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露
(衡陽市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湖南 衡陽 421001)
肛痿是一種肛腸科的病癥,手術是臨床上常用的醫(yī)治手段。但是,患者術后若是護理不當?shù)脑?,各種并發(fā)癥的概率就會大大升高,如尿潴留、切口感染等,會使得患者的傷口愈合時間被大大的延長[1]。本研究針對目前臨床的現(xiàn)狀,比較和分析針對肛瘺患者應用全面護理的運用成果,詳細見以下報道:
選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肛瘺患者10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共53例患者,男37例,女16例,年齡23~48 歲,平均(32.22±3.24)歲,病程3 個月~4年,平均病程(2.12±1.55)年;對照組共53例患者,男35例,女18例,年齡25~50 歲,平均(36.31±3.63)歲。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分析后顯示,其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全面護理:心理護理。患者由于對精兵和手術流程、療效的不了解,難免會擔心自己病情的發(fā)展,從而使得各種不良情緒淤堵于心,其實心理狀態(tài)對患者病情的走向是很重要的,若是、長期憂心忡忡、焦躁不安的話,那么就會破壞胃腸道功能的正常運行,使得患者本就便秘的癥狀更加嚴重。護理人員要在手術之前給患者和家屬普及手術的流程和相干的注意事項,并告訴患者主治醫(yī)師經驗很豐富,讓患者充分放心手術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如果患者還是很糾結的話,可讓之前做過這種手術的其他病人來給患者講一下自己的現(xiàn)狀,徹底的清除患者內心的各種憂慮,讓患者對醫(yī)師和手術充滿信心。
在手術過后,護理人員可給患者溫柔的講一下術后的護理方案,并多和患者談一些其感興趣的話題,在和患者的談心中,及時的洞悉患者的情緒走向,并在適當?shù)臅r候告訴患者,自己是一個很好地傾聽者,一步步的引導患者對自己訴說出內心積壓已久的各種壓力,進而,讓患者完完全全的放松下來;并讓患者多看一些之前術后成功康復的例子,讓患者看到痊愈的曙光,進而以昂揚的心態(tài)來面對生活和疾病?;A護理。護理人員要把病房的溫度和濕度調到適宜的溫度上,然后給患者重新布置病房的物件擺放,并將患者的床單、被套等日用品都換成淺紫色的,并把患者日常會用到的東西都放在病床旁邊的小柜子上,以便患者能隨取隨用;另外,每天都要按時通風,讓病房內能流入充足的新鮮空氣。疼痛護理。患者在術后待麻醉效果完全消失之后,因個人體質的差異都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疼痛感,一旦超出了可承受的限度,難免會迫切要求護理人員幫自己止疼。所以,護理人員要在一旁盡力的安慰患者,放一些輕柔的音樂,讓患者先緩和一下自己緊繃的身心,安心靜神,并用心理暗示來提升自己的忍耐力。
另外,護理人員動作輕柔的給患者換藥,最好是一次成功,盡可能的減輕患者的疼痛感。若換藥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傷口有黏連現(xiàn)象,要把無菌溶液滴到患者的傷口處,待其充分浸潤后,在把黏連處揭開;對于術后疼痛難忍的患者,護理人員可給予其相應的止痛藥物。便后護理。護理人員要給患者用三黃湯進行坐浴,時間要在10min 以上,并在一旁指導患者進行肛門收縮,讓其充分吸收藥物。排尿護理。護理人員要給患者細致的講一些術后排尿的知識,對于術后無法在床上排尿的患者,護理人員可陪其在床邊或者是廁所排尿,并告知患者要多多喝水。飲食護理。護理人員要在患者做完手術后4h 內嚴禁患者吃任何的東西,在4h 后先讓患者吃一些糊狀的流食,例如:稀飯、面條等。手術過后的第一天,護理人員要多讓患者吃一些補脾益氣、高纖維、易消化的食物(青菜、芹菜等),主食以粗糧為主,而且一定要讓患者攝入分量足夠的食物,胃腸道只有在充足食物的刺激下才能進行快速的蠕動,進而優(yōu)化患者的排便,每餐盡量都給患者安排營養(yǎng)湯,促進患者的排尿。下肢靜脈血栓的護理:護理人員在患者麻醉時,要給患者拉伸、轉動30min 的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術后,護理人員待患者身體有所恢復之后,可每天扶著患者多多下床走動,并且在患者躺在床上休息時也要提醒患者最好將下肢抬高一點,進而能夠優(yōu)化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和靜脈血的回流,將下肢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降低到最小范圍內。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12h、24g、48h 的 疼痛強度VAS 評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越劇烈。
