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曉 山
特質是指一種可表現于許多環(huán)境的、相對持久的、一致而穩(wěn)定的思想、情感和動作的特點。干部的崗位性質、職責特點決定了其特質,這種特質包括內在素質、性格特質、氣質氣場、人格魅力等。優(yōu)秀是一種區(qū)別于一般的氣質、品質、思想、能力和作風。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fā)展仍然處于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zhàn)都有新的發(fā)展變化,形勢與任務對干部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做一名新時代的優(yōu)秀干部,除了必須具備一般干部所要求的共性特征外,還應當具備十個方面的突出特質:有理想、有格局、有境界、有情懷、有人性、有人格、有知識、有能力、有擔當、有戒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就會在風雨面前東搖西擺。革命理想高于天。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是我們黨無往不勝的核心密鑰,是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終身追求。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和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我們黨的獨特政治優(yōu)勢。忠誠是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具備的首要政治品格。理想信念的價值在于堅定不移、腳踏實地,對黨忠誠的價值在于絕對、徹底和無條件。信念堅定不能三心二意,要全心全意、實心實意。只有理想信念堅定,才能用行動詮釋信仰,做到虔誠而執(zhí)著、至信而深厚,才能有一往無前、矢志不移的精神動力,才能有脫穎而出、鑄就不平凡的精神偉力。行動是對理想最高貴的表達,行動是對忠誠最真實的見證。馬克思認為,“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大道至簡,實干為要;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光有理想不去行動,一切理想都是空想。原地徘徊一千步,抵不上向前邁出第一步;心中想過無數次,不如擼起袖子干一次。做一名新時代的優(yōu)秀干部,既要以理想信念“立身”,又要以實干精神“力行”,自覺把理想信念轉化為行動力量,用理想之光照亮奮斗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既要在思想上做到對黨絕對忠誠,又必須把對黨忠誠落實到具體工作中、體現到具體行動上,真正用實際行動詮釋忠誠本色,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格局是一個人的人格、品格、胸襟、膽識等因素的內在綜合。格局大小反映一個人所思所想、所行所止的站位高低、眼界寬窄、胸懷大小。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爸\大事者首重格局”。格局決定結局。格局蘊藏于內心,融入于精神,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決定著一個人能走多遠路、能干多大事。唯有大格局才能匹配大志向,唯有大格局才能承載大夢想,唯有大格局才能書寫人生華章。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有大格局,才有全局觀念、大局意識、戰(zhàn)略思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領導干部必須“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fā)點”。國之大者必心中有數。“國之大者”,是國家面臨的大局、所處的大勢、發(fā)生的大事,關乎黨和人民事業(yè)的全局、長遠和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自覺講政治,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么、強調什么,深刻領會什么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弊鲆幻聲r代的優(yōu)秀干部,必須擁有世界眼光和戰(zhàn)略思維,始終站在時代前沿和戰(zhàn)略高度,深刻理解準確把握一系列關系黨和國家根本利益的大局大勢,自覺高出幾個層次想問題、看問題、解決問題,必須不斷克服狹隘的經驗主義、事務主義、地方主義傾向,以海納百川的胸襟不斷提振干事創(chuàng)業(yè)精氣神、凝聚擔當作為正能量,實現黨和人民事業(yè)新跨越。
境界是人們在修養(yǎng)、學識和道德上所能達到的高度和水平,有什么樣的人生境界,就擁有什么樣的人生目標和行動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我們都要鍛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這是我們黨成就豐功偉業(yè)的精神境界,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境界是一個人在精神方面的高度,集中反映生命的品質和價值。無論能力大小,只有具備較高的境界,才能夠走出自我、超越自我,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說一張藍圖抓到底,不僅需要科學決策,也需要思想境界。什么是思想境界?就是功成不必在我?!备刹恳_處理好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既要潛心靜氣、專心致志、埋頭苦干干好任職期間的事,也要多做打基礎、管根本、利長遠的事。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我將無我”體現的是一種大境界,“不負人民”體現的是對組織和人民的感恩、對工作和事業(yè)的高度負責。干部如果缺乏奉獻精神,把做官當成一種享受、一種炫耀的資本,就會走入歧途。做一名新時代的優(yōu)秀干部,必須時刻銘記“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入黨誓詞,不斷加強黨性修養(yǎng),主動摒棄“小我”的個人至上,積極融入“大我”的為民福祉,最終達到“無我”的高尚境界,用“我將無我”的境界,創(chuàng)造“不負人民”的業(yè)績。
