學生讀了權威媒體的文章后,定會打開視野、啟迪思維,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寫作時定能如魚得水,無論在行文思路還是語文素材積累上都有長足的進步。
三、作文備考要授之以漁,精講精練是關鍵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不僅要了解優(yōu)秀作文寫些什么,更要了解是怎么寫出來的。著名特級教師孫紹振說,解讀不到位直接造成了作文的低效、無效甚至反效。想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解決學生泛泛而讀、不得要領這個問題,從擬題、開頭、過渡、照應、結尾等結構安排,到論據(jù)使用、分析說理等論證方法的運用以及語言風格特點等各個方面,由教師進行逐一點評,并總結出每篇文章適用的備考方向,讓學生高屋建瓴地弄清楚每篇經(jīng)典時評,為學生感悟高考作文,提高分數(shù)提供強有力的幫助。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著范文和時評的特點,著重標畫出文章中的經(jīng)典段落,供學生重點學習,同時也可以加強學生的語言和語文素材的積累,幫助同學們在學習范文的過程中掌握精彩的語言。
把握時政熱點素材還可以預測來年高考作文的考查方向,同時也起到一個文體示范的作用??v觀近幾年來高考命題機制,大都貼近考生的現(xiàn)實生活,力求為考生營造熟悉的生活場景,使其更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這就要求考生在備考時要注意培養(yǎng)理解信息、篩選關鍵信息,自主構建具有個人化風格的思想體系、情感世界、語言系統(tǒng)等方面的能力,從而避免千人一文的毛病。近年來高考作文的材料寬泛多元,考查學生審題立意的準確性,因此考生要從窄點立意,從作文素材中提取一定的情境,然后把多元、矛盾甚至對立的問題理清楚,進行準確的判斷、分析、思考,從而做出權衡和選擇。教師在幫助學生整理素材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對作文素材進行多角度思考——朝細處想,揭示原因;朝深處想,揭示本質;朝大處想,揭示意義;朝遠處想,揭示影響;朝正面想,揭示規(guī)律;朝反面想,揭示后果。
四、作文備考要查漏補缺,把握文體變化
教師在幫助學生建立語文素材庫的同時也是對未來高考方向的一個預測。2019年全國卷Ⅰ和全國卷Ⅱ最大的不同點是文體上的變化:要求寫演講稿。這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它彌補了多年來對課本口語交際模塊考查的缺失。而新課程標準把閱讀、作文和口語交際三者并列提出,其中口語交際中的演講稿,書信,征文,慰問信等實用類文體,最大的特點就是要求現(xiàn)場進行雙向交流和互動。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備考的時候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這方面素材和范文的積累,并進行訓練,確保學生在備考中能夠規(guī)范寫作。同時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繼續(xù)關注“問題意識”;在作文內容方面,著重關注公民的道德意識、學科素養(yǎng)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等。
“百煉成鋼,千練成才”,高考寫作并非無章可循,只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學生定能寫出優(yōu)秀之作。學生不妨以積累的范文和素材作為自己的寫作模板,汲取最新時政熱點經(jīng)典文章的滋養(yǎng),考試時定能做到文不加點,倚馬可待。
責任編輯:黃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