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學院實驗小學 申 喆
積極心理學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經(jīng)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種心理學思潮,有著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蛷V闊的應用前景。積極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塞利格曼教授指出積極心理學的三大理論基石分別是積極情緒、積極個人優(yōu)勢、積極組織,這一理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本文旨在探討積極心理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積極心理學不僅在心理輔導和治療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教育教學中也帶來了新的思考。傳統(tǒng)教育中過多強調(diào)知識的傳授和灌輸,而新課改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由被動掌握知識轉變?yōu)閷W生主動樂于學習。積極心理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能夠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培養(yǎng)學生樂觀的積極心態(tài),提高語言學習的認知能力,調(diào)動其學習的積極性,能夠利用積極的、正面的因素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并且有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師生關系更加融洽,這又反過來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教材本身蘊含著豐富的信息,關鍵在于教師怎樣挖掘,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在人教版英語教材中就包含了大量帶有教育意義的內(nèi)容,例如在教授六年級下冊Unit2“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中,在教會學生方位名詞north、south、west、east后,引入諺語“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Conquer English to make China stonger”,告訴學生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自己的祖國最好,這就加強了愛國主義教育。這種對蘊含心理素材的挖掘,使得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同時也加強了情感教育,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維護。
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會有很大的差異。有的學生喜歡學習英語,對英語單詞的學習有興趣;有的學生害怕學習英語,害怕背單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融入英語課堂是第一步,也是學習英語的前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核心成分。小學生可塑性很強,大多數(shù)英語成績差的學生不在于其智力的低下,而是由于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yǎng)成,在課堂上表現(xiàn)為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對英語缺乏興趣,置身于英語學習之外。所以教師要想辦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把學英語內(nèi)化為自己的需要,自己想學,讓學生覺得學英語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在教學中可以多添加游戲活動的設計,展開小組競賽等形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例如,在教授三年級下冊Unit3“At the Zoo”時,展示動物園里各種動物的圖片,吸引學生眼球,兩兩對比,引出形容詞 “tall、short”“l(fā)ong、short”,并結合肢體、表情做出表達這些形容詞的動作,強化學生記憶。之后又展開競猜單詞的游戲,教師展示動作,學生來猜表達的是哪個形容詞。這些都極大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使學生不斷體驗到正向情緒。
根據(jù)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兒童的思維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對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具體的物體,不能夠進行抽象思維,對興趣的激發(fā)還可以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片、教具對學生形成強烈刺激,加深理解,促進英語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授三年級下冊Unit4“Where is my Car?”時,通過圖片展示籃球分別在盒子上面、盒子里面、盒子下面,來加強說明介詞on、in、under的區(qū)別,給學生一目了然之感,很快掌握這幾個介詞。
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教學的成功依賴于真實、信任的課堂氛圍,師生之間真誠溝通。一方面需要教師去營造信任的氛圍,要求教師自身以積極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可以是一個信任的眼神,也可以是一個微笑。另一方面,語言的學習離不開真實的環(huán)境,在具體語境下能夠加強語言的習得,讓學生體會到運用語言并獲得成功的心理,在教學中對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是一種愉悅輕松氛圍的營造。例如,在教授六年級下冊Unit2“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中,把一位同學蒙上眼睛,其他同學發(fā)出“turn left”“turn right”“go straight”的指令,幫助這位同學抵達目的地,這就提供了一個運用語言的真實情境,學生很快就能掌握這幾個短語。又比如,教授四年級下冊Unit5“My Clothes”時,讓學生進行情境表演,模擬購買衣服時的場景,教師準備好衣服及圖片,用“A:‘I like that...’B:‘Me too. And I like those...,too”進行情景對話,設置一個真實的語境幫助學生理解句式。
除了真實情景以外,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景加強語言的習得。教師應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讓學生在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當中學習原本枯燥無味的語言,實現(xiàn)語言的具體化和生動化,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在教學三年級上冊“My Friends”時,為了讓學生學會用“He is...,She is...,I am...”等句型,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將學生感興趣的動漫人物,借助多媒體技術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猜一猜的過程當中,學會表達這些句子,這無疑是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無訓練痕跡的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到英語的讀法以及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消除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厭惡感。
在教學中,容易遇見這樣的問題:課本某些知識比較難,學生掌握起來不容易,如果學生基礎又比較薄弱,掌握起來就更不容易了。我們不妨運用心理學中的門坎效應,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正能量,體驗積極情緒,獲得成功的喜悅。門坎效應是說,如果一個人接受了一個較小的要求,為了保持前后一致,很有可能緊接著接受一個更大的要求。我們不妨運用這種“得寸進尺”的心理幫助學生“拾級而上”。將一個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分解為一個個比較容易解決的小問題,一步步引導他們走向成功,激發(fā)學生潛能,邁過了第一道“門坎”,離成功也就不遠了。首先,教師應該為學生設立一個短期最容易達到的目標,這樣讓學生在完成目標的過程當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并找回自信。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的參與意識,哪怕是一個簡單的單詞或一句簡單的問候語,只要學生能夠回答,教師都應該給予鼓勵和表揚。例如,在教授英語作文時,先讓學生掌握基本單詞,然后掌握基本句式,達到穿詞成句的目的,最后試著圍繞一個中心思想寫一段話,達到克服害怕寫英語作文的心理。每一個小問題都是他們通過努力能夠解決的,每一次小問題的解決都激勵著學生朝目標邁進的信心,收獲成功的喜悅。
此外,教師還要兼顧英語學優(yōu)等生和差等生的情緒,做到因材施教,這樣更能夠實現(xiàn)差異化教學的培優(yōu)補差教學。
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論,自我效能感指個體對自己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即認為自己能不能做成功某件事。小學生的自我評價方式主要來源于教師、父母等他人,教師的一言一行深深影響著學生,過多的批評或懲罰容易造成小學生的自卑心理。教師要多鼓勵學生,重視賞識教育,不要吝嗇自己的贊美語言,讓學生多體驗成功,從而增強自我效能感,有個積極的心態(tài)去學習英語。例如,在教授四年級下冊Unit3“Weather”時,請學生扮演小小天氣預報員,用英語播報最近天氣情況,結果沒人敢上臺,這時候就應該鼓勵他們:這是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只要敢于嘗試,你就會成功的!在這樣的鼓勵下,會有一些同學躍躍欲試,勇敢者最終贏得了大家的掌聲。
在教學中多給學生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如:“你的單詞發(fā)音很標準!”“你能學好英語的,你行的!”在日常教學潛移默化地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消除學生對英語的畏懼感,增強自信。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規(guī)律的科學,對各個領域都有著指導意義,在英語教學中也不例外。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將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斷得到應用,強調(diào)了對學生積極品質、積極力量的培養(yǎng),使學生快樂地學習,學會學習。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也要帶著積極情緒,并把這種情緒感染給學生,讓學生把自己當成良師益友。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以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帶動其發(fā)展,增強英語學習的動機。積極心理學和英語教學的結合,不僅充實了心理學的理論,也促進了英語教學,二者相得益彰,將會得以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