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長青
摘要:閱讀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語文知識的獲取最基本的途徑就是閱讀。隨著課程標準的更新,閱讀越來越受到重視。群文閱讀作為一種全新有效的教學方法,目前在教學中越來越受推崇。群文閱讀是在以課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相關文章的系統(tǒng)性閱讀,這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深入學習,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本文重點分析了基于群文閱讀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構建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群文閱讀;初中語文;課堂構建;策略
群文閱讀目前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已經(jīng)得到了初步的運用。群文閱讀打破了傳統(tǒng)的單篇幅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在多篇幅文章閱讀中更好的進行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對比、分析和整合。群文閱讀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初中生的閱讀總量,讓學生們通過對比閱讀、整體閱讀等形式更好的理解相關主題的表達形式。學生們通過群文閱讀教能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積累更多的語文素材,從而提升語文的整體學習能力。這種全新的教學方法能夠提升課堂效率,真正實現(xiàn)對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
1.根據(jù)課堂內(nèi)容確定閱讀主題,精選相關文本
群文閱讀教學中,需要一定的主題作為核心。圍繞主題進行相關文本的選擇,然后展開群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的主題一般是以課堂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以課文內(nèi)容的某個角度來確定主題。群文閱讀的主題一定是要都正向的教育意義,并且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事物或者思想,這樣學生們才能在群文閱讀中,產(chǎn)生濃厚的閱讀興趣。群文閱讀的主題確定后,圍繞主題進行一定的文本的選擇。在文本的選擇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們對搜才進行搜集,然后教師針對搜集的素材進行甄選。文本的選擇要緊緊圍繞主題,并且文本要就有可閱讀性,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這樣才能實現(xiàn)有效的群文閱讀[1]。如在七年級語文課本中《羚羊木雕》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朋友之間純真的友情作為主題,然后展開群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中的課外文本延伸可以選擇如下:余秋雨根據(jù)自己的生平經(jīng)歷揮筆寫下的《嚴重的友情》;深情歌頌友情的散文詩《友誼如歌》;最具生活氣息的友情散文《青春最美的遇見》等等。這些文本都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友情進行了描寫。學生們在這些文本的閱讀中可以體會不同的友情表達方式,也能體會友情的多面性。
2.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群文閱讀課堂
群文閱讀教學與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不同之處在于,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教師針對單篇課文進行文本分析,知識講解。而群文閱讀則側重于學生們在教學中以多篇幅閱讀的過程中通過對比閱讀、整體閱讀等形式進行文本的對比分析,從而獲得文本分析的能力,積累素材,從中獲取語文知識。由此可見,想要實現(xiàn)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因此,教師要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構建中。在群文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們參與到閱讀主題的選擇,以及文本的選擇。教學以學生的閱讀、分析和探討行為為主[2]。如在七年級古詩《觀滄海》的學習中,通過教師和學生的探討以曹操這個人物為主題,選取的群文為曹操的其他詩歌《龜雖壽》《短歌行》等等。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探究性問題的提出來引導學生們對文本進行閱讀分析,如:在曹操的詩歌有什么共同之處,曹操的之歌有什么特點,從曹操的詩歌中我們能獨處曹操的什么心理,從詩歌里你了解到曹操是怎樣的人,說說你喜歡/不喜歡曹操詩歌的原因等等。通過對群文閱讀的教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自主對詩歌進行賞析,并在賞析的過程中通過探究性問題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們在課堂中不是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而是處于主動思考,主動探究問題的地位。
3.在群文閱讀中提高學生對文本的分析能力
在語文的教學中,對文本的分析能力是一項重要的能力。無論是重點字詞的分析還是對文章主題思想的總結,都是圍繞對文本的分析能力展開的。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實行群文閱讀,非常重要的一點優(yōu)勢就是可以加強學生們對文本的分心能力。群文閱讀教學是在三個甚至三個以上文本的綜合對比閱讀中完成的。通過對文本的整體閱讀,學生們可以了解一個主題的不同表達角度,也可以理解文本中相同事物對主題表達的共性,因此在群文閱讀中,教師可以更加便利的提升學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如在學習七年級語文課程《木蘭詩》一文時,可以以古代敘事詩為主題,選取相應的文本《孔雀東南飛》《琵琶行》來輔助對木蘭詩的文本分析。《木蘭詩》是一首生活氣息比較濃厚的敘事詩,雖然故事發(fā)生在比較久遠的年代,詩文以優(yōu)美簡單的語言描述了尋常百姓人家時常會見到的生活場景,至今讀來仍然朗朗上口。與《孔雀東南飛》《琵琶行》等文章共同閱讀,學生們可以深切感受到文章中對偶句式和排比句式在表達上的作用,也可以從文章內(nèi)容上體會封建社會帶給勞苦大眾的無奈。
4.在群文閱讀中激發(fā)學生對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熱愛
在語文教學中,學習學科知識固然重要。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不斷被賦予新的使命。新課標提出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中一項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對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在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對文化內(nèi)涵的理解和傳承。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氣息和人文情懷,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的傳承精神[3]。如在八年級小學語文課本《端午的鴨蛋》一課的學習中,就可以以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主題展開群文閱讀。教師可以將學生們以合作小組的形式進行劃分,每個小組可以選出一個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然后選取相應的文本。每個小組需要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由來、活動以及特色的紀念美食等進行探究和整理。然后讓小組在課堂中進行合作學習效果的展示。通過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以及相應的文本閱讀,引導學生們對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了解和熱愛。對中國多年歷史累計下來的文化進行了解,激發(fā)學生們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讓學生們勵志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傳承。教師通過群文閱讀的形式增加學生的底蘊,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師想要構建群文閱讀的課堂模式,需要在課堂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們參與到課堂的構建中。通過對相應閱讀主題的確立,精選有效文本。教師要在群文閱讀中增強學生對文本的分析能力,激發(fā)學生對文化的熱愛和傳承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永敏. 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A].2020年“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2020:2.
[2]牛藝. 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20.
[3]李文婧. 初中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