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理學院 范鵬珍 陳 艷
創(chuàng)業(yè)基礎屬于人文社科類公共必修課,既是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一門課程,又是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由于資源和條件所限,目前高校創(chuàng)業(yè)基礎課普遍采用大班教學,存在一些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學生獲得感差。湖南文理學院創(chuàng)業(yè)基礎課教師利用創(chuàng)業(yè)思維,從當下的條件和擁有的資源出發(fā),從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輔助工具三方面著手,探索了一套適合創(chuàng)業(yè)基礎大班教學的辦法并進行了實踐,取得了初步效果。
第一,交流互動難。大班教學多在大教室,桌椅固定,人數較多的情況下不方便走動,不便于學生分組討論和完成課堂活動,同時師生互動也不順暢。第二,課堂管理難。大班教學中,很多同學都在做與課程內容無關的事情,如做其他課程的作業(yè),甚至玩手機、打游戲、說小話,影響課堂秩序。第三,課程考核難。對學生是否認真聽課并參與課堂活動缺乏實時記錄,除了出勤率的微小區(qū)別,平時成績相差無幾,缺乏有效的過程考核,影響考核的公平性。第四,學生獲得感差。由于以上四方面的原因,學生除了完成平時作業(yè)和期末考核作業(yè)與考核過關獲得學分外,在知識和能力方面并沒有太大長進,獲得感差。
第一,加強課程內容設計。結合所講內容,插入討論話題、頭腦風暴、小組任務等參與式、體驗式的課堂活動。大多數活動為團隊共同完成,活動一般都包括個人思考、互相討論、團隊輸出三個環(huán)節(jié)。
第二,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采用Boppps教學法和五步教學法。Boppps教學法分為導言(Bridge-in)、學習目標(Objective/Outcome)、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測(Post-assessment)和總結(Summary)六個部分。五步教學法具體分為連接、呈現、體驗、反思、應用五個步驟。這兩種方法均要求教師課前對課程內容進行精心設計,注重學生的參與體驗和反思提升。
第三,使用恰當的教輔工具。運用云班課App和“火種節(jié)”微信小程序作為輔助教學工具。云班課是由北京智啟藍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fā)的信息化教學輔助工具,功能強大、操作簡便,可搭建動態(tài)、活躍的師生即時互動反饋平臺?!盎鸱N節(jié)”小程序是由北京校園維西科技有限公司開發(fā)的“3小時極速創(chuàng)業(yè)體驗活動”輔助工具,包括組隊、目標理解、目標定義、發(fā)散目標、決定目標、制作原型、驗證原型、路演、復盤等九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從擁有的資源出發(fā),采用多種方式提升學生參與度。課上使前后兩排同學面對面,或課前在云班課App分好組,上課時以小組為單位就近坐在一起進行討論、參與課堂活動。將課程內容中的參與式、體驗式的課堂活動發(fā)布在云班課App上,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特定任務,以個人或團隊形式進行提交。教師不時在云班課進行提問、搶答等即時互動,使學生使用手機完成課堂任務,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
第二,鼓勵學生組隊完成任務,互相學習交流,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多數課堂活動都是以團隊形式完成任務,使用“火種節(jié)”微信小程序開展“極速創(chuàng)業(yè)體驗活動”,要求以團隊為單位完成創(chuàng)業(yè)問題探索、創(chuàng)意方案、用戶測試、形成項目雛形、進行商業(yè)呈現等環(huán)節(jié),促進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團隊協(xié)作共創(chuàng),增強團隊合作精神。部分課后作業(yè)設置了學生互評環(huán)節(jié),有效評價一定數量的他人作業(yè)可以獲得額外的獎勵分數,促進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交流和思想碰撞。
第三,引導學生注重反思內化,做到知行合一。多數課堂活動都要求團隊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特定任務,將結果輸出在大白紙或A4紙上“可視化”,在教室進行張貼展示或提交在云班課群里互相分享交流,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對課堂活動進行復盤反思,以增長知識、提升技能、啟迪智慧。每節(jié)課課后作業(yè)有反思,期末有對整個課程的反思,引導學生通過反思和總結真正領悟所學內容,實現內化提升。
