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xiāng)醫(yī)學院三全學院 李雅琳 王 靜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帶領中華民族謀求獨立、富強、復興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高校應緊抓對廣大青年學生的黨史教育,通過黨史教育使學生系統(tǒng)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黨的歷史相關知識、黨的光輝歷程、黨取得的偉大成就以及中國共產黨的經驗教訓等。通過學習黨史,提高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使他們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主動繼承和發(fā)揚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爭做國家有用的優(yōu)秀人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加強黨史教育,指出要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對高校加強大學生黨史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正確認識歷史、認識黨史,對于正確認識國情、黨情十分必要。由于專業(yè)、個人興趣愛好等,大學生對黨情、國情的了解并不深刻,甚至有的學生對某一段歷史幾乎無任何了解。這樣的后果是一些大學生并沒有真正深入了解國情,更無法真正理解我們?yōu)槭裁匆獔远ㄖ袊厣鐣髁x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當代大學生人文科學素養(yǎng)普遍缺乏,對黨史的了解程度不夠,與其專業(yè)有關。據(jù)筆者了解,醫(yī)學院校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較低,學生平時專業(yè)課任務較重,因此對于可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知識培養(yǎng)顯得比較欠缺。
1.依托學生社團、第二課堂等強化紅色文化宣傳教育
黨史、國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應局限于課堂教學,還要依靠學生社團、第二課堂等開展黨史、國史教育,形成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如開展“云上朗讀者,傳頌黨史經典”教育活動。崇德書院緊貼時代精神,組織開展“黨史——誦讀守初心”的紅色經典誦讀打卡活動,邀請師生黨員、優(yōu)秀團員誦讀紅色經典,通過總支書記講黨課,優(yōu)秀黨、團員分享感悟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豐富學生黨史教育載體,以朗讀促閱讀,傳遞黨史知識。誦讀結束后錄制誦讀音頻,然后將誦讀音頻打卡至崇德書院的微信公眾號,供崇德書院3000多名學生收聽學習。書院上下掀起了一股學習黨史的熱潮,強化了組織育人責任,推進組織育人成效。崇德書院上下開展“唱紅歌知黨史,重溫黨的崢嶸歲月”紅歌拉歌活動,通過對話聊天的形式,不僅可以使師生重溫“江姐”經典形象,還可以重溫那段崢嶸歲月。紅歌被拍成視頻,在書院微信公眾號進行推送,截至目前已推送教師演唱歌曲《紅梅贊》等5期。
2.走進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史教育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弘揚英烈精神,銘記光輝歷史,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賡續(xù)共產黨人精神血脈,2021年4月1日,崇德書院黨總支走進延津烈士陵園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清明祭英烈”活動,崇德書院黨總支師生黨員共計40余人參加祭奠活動。在莊嚴肅穆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前,全體師生黨員共同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師生黨員代表楊翠蘋向戍邊英雄肖思遠以及所有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yè)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表示深切的懷念和崇高的敬意。她說:“烈士已長眠地下,但烈士精神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作為一名肩負人類健康使命的醫(yī)學生,我們要時刻銘記自己初心使命,勤奮學習,努力提高自身醫(yī)學素養(yǎng),繼承先烈遺志,發(fā)揚先烈傳統(tǒng),完成先烈遺愿,發(fā)揚共產黨人艱苦樸素、胸懷祖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本o接著,全體黨員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肅穆而立,向烈士紀念碑鞠躬、默哀,表達對先烈的深深敬意和無限哀思。楊翠蘋同志帶領全體師生黨員,面向黨旗重溫入黨誓詞,莊嚴宣誓,再一次接受黨性的洗禮?!敖】邓?,性命相托。當我步入神圣醫(yī)學學府的時刻,莊嚴宣誓:我志愿獻身醫(yī)學,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恪守醫(yī)德,尊師守紀……”紀念碑前響起了醫(yī)學生誓詞,他們用醫(yī)學生獨有的方式向革命英烈表達了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哀思。最后,全體師生黨員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一一向革命烈士獻花,并參觀了革命紀念館,重溫往昔革命歷程,銘記先烈豐功偉績,學習革命事跡,接受革命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此外,崇德書院黨總支還走進新鄉(xiāng)市烈士陵園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清明祭英烈”活動。截至目前,崇德書院黨史教育已在學校官網發(fā)布6篇文章。赴延津烈士陵園與學習肖思遠事跡已在河南電視臺、鹿鳴新聞等多家媒體報道,紅歌拉歌活動已在學習強國等媒體進行報道。
3.創(chuàng)新實踐課程形式
為追尋英模足跡,賡續(xù)紅色血脈,接續(xù)奮斗追夢,喜迎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力推進紅色文化進校園,紅色基因進入學生血脈。5月初,崇德書院組織開展“講述百名英模人物故事”活動,截至目前,已在微信公眾號“崇德書院”推送相關內容25期。各大班輔導員及時將微信內容轉發(fā)給學生,使紅色文化成為思政課教育的源泉動力。五一假期間,崇德書院各學生黨支部學生代表前往紅色紀念地標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除了講述黨史故事、百名英模人物,崇德書院持續(xù)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仍在進行。如崇德朗讀者現(xiàn)已推出20余期,每日黨史打卡已推出103期。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大學生深入了解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重大事件、重要成就、重要人物背后的愛國故事和家國情懷,感知體悟紅色文化中所蘊含的強大精神力量,獻禮建黨100周年。
崇德書院在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注重提高學工隊伍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建設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發(fā)揮導師育人功能。一要加強學工隊伍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培訓,提高隊伍的文化修養(yǎng)與道德修養(yǎng);二要建設優(yōu)秀的師資隊伍,開展專題培訓,提高教學能力;三要學工人員注重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涵育自我,完善自我,為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廉政教育之經典原著月月讀、講述百個紅色人物、紅歌拉歌接力賽、微信公眾號推送“黨史·百年崢嶸”“崇德朗讀者”……近日,崇德書院的學生紛紛行動起來,用不同形式進行黨史學習教育。其中,4月20日,崇德書院黨總支舉辦廉政教育之經典原著月月讀活動“反對本本主義”,每位教職工結合工作發(fā)表學習心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書院學生共同發(fā)起“青年話黨史”黨史上的100個紅色人物講述活動,4月27日正式啟動,學生通過視頻及音頻的方式講述紅色人物,并在書院微信公眾號進行特輯推送。紅歌拉歌接力賽也在持續(xù)開展中,截至目前已推送6期,崇德書院黨建微信公眾號“崇德微先鋒”推送“黨史·百年崢嶸”已完成58期,“崇德朗讀者”已推送10期。此外,近期崇德書院各大班、社聯(lián)、學生會積極配合,共同完成黨史相關活動,在活動中真正使黨史教育不僅入耳入眼,同時入腦入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近年來,新鄉(xiāng)醫(yī)學院三全學院崇德書院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把“互聯(lián)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很好地結合,圍繞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理念創(chuàng)新、陣地建設等,不斷完善書院“1+3+1”(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紅色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機融合,以榜樣激勵為目標)文化育人新模式。
崇德書院將始終堅持“德育為先,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堅持“以德樹人”為根本,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知識教育,把核心價值觀融入書院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