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立鋒
摘要:課前預習就是在教師講課之前通過閱讀等方式自主學習新的知識內容,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是一項重要要求,這也讓課前預習變得更重要。但是很多學生在預習時不得其法,認為只要閱讀一遍課文內容就完成了預習,效果并不理想。因此,作為教師要分析目前學生在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制訂更有效的預習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有效思維;策略
一、物理預習中常見的問題
首先,學生不了解預習的目的和意義,在預習時不夠認真和主動。總體上講,初中生的學習任務比較重,導致他們對預習的態(tài)度不端正,總是依賴老師的講解或者是依靠其他小組成員預習。
其次,物理是一門學習難度比較大的學科,很多知識需要實驗論證,不便開展課前預習。很多學生一看見課本中涉及實驗或者是難理解的理論就失去了預習的興趣,這樣就導致學生不知道自己對什么樣的知識掌握得好,對什么樣的知識掌握得不好,在課堂上抓不住重點,降低了學習效率。
二、初中物理有效預習的方法
預習雖然要依靠學生獨立完成,但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要清晰地布置預習任務并向學生傳授預習的技巧。
1. 分配預習任務
在下課之前教師可以用兩分鐘的時間帶學生瀏覽下一課的學習內容,提出預習要求和思考問題,學生可以獨自完成預習,也可以選擇小組合作。將預習的問題發(fā)送到班級微信群中,學生在預習時根據(jù)一個個問題逐步閱讀,如果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就標記好答案,如果找不到答案或者是無法理解,就用其他顏色的筆標注,在上課時重點聽、重點記。比如,學習“重力”一課時,教師提出了幾個基礎的問題:(1)什么是重力?需要從哪幾點理解重力?(2)重力三要素是哪三個要素?(3)哪些因素會影響重力?能否用公式表達?為了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師還在微信群中推送了“牛頓與蘋果”的故事,并發(fā)送了“重力”的微課視頻連接,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需求觀看視頻,更深刻地了解重力的相關知識。
2. 使用預習筆記
筆記是學生學習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看書時,學生可以通過簡單的橫線、括號等形式在書上做出標記。之后可以做摘抄筆記,將重點的定義、公式意義記錄下來,目的是加深記憶,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將不理解的內容畫上重點號,上課時重點聽。預習筆記中還可以將自己的一些奇思妙想記錄下來,比如,實驗的不同變化條件、可能出現(xiàn)的不同結果等。但是在上課的時候勢必會講解新的內容,所以學生在課前做筆記時需要預留出一定的空間,不要讓課前筆記成為“無用功”。在預習時學生還可以回顧之前學習的知識,嘗試畫出一個整體的思維導圖,完善物理知識網絡。
3. 鼓勵學生提出疑問
物理是一門探究世界真理的課程,經過長時間的發(fā)展,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離不開研究者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在預習過程中,學生要勇敢地提出問題,將自己碰到的問題和其他的想法都記下來,在上課時帶著問題聽課,這樣一來學生就更容易掌握重點,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學習“壓強”一課時,教師沒有直接講課,而是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整理,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提問主要圍繞幾方面“除了書中給出的圖片上的情況,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體現(xiàn)了壓強?”“掌握壓強的知識會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等,可以看到這些問題體現(xiàn)了學生在生活中探尋物理知識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這種興趣,在備課的過程中更多地展現(xiàn)物理和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提高學生探究物理的樂趣。
4. 將預習效果作為學生評價的一部分
在素質教育下,教師應該改變用成績評價一切的方法,將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學習態(tài)度等情況作為學生評價的重要參考。對于很多學生來說,物理是一門很難的學科,雖然成績并不理想,但是這并不影響他們學習的熱情。但如果教師只用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就可能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可以將學生的課前預習成果作為評價的內容之一,如課前預習筆記的整理情況、自主探究問題、小組合作報告等,讓學生感受預習的趣味,更主動地完成預習環(huán)節(jié)。
5.檢查評價是課前有效思維導學的動力泵
(1)檢查評價有時間有制度
有檢查才有落實,有評價才有促進。課前導學不能流于形式,檢查評價要落到實處。教師檢查學生課前導學情況一般應安排在學習新課的前幾分鐘,要有明確的檢查評價制度,對課前導學態(tài)度好的學生多加表揚,對不自覺的學生也要有適當?shù)膽徒?。教師還要定期對學生的課前導學情況加以評定,成果在班級上進行展示,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課前導學興趣。
(2)檢查評價形式多樣化
課前導學的檢查評價不拘泥于形式,教師可以從學生課前導學筆記本入手,檢查學生在課本的圈點勾畫、課前導學筆記本上的筆記;也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了解學生課前導學中的疑惑、收獲,讓學生在交流中體會課前導學的喜悅;還可以從交流中獲悉學生對新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從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和困惑中得知其學習新知識的情況。
6.方法指導是課前有效思維導學的金鑰匙
(1)學貴在疑
學貴在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在課前導學中,如果學生能夠提出問題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說明他們是在認真學習,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適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例如,教師在課前導學《摩擦力》時,讓學生將手按壓在課桌上,用力向前推或者向后拉,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再列舉生活中的相關實例,分析它們的共同特點,讓學生提出困惑:產生摩擦力的條件是什么?摩擦力可以分為哪幾類?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也可以讓學生提出猜想。學生有問題就有方向,這樣課堂上也就有了學習目標。
(2)圈點勾畫
在課前導學時,圈點勾畫能反映出學習的難點、疑點。對于學習的新內容,學生難免會有不明之處,此時此處要特別標明。對于已學會的物理規(guī)律和物理公式、物理意義、成立條件、應用方法做好標記,并在課本的空白處做上適當標注;特別是對于定律、概念中難懂或易混淆的詞和句都要逐步推敲,做好筆記,以便在聽課時更注意教師對相關問題的分析,在課堂上更關注學習,解決疑難之處,思維活動更具方向性、主動性,提高聽課效率。
參考文獻:
[1]方博陽,康慧琳.初中物理實驗課型課前預習類微課開發(fā)研究[J].中學物理,2020,38(16).
[2]顏鳳蘭.如何培養(yǎng)初中學生物理“課前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J].中華少年,20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