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欣頲
(蘇州大學,江蘇 蘇州 215000)
2020年初,我國突然爆發(fā)了新冠疫情,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僅取得了抗擊疫情的偉大勝利,而且還凝聚了偉大的抗疫精神??挂呔袷窃诳箵粢咔橹行纬傻膶氋F財富,為取得抗擊疫情勝利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是中國精神的新內容,具有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感召力。此外,抗疫精神也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展現(xiàn)中國人民優(yōu)秀品質,符合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訴求,是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素材。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將抗疫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去,具有重要的意義。
抗疫精神形成于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擁有十分豐富的內涵。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全國各族人民聽黨指揮,服從大局,奮不顧身抗擊疫情。各地選派最優(yōu)秀的醫(yī)生和護士支援抗疫,及時組建醫(yī)療隊馳援武漢和湖北。各地醫(yī)務工作者秉承救死扶傷的職業(yè)操守,在最關鍵和最危難時刻深入抗疫一線,以奮不顧身的勇氣主動請戰(zhàn),無私奉獻。廣大志愿者堅守崗位,積極參與基層防疫工作,并努力籌集醫(yī)療物資,奮不顧身地將物資運輸至抗疫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家國情懷。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廣大醫(yī)務工作者、科研人員、普通志愿者迎難而上,勇往直前,與時間賽跑,與疫情較量,成為抗擊疫情中的最美風景。在火神山和雷神山醫(yī)院的建設中,幾千名工人勇挑重擔,英勇奮斗,短短十幾天就完成了醫(yī)院修建任務,并立即投入使用。無數(shù)醫(yī)生和護士、社區(qū)工作者堅守崗位,不辭勞苦,默默奉獻,全力遏制疫情蔓延,保障群眾生活??傊?,正是他們勇往直前、迎難而上的精神,為打贏疫情阻擊戰(zhàn)提供了保障。
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是打贏疫情防控戰(zhàn)的重要法寶。面對疫情嚴峻考驗,全國各族人民聽黨指揮,形成同舟共濟的強大合力,全國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全面動員、全面防控的局面[1]。來自全國各地340多支醫(yī)療隊,4萬多名醫(yī)護人員支援武漢和湖北,各地還將抗疫所需物資源源不斷運輸至武漢和湖北??蒲腥藛T集中力量開展科技攻關,交通運輸部門和電力部門等全力保障開工復產,社會各界紛紛捐贈物資。全國人民精誠團結,同舟共濟,在短時間內形成強大合力,最終取得了抗擊疫情的偉大勝利。
長期以來,中國在國際交往中秉承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作為,主動擔當,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新冠肺炎疫情是世界各族人民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唯有加強合作才能徹底解決問題。在疫情發(fā)生初期,中國快速甄別病原體,公開透明向外界報道疫情,并采取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疫情在其他國家擴散后,中國立即向其他國家伸出援助之手,捐贈醫(yī)療物資,派遣醫(yī)療專家,分享防控經驗。2020年4月,中國就積極向哈薩克斯坦、老撾、委內瑞拉等國家派遣抗疫專家,同時還積極援助抗疫物資,并通過視頻會議與孟加拉國、巴西、新加坡、德國、韓國等國家交流抗疫經驗[2]。截至2020年10月20日,中國已向全球150個國家和7個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出口口罩1790多億只,防護服17.3億件,檢測試劑盒5.43億人份[3]。中國在抗擊疫情中付出的努力,不僅展示了胸懷天下的擔當精神,而且也得到了世界衛(wèi)生組織和其他國家的高度贊揚。
抗疫精神內容豐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抗疫精神內容多樣、內涵豐富,將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優(yōu)質資源,能鼓勵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也注重融入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旗渠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內容。然而,抗疫精神作為新時代的產物,有著豐富的內涵和重要價值,將其融入教學之中,有利于優(yōu)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抗疫精神的重要內容包括愛國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擔當精神,是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將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幫助他們戰(zhàn)勝困難和迷茫,最終走向勝利。此外,抗疫精神包含著奮不顧身、勇往直前、同舟共濟、胸懷天下等內容,將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能潛移默化地引導高校學生以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為重,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將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民族復興結合起來,促進大學生個人價值得以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4]。
將大學生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關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關系到國家發(fā)展和民族前途。整體而言,當前大學生的鑒別能力和獨立判斷能力得到穩(wěn)步提升,但由于受多元文化以及社會一些消極思潮影響,部分大學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社會責任意識缺乏、艱苦奮斗精神不強、集體意識淡薄等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解決,將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抗疫精神,能豐富高校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擔當精神,也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注入動力,增強防范和抵制各種消極思潮和消極文化對大學生精神世界的侵蝕,進而筑牢大學生成長防護網,促進他們健康成長,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
抗疫精神是新時代的產物,它不僅擁有豐富的內涵,而且將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抗疫精神未能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把抗疫精神編入教學課程,這是將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材未能及時更新,一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未能及時補充抗疫精神方面的內容。此外,課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要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作用,通過任課教師講解,并應用幻燈片、微課、慕課等,把抗疫精神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一些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局限于對書本知識的講解,忽略了抗疫精神的價值和作用,未能把抗疫精神充實進教材內容,課堂教學中也很少講解抗疫精神方面的知識[5]??傊?,由于任課教師重視程度不夠,課堂上忽視應用新媒體宣傳和介紹抗疫精神,難以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抗疫精神未能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利于提高學生知識應用技能,豐富學生知識儲備。因而除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作用之外,還要重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目前,部分任課教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雖然也組織實踐教學活動,但僅局限于作社會調查,撰寫調研報告,到社區(qū)或街道開展義務勞動等。這些實踐活動雖能取得一定效果,但忽視了抗疫精神的作用,實踐活動中也很少與抗疫精神相聯(lián)系。
