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禹龍 謝華
北京天橋是近代北京平民社會變遷的縮影,也是北京歷史記憶中的文化符號。民國初年,天橋地區(qū)的逐漸繁榮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關注,對官地使用的規(guī)劃與規(guī)范成為當務之急。從1914年至1930年,天橋官地的租賃與售賣成為北京市政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尤其是在20世紀20年代,天橋官地的售賣成為民眾關心、媒體報道的熱點。天橋官地的售賣從地理空間上呈現了天橋官地的大致分布情況,從社會空間上體現了市政管理過程中內務部、京師警察廳、天橋商會與底層商販之間的關系。
天橋是明清帝王祭告天壇時的必經之路。清初,天橋一帶少有人至,“空留著一個印象。南邊因為接近兩壇,禁止人民,不準在此空曠地方,蓋造房屋?!惫饩w年間,“天橋之南,固曠無屋舍,官道之旁,惟樹木荷塘而已。即橋北大街兩側,亦僅廣大之空場各一?!焙笠虻匕查T、東四牌樓、西單、菜市口、正陽門大街等地逐漸蕭條,“各種雜技,失其依附。雖有商場、市場,亦容納無多。于是,乃群趨于天橋之一隅?!盵1]1900年,英國人將京奉鐵路從永定門外馬家堡延伸至北京城內,在天壇建火車站。1901年,這段鐵路被拆,修建了由永定門至正陽門的鐵路,為天橋一帶的發(fā)展提供了交通優(yōu)勢。
1914年,京師總議事會及外城右四區(qū)商戶欲模仿香廠新區(qū)辦法,將天橋空地開辟成商場。有商人向外城京師警察廳(下文簡稱“警察廳”)請求自建市場,以利商業(yè)。警察廳表示對天橋的開發(fā)另有計劃,駁斥不準。隨即,在天橋西面空地建筑房屋,即為天橋市場,并于10月1日開場。天橋平民市場的繁榮始于此時。1916年,外右五區(qū)警察署長高爾祿提倡在先農壇墻外的東北處修建水心亭。1918年天橋市場得到擴建。1924年底,北京有軌電車開通,第一路電車從天橋至西直門,第二路電車從天橋至北新橋?!皷|四亙十余里,坐瞬息可至。于是,天橋遂成極繁盛之區(qū)。此總因也?!盵2]
20世紀20年代,天橋進一步發(fā)展?!氨本┤藷熭椵?,大城內外,幾無隙地可尋?!薄吧虡I(yè)日益繁盛,遂漸欠推廣而及于城南一帶?!盵3]天橋市場的北五弄匯集了命相、星卜、鑲牙、補眼、收買估衣、當票、鐘表、洋貨、靴鞋等生意;南二弄匯集了飯鋪、茶館等生意;東有歌舞臺、樂舞臺、茶園、書館;南有吉祥、升平、振仙等茶園;西有安樂坤書館、酒肆茶社?!疤鞓蝈莆鳎袌黾半s技場一帶之空地,棚攤林立,百貨云集?!薄懊咳沼猩特湐[攤、支搭棚屋,在彼處營業(yè)。該處向稱繁華,各行生產無不利市三倍?!盵4]天橋市場的范圍日漸擴大,“地勢寬闊,面積之大,在北平算是第一。各省市的市場沒有比它更大的。東至金魚池,西至城南游藝園,南至先農壇、天壇兩門,北至東西溝沿?!盵5]
天橋的發(fā)展吸引了各方力量的投資,政府也對天橋實施了新的規(guī)劃與管理,天橋的土地買賣與租賃成為熱點。1914年1月,京師自治會決定將天橋至永定門兩旁的官屬荒地開辟成商場,以每年一萬二千元大洋的租金向外出租。2月6日,京師自治會停辦,此方案未能實行。1918年,百余家商販申請在天橋租地營業(yè)。3月,外右五區(qū)警察署以“該場棚攤林立,已無余地可指”為由,停止受理租地申請。