對比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概率,主要從切口感染、肛門失禁、痿管增加、下肢靜脈血栓四個方面進行對比。根據(jù)醫(yī)院自制的滿意度表格,在患者治療后讓其填寫,患者滿意度表格中共設定20 道問題以及對應選項,每道問題設定5 分,總分100 分。
觀察兩組肛瘺患者心理情緒評分:抑郁和焦慮自評量表均選自Zung 編制的抑郁自評量表 (SDS) 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兩個表共包括40 個條目,每個條目根據(jù)癥狀的出現(xiàn)情況分為4 個等級。
利用SPSS21.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n=53), 術后6h VAS 評分(7.43±1.22)、術后12hVAS 評分(6.05±0.44)、術后24hVAS 評分(5.14±0.64),術后48hVAS 評分(4.55±0.41);對照組(n=53),,術后6h VAS 評分(9.56±1.77)、術后12hVAS 評分(7.11±0.66)、術后24hVAS評分(6.27±0.74),術后48hVAS 評分(5.89±0.58);(t=13.31,P=0.24;t=16.772,P=0.001;t=14.881,P=0.001)經組間比較觀察組VA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通過手術治療及相應的護理之后,對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進行對比。觀察組(n=53)切口感染有3例、肛門失禁有2例、痿管增加有1例、下肢靜脈血栓有1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6.9%;對照組(n=53)切口感染有8例、肛門失禁有4例、痿管增加有3例、下肢靜脈血栓有2例,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2.1%(X2=22.814,P=0.001),經組間相比顯示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通過手術治療以及對應的護理之后,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觀察組(n=53)滿意有50例,一般有2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為98.11%;對照組(n=53)滿意有33例,一般有5例,不滿意有15例,護理滿意度為71.70%(χ2=16.773,P=0.001),經組間相比現(xiàn)實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n=53),SAS 評分(41.55±7.34)、SDS 評分(42.38±6.77);對照組(n=53),SAS 評分(51.67±8.83)、SDS 評分(52.55±9.78);(t=5.779,P=0.001;t=6.692,P=0.001)兩組差異比較顯示觀察組SAS、SDS 評分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肛瘺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肛腸科病癥,其近年來的發(fā)病率在不斷升高,并且其患病人群大多是男性,患者基本上都會有疼痛、肛門瘙癢、排便困難的癥狀[2]。臨床上多是用手術來醫(yī)治,但是,患者術后很容易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例如:肛門失禁、導尿、尿潴留等。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具有普遍性,難以及時響應患者的個性化需求,患者的依從配合度也不是很高。因此,給予患者科學的護理方式是極為重要的[3]。
全面護理以其全面性、整體性的護理服務越來越受到醫(yī)師和患者的認可,臨床使用率在不斷提升。在全面護理模式之下,護理人員通過術前、術后的全方位的心理疏導,讓患者對疾病和手術流程有了個大概的了解,進而消除內心由陌生而引發(fā)的各種恐慌[4-5];在術后以患者感興趣的話題為切入點,慢慢的知悉患者內心所想,并讓患者對自己傾訴出長期以來的各種壓力,從而進一步拉近和患者之間的親密關系,讓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和醫(yī)護人員做好配合[6-7]。
總而言之,全面護理應用于肛瘺患者,在讓其稱心的同時還能讓患者的疼痛感得到緩解,而且患者的不良反應的概率還較低,值得推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