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茜 張琳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提出,游戲是促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qū)幼教中心實驗幼兒園秉承“以游戲點亮童年”的辦園理念,挖掘多方資源,推行自主游戲,將其作為幼兒成長的“魔法棒”,建構游戲樂園“魔法學校”,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 明晰自主游戲的概念與特征? //
自主游戲的概念。自主游戲即幼兒在游戲環(huán)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開展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發(fā)展了自主性、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及獨立性。
自主游戲的特征。自主游戲的本質是游戲,而非嚴密預設的指導性活動,要符合幼兒的天性,能帶給幼兒愉悅感。自主游戲應體現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擁有選擇的權利,獲得全面發(fā)展。
//? 探析自主游戲的路徑? //
轉變教育觀念,定位游戲方向。一是樹立正確的游戲觀念。幼兒園組織教師了解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明晰游戲是幼兒最好的學習方式;引導教師正確定位個人角色,給予幼兒自由和空間,關注幼兒的實際情況和情感需要。二是注重家園聯系,將游戲成果外延。幼兒園創(chuàng)新形式,構建專家、教師、家長“三位一體”的家園共育模式,通過活動向家長傳遞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
規(guī)劃活動場地,搭建游戲舞臺。在戶外自主游戲方面,幼兒園設置了探索區(qū)、建構區(qū)、涂鴉區(qū)、沙水區(qū)等;在室內自主游戲方面,幼兒園開設了編織坊、木工坊、扎染坊、圖書館等,給幼兒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和豐富的材料;在小角落自主游戲方面,幼兒園利用樓層、墻面、大樹等空間和設施,為幼兒提供不同類型的活動場地。
整合活動材料,點燃游戲激情。其一,樸素的材料,引發(fā)思考。幼兒以直覺行動思維為主,于是,幼兒園投放廢舊瓶罐、盒子、袋子等非結構化材料及幼兒自主操作空間較大的積木等低結構化材料。其二,研發(fā)的材料,滿足需要。幼兒園投放利用廢舊物品自主開發(fā)研制的材料,這些材料被幼兒賦予了天馬行空的內涵。其三,材料的互通,實現融合。幼兒園建設戶外探索資源庫、生活游戲資源庫、建構材料資源庫、涂鴉材料資源庫等,讓幼兒根據需要自主選擇。
關注保育工作,確保游戲安全。首先,科學站位,全面觀察。幼兒園組織教師找出每個區(qū)域存在的危險點,確定面向幼兒、扇形站位、掃視觀察、放手幼兒的科學站位。其次,根據情景,巧用標識。幼兒園運用標識設置隱性規(guī)則,在園所的自行車道上設置斑馬線、紅綠燈,讓幼兒學會遵守交通規(guī)則。最后,保育跟進,注意細節(jié)。幼兒園設置了移動飲水架,保障幼兒飲水;為幼兒準備太陽帽,做好防曬工作;提供小毛巾,方便幼兒使用;增設戶外洗手點,方便幼兒及時清洗。
捕捉教育契機,促進全面發(fā)展。第一,區(qū)域自選,玩出快樂。幼兒自由選擇游戲區(qū)域,自由交往。第二,自主規(guī)劃,玩出自信。當幼兒提出游戲的多種玩法時,有的合理,有的不當,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嘗試自己得出結論。第三,游戲伙伴,混齡組合。組織幼兒進行混齡游戲,讓幼兒自主協(xié)商、討論、分工、達成合作。第四,自主整理,自己歸納。幼兒自行歸類材料,了解材料位置和種類,培養(yǎng)獨立性、社會交往技能。第五,充足時間,盡興玩耍。給予幼兒60分鐘游戲時間,讓幼兒投入、安心地游戲。第六,游戲分享,拓展經驗。教師組織幼兒分享“我發(fā)現了什么問題”“我是怎么解決的”,讓幼兒學會傾聽和分享,鍛煉語言表達能力。
責任編輯:張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