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學 李新龍 鄧 煥 何昌鵬 顧子懿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之后,全球有超過200個國家停課,不少國家的學生由此進入網課模式,在線教育迅速成為教育主流。在疫情防控影響下,中國在線教育獲得了迅速發(fā)展。早在幾年前,這種新的授課模式就已經出現(xiàn),只是大部分局限于學校的教育系統(tǒng)。疫情暴發(fā)后,教育部發(fā)起“停課不停學”的倡議,全國有2.65億多中小學生和近1600萬教師共同參與在線教學。在線教育行業(yè)迅猛發(fā)展,在線教育需求人數猛烈增長,就一部分教育培訓課而言,一些熱門直播課的實時在線人數就有200萬人次以上。疫情防控加速了人們參與線上學習的進程,在線教育也迎來了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這將是當前以及未來人才聚集的熱門領域。
基于此背景,同時為了探究在線教育在我國,特別是在我國中學數學課程中的應用和發(fā)展情況,我們發(fā)布了有關在線教育的調查問卷。此次問卷調查的對象主要為在校中學生。2020年上半年,項目小組成員開始著手工作,經過收集數據、分析數據、查閱文獻、總結成果等過程得以最終完成整個項目。在資料收集方面,本組采用在線填寫問卷法。本次調查共收到103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86份。
首先,在線教學指的是應用網絡平臺來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中學在線教學一般采用直播授課和錄課的形式進行教學。而從在線教育的組成來看,在線教育由在線教育學習者、在線教育教學者、在線教育環(huán)境、在線教育資源、在線教育平臺等共同構成在線教育系統(tǒng)。由在線教育的特點以及當前疫情防控的特殊大環(huán)境,可以分析中學在線教育面臨的機遇。
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我國各地的學校不得不采取停課措施來應對疫情的侵襲,但本著“停課不停學”的原則,我國師生進入了“網課模式”。正因如此,我國參與在線教育的人數得以急劇增長,同時在線教育這一教學模式也進入了越來越多人的視野,人們逐漸對在線教育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有了足夠的群眾基礎,這無疑是中學在線教育的一大發(fā)展機遇。
經歷了此次大規(guī)模的在線教育,大部分學生和教師都對在線教學有了充分的了解,并能夠熟練地運用各種網絡教學平臺,如騰訊課堂、騰訊會議、釘釘、bilibili等。同時,學生也逐漸形成了在網絡中尋找學習資料的意識,手機、電腦等若干電子產品不再只是娛樂消遣的玩具,在學習方面它們也能成為得力工具。也許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后,使用在線教育的師生人數會減少,但隨著線上學習思想觀念的深入人心,相信在未來,線上學習會成為人們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
相比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在線學習具有它獨到的優(yōu)勢,比如在線學習可以自由安排學習時間、不受地域和位置的限制,線上學習資源不僅豐富全面,并且花費更少。這些優(yōu)勢也是在線教育發(fā)展中存在的機遇。
中學數學課程在指導文件的更新下展現(xiàn)出了多層目標體系的特點。2001年頒布的課程標準(也稱為“01標準”,下同)在中學數學課程目標部分闡述了總體目標和學段目標。01標準中分層敘述了總目標,先闡述了總目標,再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四個方面對總目標進行了具體描述,學段目標也分同樣的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現(xiàn)代數學教育理論指出,教育理論支配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決定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采取的態(tài)度和方法。當前中學數學課程教學重視現(xiàn)代數學教育理論,現(xiàn)代數學教育理論要求使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學生,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獨立性,提出學生作為一個獨特的個體具有自主發(fā)展的思想和潛力,中學數學課程也作為教育理念的外顯貫穿教學之中。
當前中學數學課程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性,“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要求中學數學教學要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讓學生自主地探索問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的猜想、推理、探究、實踐、交流、反思能力及合作創(chuàng)新精神,使“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2011年頒布的課程標準關于評價的總體要求是評價的方法應當多樣化,注意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可以將考試、小組活動、自我評價、集體評價、日常觀察、面談、提問、學生檔案等各種方式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評價方式既可以是書面的、口頭的,也可以是活動式的、群體性的。
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有50%的學生認為網絡條件不能得到保障,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在于參與在線教學的人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參與人數的激增也帶來了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那就是暴增的用戶量超過了在線教育平臺所設計的最大負荷,這時候就不只是服務器增長幾倍就能解決的問題,同時需要重新架構,進行大改造甚至是推倒重來。如果研發(fā)團隊不能及時做好技術儲備,并投入大量服務器和帶寬,就難以保障課程的穩(wěn)定性。
在本次問卷調查中,有62%的同學認為師生之間缺乏交流,有60%的同學認為當前在線教育沒有傳統(tǒng)課堂氛圍良好。在線教學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方便了師生之間進行交流,但師生之間卻缺少了面對面的交流,教師難以從學生處得到有效的反饋。處于在線教育這一學習方式中,師生難以順暢進行傳統(tǒng)課堂上的討論、互動問答等環(huán)節(jié),課堂的氛圍難以調動。
在問卷調查中,有20%的學生認為自己難以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開小差的頻率比較高,有82%的學生認為在線學習的效果與傳統(tǒng)課堂學習并無差別。在使用電子產品進行在線教育的同時,學生也在受著諸如智能手機、電子游戲等的誘惑,加之種種原因,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全面細致的觀察,學生開小差也不容易被教師發(fā)現(xiàn)。由此引發(fā)的問題就是學生開小差的頻率增加,這樣也進一步導致在線學習的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由于在線教育和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課程結構和課程步調不同,對課程內容必須進行恰當的優(yōu)化設計。不同學科應將其相關課程資源與內容特點進行分析梳理、單元整合和整體布局,避免直接將教材內容以“填鴨式”的教學形式灌輸給學生。教師需要將在線教育的內容進行篩選和優(yōu)化設計,整理出主要學習內容,從而保證教學時間的有效利用,同時又要盡可能地提升學生的在線學習效果。
目前,市面上存在很多不同類型的在線教學軟件,文字信息傳輸可以借助QQ、微信,實時視頻連接企業(yè)微信、騰訊會議等軟件做得很好,還有一些軟件如中國大學MOOC(慕課)則可以用來課后學習。就當前在線教學形勢來看,實時視頻播放平臺遭遇問題較多,教師或學生經常會因為網絡延遲或卡頓造成教學效果不佳。近幾年,5G技術迎來了快速發(fā)展,將有效解決受帶寬限制出現(xiàn)的問題,解決教學課件傳輸質量、延遲、卡頓和宕機現(xiàn)象,高質量高帶寬的虛擬現(xiàn)實實驗、多媒體遠程教育、游戲化課程、多類型媒體網絡融合課程以及移動實習實驗系統(tǒng)將成為現(xiàn)實。教學資源的形式將大大拓展,從二維到三維,向智能化、多種媒體平臺轉換,由知識傳達轉為知識體驗。
在線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工程,它需要教師有足夠的教學能力、教育教學研究能力以及計算機操作技術,需要有一個完整的團隊共同完成。團隊領導者應該有充足的教學實踐以及研究經驗,團隊中的其他教師同樣應該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實踐水平,以達到在線授課的要求。此外,由于在線教學的復雜性,課程材料制作不易,需要配備專業(yè)的教學輔助人員和咨詢窗口,由他們來承擔在線答疑、資料更新、解決技術問題等工作。同時,學校需要對教師進行專門的技術培訓,加強其在線教學的能力,保證在線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