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萍
[摘 ? ? ? ? ? 要] ?在倡議全民閱讀的新時代背景下,著重對學前流動兒童在家庭中的閱讀狀況進行個案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流動兒童在家庭中的閱讀狀況堪憂,存在閱讀環(huán)境較差、閱讀中幾乎無成人陪伴、父母育兒心態(tài)消極等問題。從父母、幼兒園教師、早期閱讀專家、社會及政府等各個層面提出了針對性建議,以期保障學前流動兒童早期閱讀,提高他們閑暇時間的質量,最終盡快融入城市化生活。
[關 ? ?鍵 ? 詞] ?學前流動兒童;早期閱讀;個案
[中圖分類號] ?G617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41-0034-02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加強流動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提倡和改善親子閱讀是應有之義。本文選擇了1例在城市中處境不利的學前流動兒童,對其在家庭中的閱讀狀況做深度剖析。本研究以個案為切入點,深入家庭觀察,在觀察中在取得當事人同意的前提下,運用錄像、錄音的方式獲取第一手研究資料,輔以訪談,更加全面、真實、直觀地展現(xiàn)處境不利的兒童的早期閱讀現(xiàn)狀。
一、確定研究個案
筆者主要參照以下四個因素進行個案選?。河變耗挲g、性別、流動家庭的進城時間、流動家庭的勞動分工。綜合了諸多因素,加之筆者時間、精力有限,筆者的研究對象最終確定為A(男孩)、大班,該家庭進城4年,男主外女主內的經(jīng)營模式。家庭屬于傳統(tǒng)型家庭,為短流動期家庭。
二、學前流動兒童家庭中閱讀的現(xiàn)實概況及分析
閱讀需要相對明亮的環(huán)境、必要的閱讀工具和閱讀書籍,當然對于識字量較少的幼兒來說,最好有成人的陪伴。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67.5%的流動兒童父母沒有給幼兒購買過玩具和書籍,很少有精力關注幼兒的學習和發(fā)展。[1]那么個案的閱讀狀況如何呢?
(一)閱讀環(huán)境
A個案家庭環(huán)境:一間出租屋,沒有獨立的書房、廚房和衛(wèi)生間,電視機擺在出租屋正中央的位置,電視成為家庭成員閑暇時間主要的娛樂載體。整個家里光線灰蒙蒙的,床沿上依稀可見油漬、油斑。
一方面流動家庭因工作、生活壓力,根本沒有閑情布置閱讀環(huán)境;另一方面源于收入較低,出租房面積小,家庭成員較多,存放物品較雜,根本沒有多余空間布置閱讀環(huán)境。其實,無論家庭父母的工作類型是什么,工資如何,都應盡可能將生活與生產分開。
(二)閱讀陪伴
對于學前期兒童而言,自主閱讀還存在較大的困難,具體表現(xiàn)在文字識別、故事情節(jié)推理、精細觀察等方面,學前期兒童早期閱讀中需要有成人的陪伴。
個案中,幼兒幾乎無成人陪伴。筆者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父母鮮有時間陪伴幼兒一起游戲、閱讀。A的父親從事裝卸體力活,工作時間較長,工作強度較大。每天早上四五點起床,晚上七八點才回家。A的母親全職帶兩個幼兒,做飯、洗衣,主要圍繞年幼的老二展開一日生活,老大幾乎是散養(yǎng)狀態(tài)。
(三)家長育兒心態(tài)
個案中父母育兒的心態(tài)比較消極,自我否定性較強。和A家庭交流中發(fā)現(xiàn),他們言談中反復提到,“子女不能像他們一樣,孩子要在城市中好好發(fā)展。我們沒有能力,沒有本事,只能做點苦力活?!毖哉Z中飽含了否定自己的成分,情緒比較低落。此外,主要以體力勞動為生的流動家庭也很難和本地家庭完全融入。有可能是自卑,有可能是語言溝通障礙,也有可能是興趣愛好不一致,也可能受“暫居”心理影響。
三、建議
學前期階段是兒童閱讀興趣和習慣的關鍵期,學前期階段的興趣和習慣將直接影響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流動兒童早期口語表達能力的發(fā)展除與個體成熟水平有關外,更是受到家庭教養(yǎng)者、托幼機構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響[2]。本文將從以下五個層面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
(一)父母層面
父母教育角色意識要覺醒。陳鶴琴很早就提過,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在幼兒生活習慣和基本人格形成過程中,家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A的父親投身城市化建設后,應及時轉變傳統(tǒng)家庭中“以父為綱”的觀念,意識到自身的榜樣作用在互動過程中對子女的重大意義。
父母工作時,完全可以根據(jù)幼兒的興趣讓他們自主閱讀一些圖畫書,不能讓子女總是處于“碌碌無為”的狀態(tài)。父母可以利用一些在線閱讀App,讓幼兒喜歡聽故事。在此基礎上,自覺加大家庭對幼兒早期閱讀的投入比例,切實為子女創(chuàng)造良好、健康的閱讀環(huán)境?!伴喿x無處不在”,只要有積極的育兒心態(tài),一定能在圖畫書中、生活中、自然中和幼兒共享閱讀的樂趣。