情懷是一種獨特而深厚的感情,是對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是基于同情之上的一種人類相惜、和善共處的大精神。我們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權力和職務都來自人民,必須始終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厚植人民情懷。情至深,則行之切。人有了情懷,精神就有了歸屬,身心更健康愉悅、工作更積極進取,生命也會更有意義;反之,生活就會缺少熱情,生命就會失去方向、找不到價值,終究成不了任何事情。唯有積極向上向善的情懷,才能摒棄私心雜念、激活工作動力,無畏無懼勇往直前、披荊斬棘。一枝一葉總關情,一言一行見初心。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古有“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今有“全面小康的中心是人民”。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于天。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關乎民情、牽動民心。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責不懈怠。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是要為人民做事的。職務就是責任,崗位就是責任。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更是干部人民情懷的具體體現,只有獲得組織認可、贏得群眾尊重,自己才能實現價值。做一名新時代的優(yōu)秀干部,必須時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切實做到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fā)展的根本目的,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用我們的一生來踐行黨的宗旨。
人性,是指在一定社會制度和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是人生而為人所應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智,是人所具有的區(qū)別于其他動物的屬性。人性最美是善良。善良是人性中最耀眼的一縷光輝。一個人只有具備了善良的品性,為他人、愛他人、利他人才能成為可能。做一名新時代的優(yōu)秀干部,首先要是個善人、是個好人。私心和欲望是使人喪失人性的罪惡之源。在衡量人性的天平上,私心私欲重了,人性的真善美就輕了。干部身份不僅不會自動隔絕丑惡、遠離欲望,而且還會遇到更多的挑戰(zhàn)、誘惑和陷阱,遭遇更嚴峻的考驗,關鍵要始終保持頭腦清醒,堅守精神家園,用人性的光輝戰(zhàn)勝人性的邪惡。黨性是人性的升華。中國共產黨人的黨性和人性是辯證統一的,人性是黨性的基礎和前提,黨性是人性的提升和發(fā)展。黨章規(guī)定,“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不懈強化宗旨意識,解決好黨員、干部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問題”。處理好黨性與人性的關系,歸根結底就是要處理好公與私、利他與利己、集體與個人、奉獻與索取的關系。莫拿“人情”當人性。“有人性”首先就要有人情味,這是做人做事做官最基本的要求。“官”念太強,“架子”太大,人性就會減弱,與社會現實格格不入。不好選擇的時候,堅持原則就是唯一的選擇。要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有原則性;既有人性溫度,又有人情尺度,不被人情世故所羈絆。做一名新時代的優(yōu)秀干部,必須堅持不懈強化宗旨意識,解決好黨員干部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問題,處理好公與私、利他與利己、集體與個人、奉獻與索取的關系,永懷公仆之心,謹奉公仆之職,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人格,是一個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共產黨人擁有人格力量,才能無愧于自己的稱號,才能贏得人民贊譽”。人美不在貌,而在人格。相貌是人的外在,精神是人的內在,內在美才是真正的美。人的精神修養(yǎng),呈現精神的層次、顯露心靈的美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格是一個人精神修養(yǎng)的集中體現”,“光明磊落、坦蕩無私,是共產黨人的光輝品格,也是干部應該錘煉的品質修養(yǎng)”。共產黨人干事業(yè),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人格力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名片,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獨特精神氣質,是融入血脈的鮮明精神標識和獨有的“基因密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不但要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正確理論,人格力量集中體現為我們黨的優(yōu)良作風。”正是憑借這種偉大人格力量,我們黨帶領人民走向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前景。人格魅力是干部的重要軟實力。人格魅力也是領導力。列寧曾說:“保持領導不是靠權力,而是靠威信、毅力、豐富的經驗、多方面的工作以及卓越的才能?!鳖I導科學中也有一個公式,即“領導魅力=99%的個人影響力+1%的權力”。做一名新時代的優(yōu)秀干部,一定要持之以恒改造主觀世界,堅持不懈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頭腦,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在奮斗中鍛造高尚人格、增強人格魅力,以品德高、有本事、勤奉獻的人格魅力讓人信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政干部不管在哪個崗位,都必須具備基本的知識體系”。知識體系是指把大量不同的知識點,系統、有序、指向性明確地組合成某種類型的知識架構。有“知”才會有“智”,知識就是領導的本錢。知識就是力量,就是財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可以改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命運”。強大的知識體系是人思維方式、思想觀點來源的基礎。對于干部來說,知識資本是重要的領導資本,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直接決定了干工作思路見解的延展度、分析研判的精準度、決策部署的科學度、形勢局面的掌控度、效率效益的優(yōu)劣度,關系黨和人民事業(yè)的順利發(fā)展。知識形成體系,就會如虎添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沒有正確方向,不僅學不到有益的知識,還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亂墜、脫離實際甚至荒唐可笑、極其錯誤的東西所迷惑、所俘虜”。知識學習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并完善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并把它轉化為科學的思維。知識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而書籍承載著人類創(chuàng)造的知識和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讀書對于一個人的成長進步很重要,對于領導干部提高自身素質、做好工作更為重要。”