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能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進而發(fā)揮耳濡目染的作用,有利于感化和引導學生,促進學生成長成才。與此同時,為了讓抗疫精神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必要的。雖然目前高校都比較注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但是把抗疫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不明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限,這是需加強和改進的地方。
隨著“互聯(lián)網+”和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到來,大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越來越離不開網絡。因此,抗疫精神的宣傳教育也要發(fā)揮網絡教學的作用,通過微課、幻燈片等將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這樣既能豐富教學內容,還能直觀形象地將抗疫精神展示給學生,提高教學效果。但部分任課教師對抗疫精神的挖掘不夠,未能應用計算機對其進行加工和提煉,忽視發(fā)揮網絡教學的作用。
為改進工作中的不足,讓抗疫精神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要完善教材內容,把抗疫精神融入教材之中。注重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作用,例如,高校任課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挖掘和宣傳講解抗疫精神,通過課堂講解、幻燈片展示等多種方式,將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常見方法是,對抗疫精神方面的內容進行加工和提煉,然后通過幻燈片、微課、慕課等形式,充實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內容,將其融入課堂教學。任課教師還要創(chuàng)新思維,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與時俱進,善于發(fā)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要積極運用新媒體技術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讓抗疫精神宣傳教育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與吸引力。課堂教學中,任課教師還要轉變思想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理念,采用小組討論法、合作學習法、項目教學法等方法,讓學生主動理解抗疫精神,深化認識[6],使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幫助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還要創(chuàng)新考核評價方式,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評價,激發(fā)學生參與抗疫精神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擴大閱讀量,增加知識儲備,增強認同感,從而感受抗疫精神的魅力,讓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掌握真理、捍衛(wèi)真理,加強磨煉,增長本領。
要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體驗,把抗疫精神融入創(chuàng)新實踐和社會實踐,使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推動大學生了解抗疫精神,增長才干。事實證明,實踐教學不僅能引導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民情,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而且還能激發(fā)大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培養(yǎng)他們實事求是、敢于創(chuàng)新、艱苦奮斗的精神[7]。因而在融入抗疫精神過程中,要發(fā)揮實踐教學的作用。例如,利用周末組織學生參加抗疫專題展覽,到街道和社區(qū)開展抗疫精神宣講活動等。高校還可以志愿者服務為抓手,借助學生社團、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黨員志愿服務團等學生組織,開展抗疫精神宣講活動。例如,與小學、社區(qū)建立合作關系,讓學生至少參加1次抗疫精神宣講活動,讓他們走出校園,走向社會,服務他人,貢獻社會,從而讓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深化對抗疫精神的理解,踐行“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在實踐活動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
校園文化既能感化和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同時又是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為了把抗疫精神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把抗疫精神融入校園文化,構建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體系。要充分弘揚抗疫精神的愛國、團結、擔當精神,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在高校組織開展抗疫經典作品閱讀、講抗疫故事,組織抗疫知識競賽等校園文化活動。運用抗疫文化和抗疫作品感化和引導學生,讓他們堅定理想與信念,樹立遠大志向,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目標。
在信息化和“互聯(lián)網+”時代,青年學生學習和生活與網絡聯(lián)系愈加緊密。因此,要順應時代潮流,善于運用網絡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讓抗疫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借助網絡弘揚抗疫精神,搭建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發(fā)揮網絡教學的作用,以積極主動和包容的態(tài)度,推動抗疫精神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無縫對接”。要對抗疫精神進行加工和凝練,應用幻燈片、微課等多種形式將其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8]。還要在微信群、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專欄、班級微博、黨支部QQ群等平臺融入抗疫精神,實現(xiàn)“線上”與“線下”多渠道學習,推動學習方式多樣化,將網絡空間打造成抗疫精神宣傳推廣的新陣地,使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抗疫精神蘊含十分豐富的內涵,將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抗疫精神的內涵及重要價值,更新思想觀念,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將抗疫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當中。此外,隨著新時代到來,還要善于把握“互聯(lián)網+”和大數(shù)據(jù)時代所帶來的機遇,結合新時代的要求不斷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提升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而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擔當精神,也為整個社會輸送更多優(yōu)秀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