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興化市沙溝中心校 陳 森
眾所周知,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課堂。為了學校教學質量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我校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開始了“雙主·五步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和研究。在“雙主·五步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激發(fā),學習個性得以張揚,學生情感得以體驗,教學效果得以提升。下面就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談談“雙主·五步學習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
新課程立足于“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fā)展”,立足于給每一位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發(fā)展的空間,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教學實踐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更應該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半p主·五步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能促進學生學會獨立、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下收獲更多,真正將課堂教學落到實處。
新課程標準強調確立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即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是課堂舞臺的主演,這就要求我們變“課堂”為“學堂”,把“教材”轉化為“學材”。要求學生在學習新知前進行課前預習。在道德與法治課的課前預習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安排不同形式、不同指向的預習??梢圆捎谩笆占嚓P資料”“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等形式的預習。
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具有開放性的一門課程,具體可以表現(xiàn)為在課程的學習內容、組織形式、作業(yè)練習、評價方式等方面應該給予老師和學生選擇的機會以及創(chuàng)新的空間。要引導學生合理利用存在于身邊的多種資源進行學習,將學生的道德、法治學習置于課堂之外的廣闊背景中,幫助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社會現(xiàn)象的體驗,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
例如,在預習“敬畏生命”這課時,指導學生課前收集今年人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圖片和數(shù)據,了解疫情期間武漢人民群眾的生活情況以及在抗疫斗爭中醫(yī)護人員、解放軍指戰(zhàn)員和志愿者的可歌可泣事跡。國家為抗疫英雄頒發(fā)勛章獎章,讓學生去了解鐘南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的杰出貢獻。提出:為什么要敬畏生命?生命至上的意義是什么?……預習評測這個環(huán)節(jié)正是為學生加強預習、學會自主學習搭建了平臺。因此,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就不應該回避課前預習,而應當十分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的課前預習,為學生優(yōu)良品質和法治素養(yǎng)的形成和完善搭設一個更加寬闊、自主的舞臺,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
學生的語言表達對某些品德概念和法治觀點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課前預習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了條件,課堂上留給學生充分的學習交流的空間,既可以讓學生樹立自信心,又可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獨立自主的預習空間,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盡可能多地去收集、選擇相關的資料,嘗試解決問題,為自己課堂上的匯報交流提供保障。
“交流互助”不單純是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表達清楚,讓同學們能夠聽明白,真正體現(xiàn)交流的價值,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重要的是“如何表達”。因此,展示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開始,也不僅僅是知識間的交換達成共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動腦、動口,在交流中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是師生互動的重要平臺,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更注重探究過程的實效性。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生課前預習的收獲基本只能停留在表象的認識。如何將表面認識深入化,將課堂教學落到實處,這也是新課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指導者,首先思考的就是如何清晰、全面、合理地去引導學生開展活動。這就要求教師要設計好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分析學生的知識經驗,關注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這一環(huán)節(jié)能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是一種“生教生”的學習方式。在自我學習的基礎上讓已經學會的學生去教其他學生,其他學生可以對這些學生的講解提出疑問,或者是二者之間的激烈討論,對沒有解決的問題進行點撥、更正和補充。在類似于此的交流過程中讓他們學會合作,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共同收獲知識。在這種形式下不僅發(fā)揮了學生的幫教作用,更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和合作習慣,這對學生的終身學習都是有意義的。例如,在研究“和平與發(fā)展”的關系時,學生根據已學知識,已經知道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對“世界和平與各國發(fā)展”的關系產生疑問,面對這一矛盾,老師決定讓學生展開討論。在活動的過程中要有明確的分工,設計的問題要科學合理,注重細節(jié)的呈現(xiàn),因此整個探究環(huán)節(jié)開展得轟轟烈烈、頗有實效。同學們在交流時,大部分學生都說出了在合作中的收獲。一個小小的探究活動就讓學生收獲了如此豐碩的成果,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又有什么理由抹殺孩子們的這份天性,不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合作的氛圍呢?我們是新課堂的指導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幫扶者,不能忽視這一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在探究交流中學會合作,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它以初中學生的生活為基礎,集思想性、實踐性、人文性、綜合性為一體,其根本目的是提升學生思想品德的發(fā)展。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在課堂中對于教材的學習只是對于知識的一種初步的認識,要想真正掌握所學知識還得通過多渠道的實踐運用。
在學習“一般犯罪行為與違法行為”這一章節(jié)時,我運用了班級辯論賽的形式讓學生在唇槍舌劍的辯論中對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本課的一個知識點就是犯罪行為的特征,光從概念的掌握來看,大多學生都能知道犯罪的三個特征: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法處罰性。但是對具體事例進行判斷時,往往會出現(xiàn)誤判。小明的爸爸于凌晨駕駛機動車行駛在鄉(xiāng)村公路上,經抽血檢測酒精含量為90ml。該行為是否是犯罪行為,爭論的焦點就是醉駕入刑這一關鍵。根據剛頒布的醉駕入刑標準,似乎判定為犯罪行為毫無疑問。當一位學生將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再次提出時,大家對此又重新陷入了深思:觸犯刑法是不是就一定時犯罪行為?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學習是一種經歷,只有當學生將經歷提升為經驗之后學生的學習才更具有意義。我們在道德與法治學習過程中,要及時引入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在具體實踐中運用所學知識。同時引導學生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準確把握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重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我們要相信學生思考和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善于拓展孩子們的思維,使孩子們有機會擁有思維的權利,有更多的機會進行思維實踐。
檢測反饋是老師準確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讓我們可以通過檢測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可以通過檢測評價讓學生心中有數(shù),從而知道自己能夠做到什么,增強自信心,明確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針對上述目的,作為教師要注意精心和慎重地設計好檢測和評價的內容和形式,而且應該從內涵上多下功夫,提高實效性,以達到檢測、激勵和發(fā)展的目的。讓學生在這一活動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五步學習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夯實,層層推進。以教師作為主導,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完成學習。突出了教師的主導,凸顯了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是課堂舞臺的主角,強化了知識的構建和能力的培養(yǎng)。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愿廣大教師在課堂改革的大潮中,在課堂教學中,嘗試運用“雙主·五步學習法”,并逐步完善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