1922年,北京電車公司勘定天橋為總站,坊間傳言京奉、京漢鐵路總站亦將移于該處。此時,香廠、天橋一帶的空地尚多,且呈繁榮態(tài)勢。本年秋,“內務部為開放官地擴充商務起見,招標出售天橋迤南兩旁地段,每畝僅定價為七百元至一千五百元?!盵6]一直以來,天橋商販每日占地,均納臨時地捐,有日捐、月捐二種。欲將該地出售,勢必影響商販的生計。所以,外右五區(qū)警察署將商販傳喚至警署,告知優(yōu)惠后的售價是每畝一千一百元大洋,如無人承買,將售予他人。官方此舉引起了商販的恐慌。因地價過高,小商販無力購買,有財力的商人也只是觀望。內務部招商投標出售,但因預定價格過高,問者寥寥無幾。拍賣天橋地皮之事暫時終止。
1923年初,警察廳又著手官地拍賣一事。外右五區(qū)警察署召集天橋以西搭棚建屋的商販至警署談話,詢問眾商是否愿意出資購買平時所占官地,眾商同意。地價分為三等:上等地(壇門以北)每畝售價一千五百元大洋,中等地(壇門以南)每畝售價一千元大洋,次等地(二道壇門以南至城根)每畝售價七百元大洋。眾商販得知地價后,甚為愕然。直到4月初亦無商販承買。6月上旬,《京報》《社會日報》等報紙報道部分天橋官地已被人購買。水心亭往南至頭道壇門以東的部分地皮被孫傳芳以五萬元大洋的價格購買,以西的部分地皮(天橋以南至蓮花池)被前江蘇督軍李純之弟李馨以七萬元大洋的價格購買。[7]
1923年6月上旬,正陽門外吉祥戲園的經理劉鳳林在壇根組織眾商成立了天橋商業(yè)聯合會(以下簡稱“天橋商會”),自任會長。從此,天橋商會介入了天橋官地的售賣。水心亭以北、天橋迤南的部分空地仍未出售,各商販照舊在此擺攤經營。警察廳將此部分空地以五萬元大洋的價格賣給天橋商會,再由天橋商會負責將官地承賣給所需各商。至此,天橋商會的作用更加突出。天橋商會在處理這塊官地時,以魁華戲園前的馬路為界,將其分為上、中、下三等:自魁華舞臺往東至馬路邊為止,為上等地,每一方地售價十九元大洋;再由該臺往西至壇根止,為中等地,每一方地售價十七元大洋;往北皆以民房地基為止其馬路迤東菜市場一帶,及歌舞臺等處為下等地,每一方地售價十五元大洋。[8]另有一塊方圓六里的官地,由內務部整理官產處直接處理,它是正陽門東南、天橋東北、天壇以北、龍須溝及溝南一帶的官地,該地屬外左五區(qū)警察署管轄。1924年秋,官產處計測量官地后,將其劃分為六十段、五個等級。一等地每畝售價一千一百元大洋,二等地每畝售價一千元大洋,三等地每畝售價九百元大洋,四等地每畝售價八百元大洋,五等地每畝售價七百元大洋。官產處向各商聲明:如有愿意仍留用原地者,盡先出價購買,決不留難。如不欲承買者,再準其他各商購買。購買后,準其建房營業(yè)。
至1925年初,各商紛紛納款,安心營業(yè),由官地售賣引起的數年不安有所緩解。但是,在官地售賣過程中產生的矛盾未能化解。
從社會治理的角度而言,內務部對天橋官地的處理是必然之舉。然而,民眾對內務部售賣官地的動機頗有微詞。就商販而言,他們多不希望改變原有狀態(tài)以維持既有利益,認為內務部售賣官地是為了應付財政危機、發(fā)放官員薪資。《黃報》刊文:內務部因欠職員薪水過多,“將該地皮減價出售,以便得上鉅(巨)款,發(fā)放欠薪?!盵9]《申報》也批評內務部辦事不力,收入甚少,“將天橋官地陸續(xù)出售,多半為發(fā)給薪水之用。”以上報道反映出民眾對內務部售賣官地的大致態(tài)度。