第四,注重過程考核,保證課程考核及時有效、公平公正。云班課App的使用貫穿課程始終,將課堂內外表現計入平時成績,教學內容中設計的課堂活動課前設置好,在上課時根據需要開啟,要求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在課堂上根據情況設置舉手、“搖一搖”抽人回答問題等即時互動環(huán)節(jié),參與者可予以獎勵,不定時地抽查考勤,課后作業(yè)也在云班課提交。以上各類活動的完成情況,云班課都會自動記錄,期末導出根據權重換算平時成績即可。
期末分別就Boppps教學法、云班課App教學輔助工具、“火種節(jié)”微信小程序的使用設計了3份調查問卷,對A班(109人)和B班(124人)兩個教學班進行了問卷調查,統(tǒng)計結果及分析如下。
第一,Boppps教學法問卷調查分別獲得有效調查問卷99份、118份。學生對課堂上Boppps教學法六個環(huán)節(jié)印象最深刻的為參與式學習(課堂活動)(Participatory Learning)部分,分別達到86.87%和72.03%;收獲最大的兩個環(huán)節(jié)為參與式學習和每節(jié)課課程總結,分別為A班50.51%和27.27%,B班43.22%和24.58%,總計分別達到86.87%和72.03%;自己表示樂于參與課堂活動的同學分別達到90.91%和80.51%;認為從設計的課堂活動中學有所獲的同學比例分別達到95.96%和93.22%。數據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喜歡參與式、體驗式學習并且學有所獲,每節(jié)課課程總結也對學生有所裨益??傮w來說,學生普遍對Boppps教學法表示認可。
第二,云班課教學輔助工具問卷調查分別獲得有效調查問卷99份、120份。其中,認為云班課提高了師生互動頻率的學生比例分別為94.95%和87.50%,促進了同學之間交流溝通的學生比例分別為88.89%和78.33%,可以幫助自己按時完成作業(yè)的學生比例分別為94.95%和82.50%;認為云班課活動的趣味性可以幫助自己在課堂上集中精力的學生分別占到87.88%和81.67%,可以活躍課堂氛圍的學生比例分別為93.94%和90.00%;認為云班課根據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和提交作業(yè)情況給予成績的方式是相對公平的學生占到90.91%和90.00%,喜歡云班課自動記錄參與課堂活動和提交作業(yè)的過程化考核方式的學生比例分別為87.88%和82.50%。結果表明,云班課工具的使用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師生互動和同學之間的交流,有助于學生課堂認真聽講、積極參與活動以及課后按時完成作業(yè)。大部分的學生認可云班課自動記錄平時成績的公平性,喜歡這種過程化的考核方式。
第三,“火種節(jié)”小程序課堂使用問卷調查分別獲得有效調查問卷100份、116份。兩個班完成“火種節(jié)”小程序九大步驟的同學比例分別為94.00%和86.21%,認為“火種節(jié)”小程序有較大作用的同學分別占到93.00%和81.90%,日后愿意參加“火種節(jié)”線下活動“3小時極速創(chuàng)業(yè)體驗活動”的學生比例分別為63.00%和64.66%。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還認為此工具在激發(fā)創(chuàng)意想法、厘清項目思路、增強團隊協(xié)作能力等方面對大家有幫助,數據表明,多數學生完成了“火種節(jié)”小程序的全部流程并充分認可其作用。
期末考核總評各部分權重為平時成績(40%)、期末課程總結反思(20%)、團隊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40%),采用五級制計分。平時成績?yōu)樵瓢嗾n自動記錄,團隊創(chuàng)業(yè)計劃書由平時作業(yè)一步步生成,最終A、B兩個教學班獲得“良好”及以上等級的學生比例分比為88.07%和83.06%,
以上結果表明,本研究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教學輔助工具以及配套的教學內容(活動)設計促進了師生互動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提升了學生參與度,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活躍了課堂氣氛。課堂管理更加有效,課上課下的活動和作業(yè)、考勤均可自動記錄的過程考核高效公平。學生通過參與式、體驗式學習,提升了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團隊合作的意識,獲得感極強。
綜上所述,通過在課程內容中設計參與式和體驗式活動,采用Boppps教學法和五步教學法,運用云班課App和“火種節(jié)”微信小程序作為輔助教學工具,可以針對性地解決以往創(chuàng)業(yè)基礎大班教學存在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種模式適應大班教學現狀,依托信息化工具,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突出學習成果導向,打造全員參與型與體驗式課堂,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業(yè)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有較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