做一名新時代的優(yōu)秀干部,必須讓讀書學習成為一種愛好、一種習慣、一種修養(yǎng)、一種責任,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在讀書中吸納豐厚理論營養(yǎng)、博采各類知識精華,才能不斷拓寬知識領域、完善知識體系,才能始終保持思想的先進性、思維的活躍性、思路的開闊性,學出高尚的人格、學出堅定的信仰、學出過硬的本領、學出務實的作風,更好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作出更大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不僅要有擔當的寬肩膀,還得有成事的真本領?!崩K短不能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干部的價值體現在干事上,而能力則是干事的基礎、成事的保證。做新時代優(yōu)秀干部,必須能力過硬,就得有政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把干部放在這樣一個崗位上是信任,是重托,要意氣風發(fā)、滿腔熱情干好”,“不能干一年、兩年、三年還是濤聲依舊”。干部的身份,肩負組織的信任、擔負人民的重托,理當想干愿干積極干、能干會干善于干,做實事、出政績。黨和國家事業(yè)要發(fā)展、難關要攻克、風險要防范,作為干部不能只有表態(tài)和決心,關鍵還得有真本事、硬功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誠愿望,也有干勁,但由于缺乏本領,結果是雖然做了工作,有時候也很辛苦,不是不對路子,就是事與愿違,甚至搞出一些南轅北轍的事情來?!敝R化不等于專業(yè)化,學歷高不等于能力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是分析形勢還是作出決策,無論是破解發(fā)展難題還是解決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都需要專業(yè)思維、專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方法”。干部無論在何種崗位,具備出眾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都是干好事業(yè)、抓好工作的重要基礎,直接關系黨中央決策部署能否落地見效,直接關系工作任務能否有序有效推進。做一名新時代的優(yōu)秀干部,一定要培養(yǎng)專業(yè)思維、強化專業(yè)素養(yǎng)、掌握專業(yè)方法,真正具備干好工作所需要的專業(yè)知識、專業(yè)能力、專業(yè)作風、專業(yè)精神,著力提高認識和把握經濟社會發(fā)展形勢的能力,著力提高從整體上推進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能力,著力提高改革創(chuàng)新經濟社會發(fā)展思路舉措的能力,著力提高綜合運用經濟手段、行政手段、法治手段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能力,著力提高統籌發(fā)展和安全的能力,著力提高營造經濟社會發(fā)展良好環(huán)境的能力,真正成為工作的行家里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绷暯娇倳浿赋觯案矣趽斒枪伯a黨人的政治品格,也是我們黨對領導干部的一貫要求,能否敢于負責、勇于擔當,最能看出一個干部的黨性和作風。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新時代,改革發(fā)展任務之重、矛盾風險挑戰(zhàn)之多、治國理政考驗之大都前所未有,如果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就不配當干部。為官避事平生恥,重任千鈞惟擔當。《治心經》中有句話:“以茍活為羞,以避事為恥?!睋敱M責是干部的本分,如若不想擔當、不敢擔當、不善擔當,就是丟了本分、失了本職,無疑是最大的恥辱。擔當要有本事,沒有本事就沒資格談?chuàng)?,也擔當不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當干部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為民辦事,必須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為民造福、為黨分憂。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推進到今天,比認識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關鍵的是擔當。擔當是作風問題,更是政治問題。不擔當就是不忠誠,就沒有政德,就不配當干部。進入新時代,形勢逼人,挑戰(zhàn)逼人,使命逼人,更需要有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中的擔當勇氣和擔當能力。做一名新時代的優(yōu)秀干部,必須立足新時代新方位,自覺擔起“關鍵少數”的“關鍵責任”,堅決摒棄被動應付、不思進取的消極心態(tài),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勇于擔當盡責,積極干事作為,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新時代的光輝業(yè)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嚴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于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秉h章是總規(guī)矩、黨紀是硬約束、國法是鐵規(guī)則。心中有“戒”才能心存敬畏,才能時刻恪守權力的邊界,嚴格遵守“清規(guī)戒律”。慎始如終,則無敗事?!罢撸??!鼻逭疂?,是領導干部為官從政的基本底線。只有恪守清正廉潔的基本底線,才能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明代《四友齋叢說》中“白袍點墨,終不可渝”的故事告訴我們,清廉操守恰如一襲無瑕的白袍,容不得沾染半點利益的污墨。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心有敬畏,行有依歸,有敬畏心,才能堅守正道、襟懷坦白,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僥幸?!闭\實無破綻,不誠實就會有破綻。干部一旦失去敬畏之心,“思想防線”就會悄然失守,“精神堤壩”就會逐漸崩潰,“言行舉止”就會變態(tài)失態(tài)。不卑不亢,無欲則剛。人無欲則剛,人無欲則明。一個人能否做到有戒律,最大的誘惑是自己,最難戰(zhàn)勝的敵人也是自己。管住自己、戰(zhàn)勝自己,關鍵是能堅定信念,堅守防線,恪守準則,把紀律和規(guī)矩挺在前面。做一名新時代的優(yōu)秀干部,必須始終加強黨性修養(yǎng),不斷以黨性原則約束自己、改造自己、淬煉自己,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始終敬畏組織、敬畏群眾、敬畏權力、敬畏法紀,做到心有信念、胸有理想,內有定力、外有防線,不為物欲、不為利誘,經得住考驗、守得住根本、保持住操守、抵得住風浪,煉就“金剛不壞之身”,自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中的老實人、生活中的干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