(二)幼兒園教師層面
幼兒園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影響力,為學前流動兒童提供個性化閱讀,為流動家庭科學育兒提供科學指導,創(chuàng)設各類活動,使幼兒之間加強閱讀交流,潛移默化中幫助學前流動兒童積累閱讀的知識技能、語言的應用技巧以及養(yǎng)成文明的語言使用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等。讓流動家庭子女想說、能說、會說、愿意閱讀、喜歡閱讀、主動閱讀;通過聽故事、復述故事、表演故事等,激起他們閱讀的興趣和欲望;利用班級圖書區(qū),讓幼兒互助協(xié)作進行合作閱讀,提升他們閱讀的能力;教師還可以開展相關家園合作活動,提高父母對早期閱讀價值的重視度,提升父母親子閱讀的技巧等。
(三)早期閱讀專家層面
早期閱讀專家研究視角需適當傾斜,為學前流動兒童提供針對性的閱讀建議,幫助他們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對于幼兒而言,繪本是最佳的閱讀方式,能帶給幼兒文字、圖畫、文字圖畫之外的生命啟迪。能夠豐富幼兒的詞匯,更順暢地表達自我,促進審美能力的發(fā)展,獲得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促進社會化情感、社會化認知發(fā)展等。如繪本《生氣湯》,能讓幼兒初步了解“不如意”“橫沖直撞”“吼”“呲牙咧嘴”等詞匯表達的意蘊。同時,借助文字以及有時是夸張而形象的圖畫,深刻體會到“生氣”這種情緒的種種表現(xiàn)方式。
在繪本的挑選中,還可以選擇一些榮獲大獎的作品,如美國凱迪克大獎、國際安徒生獎、英國格林威大獎、日本繪本大獎、豐子愷幼兒圖書獎、紐伯瑞幼兒文學獎等系列繪本。
(四)社會層面
社區(qū)要為流動家庭提供分享教育觀念和彼此學習的機會,利用各種活動增強他們育兒的信心,樹立積極的育兒心態(tài)。比如向他們發(fā)放一些簡單的圖書、畫冊,改變流動家庭父母在子女教育觀念上的偏差。也可以在流動家庭聚居地區(qū)建立家長工作坊,對有需要的家長給予指導,幫助家長更新觀念,認識到早期閱讀、親子閱讀的重要意義和價值,進一步幫助他們掌握親子閱讀的具體方法,如設疑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模擬法等。目前一些汽車后備箱計劃、流動圖書館活動、社區(qū)親子閱讀活動等在部分社區(qū)如火如荼地進行,這些活動縮短了圖書館和讀者之間的距離,更靈活、機動。但是社區(qū)的覆蓋比例不高,原因在于開展的一些社區(qū)活動存在活動宣傳力度不夠、通知不到位、人員聯(lián)系不及時、參與度不高的情況。政策先行,落實制度要跟進。對于流動家庭來說,設計活動的形式可以更加靈活化。比如活動的地點、活動的時間、通知的方式等,應盡可能保障流動兒童的參與。
(五)政府層面
政府要著力發(fā)揮社會服務職能,依據(jù)流動家庭的特殊情況,不能搞突擊式、一次性服務。需要和一些社區(qū)、一些流動兒童聚集的居住地、學校進行長期的、定期的服務。政府可以吸取一些發(fā)達國家的經(jīng)驗,更好為流動家庭服務。如英國圖書基金會中的特別項目、閱讀起跑線讀書角(Book start Corner),幫助家長有信心、有成效地在家中開展早期閱讀活動[3]。2016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fā)布《關于開展2016年全民閱讀工作的通知》,對全民閱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著力保障特殊群體、困難群體的基本閱讀需求;著力保障農村留守幼兒、城市流動幼兒的基本閱讀需求。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層面已看到了流動家庭在城市化建設中的價值,努力為他們營造一個和諧、利于他們生存和發(fā)展的城市空間,為他們的子女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
在全民閱讀的時代背景下,筆者希望更多研究者能夠關注學前流動兒童,并能探索出一條適合學前流動兒童早期閱讀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因為每個幼兒都有發(fā)展的潛能,每個幼兒都有成長的權利!
參考文獻:
[1]史瑾.在北京市流動兒童生存與城市融入需求的調查研究[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20(7):29-33.
[2]王曉芬,徐超凡.流動兒童早期口語表達能力發(fā)展的問題與對策[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10):52.
[3]鄒瑩,王曉剛.英格蘭家庭親子閱讀支持研究[J].圖書館研究,2019(4):97-101.
◎編輯 栗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