官地售賣過程中產生的矛盾與天橋商會極具關聯。官地的售賣與規(guī)劃使用并行,警察廳欲對已建棚屋進行清理。既不愿意出資買地,又不想棚屋被拆的小商販找到天橋商會,表示愿交“保產費”以維持現狀。越來越多的商販采取了這種方式,使“保產費”成為一項常規(guī)的必納費用。1923年上半年,天橋建場修路,天橋商會通知各商,凡是相關區(qū)域,即便是購買了土地、交納了“保產費”,其棚屋也要被拆除。此舉引起公憤,各商販深恐地基被拆而購地款項又無法索回。6月26日,部分商販齊至警察廳,請求官廳予以保護。在此事件中,天橋商會的特殊角色、權力影響已表現出來。
天橋商會會長為謀私利,損害到其他商販的利益,使矛盾激化。第一任會長劉鳳林憑借會長身份購得大量的零星小塊官地,再將所購官地租給攤販。例如,劉鳳林每日向皮匠攤收取二元大洋的地捐。《益世報》在介紹天橋貧民的生活現狀時,也報道了劉鳳林的不仁行徑。1923年10月,警察廳與商會結算購地錢款時,商會積欠警察廳地款三萬七千六百余元大洋,劉鳳林被警察廳逮捕并羈押。同月,春茗園茶社經理唐雨田繼任天橋商會會長。1924年8月,警察廳限令商會及購地商販于十五日內繳清款項。1924年11月,天橋商會召集會議,唐雨田向各商籌款三萬余元大洋,將積欠警察廳的購地款繳清。此后,唐雨田繼續(xù)以商會名義向眾商集資。各商販繼續(xù)向商會承買官地。部分商販在交付款項后,卻遲遲未能拿到契紙。各商販向唐雨田索要契紙,唐雨田一味搪塞,由此引起公憤,遂致各商販聯名將唐雨田告至警察廳。1925年3月,天橋西市場桂芳茶館、德美茶館、同樂軒茶館的各家掌柜赴外右五區(qū)警署控訴唐雨田營私舞弊。此后,商販與商會之間的糾紛此起彼伏。1929年3月,眾多商販向北平市政府控訴唐雨田“冒名召集資本,壟斷把持天橋地皮,置天橋商民于死地?!盵10]8月,市政府開始關注此事。10月,責令公安局、土地局派員處理此事。從1930年起,市政府對天橋官地開展全面清查,尚未售賣的天橋官地不再售賣。
北京天橋官地的售賣,從歷史敘事的角度展現了政府實施社會治理的面相。民國時期的北京政府允許商會參與此事,本想提高辦事效率,實際產生的效果卻不盡人意。在城市近代化過程中,地方政府要充分發(fā)揮市政管理職能,在土地使用的規(guī)劃與規(guī)范方面,應充分權衡各方利益,注重矛盾化解。
注釋與參考文獻:
[1][2]張次溪.天橋一覽[M].上海:中華印書局,1936:1,3.
[3][6]天橋之未來觀[N].社會日報,1922-09-06(4).
[4]內務部售賣天橋地皮[N].京報,1924-11-09(3).
[5]云游客.江湖叢談(第二集)[M].北平:北平時報社,1936:50-51.
[7]天橋地皮之風潮[N].京報,1923-06-27(5).
[8]天橋地皮零碎出售[N].晨報,1923-06-28(6).
[9]天橋地皮大減價,急在出售籌薪[N].黃報,1922-07-25(3).
[10]天橋地畝糾紛[N].新晨報,1929-03-27(6).
作者單位:1.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2.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