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鮮荷葉2張,火腿30克,剔骨雞肉250克,水發(fā)蘑菇50克,玉米粉12克,食鹽、白糖、雞油、紹酒、蔥、姜、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適量。
做法:荷葉洗凈,用開水稍燙一下,去掉蒂梗,切成10塊三角形備用;將雞肉、蘑菇、姜切成薄片,蘑菇用開水焯透撈出,沖涼后與雞肉一起放入盤內(nèi),加上述調(diào)料攪拌均勻,然后分放在10片三角形的荷葉上,再各加一片火腿,包成長方形包,上籠蒸約2小時(shí)即可。
功效:養(yǎng)心健脾補(bǔ)虛。
原料:芹菜150克,豆腐1塊,食鹽、味精、香油各少許。
做法:芹菜切成小段,豆腐切成小方丁,均用開水焯一下,撈出后用涼開水冷卻,控凈水,然后將芹菜和豆腐攪拌,加入食鹽、味精、香油拌攪勻即成。
功效:平肝清熱,利濕解毒,健胃利血,清腸利便。
原料:赤小豆30~50克,粳米50克,白砂糖適量。
做法:先將赤小豆用溫水浸泡2~3小時(shí),然后撈出放入沙鍋內(nèi),加水500毫升左右。以武火先將赤小豆煮爛,再放入粳米,改以文火慢慢熬粥。待粥將熟時(shí),加入白糖,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健脾胃,解熱毒,利小便,消水腫,通乳汁。
原料:冬瓜500克,草魚250克,食鹽、味精、植物油適量。
做法:冬瓜去皮,洗凈切三角塊,草魚剖凈,留尾洗凈待用。先用油將草魚(帶尾)煎至金黃色,取沙鍋一個(gè),其內(nèi)放入清水適量,把魚、冬瓜一同放入沙鍋內(nèi),先武火燒開后,改用文火燉至2小時(shí)左右,湯見白色,加入食鹽、味精調(diào)味即可食用。
功效:平肝祛風(fēng),利濕除熱。
原料:豬肚子1個(gè),蓮子肉50克,香油、精鹽、生姜、蔥、蒜各適量。
做法:先將豬肚子洗干凈,蓮子(去心)用水泡發(fā),然后放入豬肚內(nèi),用線縫合,將豬肚放入鍋內(nèi),加清水燉熟透。然后將豬肚撈出晾涼,切成均勻細(xì)絲,同蓮子放入盤中,將香油、精鹽、蔥、蒜調(diào)料與豬肚絲拌勻即成。
功效:益氣補(bǔ)虛,健脾益胃。適用于脾胃氣虛所致的不思飲食、口淡乏味、氣短形瘦、四肢無力、消化不良、食后脘腹飽脹,以及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等屬脾胃氣虛者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