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邊興艷,李季,張鶴
(大連市兒童醫(yī)院檢驗科,遼寧 大連 116000)
HSP是過敏性血管炎的一種,多發(fā)于學齡期兒童(7~14歲),主要侵犯患兒皮膚及其他器官細小動脈、毛細血管。HSP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皮膚紫癜,伴腹痛、蛋白尿及血尿,可并發(fā)腸套疊、紫癜性腎炎等,少數(shù)患兒甚至會死于腸套疊或急性腎功能衰竭,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安全[1-2]。目前,臨床對HSP的診斷尚缺乏特異性實驗室診斷標準,相關輔助檢查僅能幫助了解病程及并發(fā)癥情況。近年來,有研究[3-4]顯示,HSP發(fā)病機制及病情嚴重程度可能與患兒體內(nèi)免疫球蛋白及免疫功能(T淋巴細胞亞群)密切相關,或可將二者作為協(xié)助臨床檢查判斷HSP的特異性實驗室診斷標準,但國內(nèi)關于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與HSP嚴重程度的研究報道較少?;诖耍狙芯窟x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42名健康體檢兒童、126例HSP患兒進行分組研究,以分析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同HSP嚴重程度的相關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42名健康體檢兒童、126例HSP患兒作為研究對象,42名兒童作為健康組,126例患兒則依據(jù)HSP癥狀積分分為輕度組(n=41,<33分)、中度組(n=47,33~67分)、重度組(n=38,>67分)。健康組年齡7~14歲,平均(10.23±0.34)歲;男25例,女17例。126例患兒年齡7~14歲,平均(10.54±0.21)歲;男73例,女53例。兩組研究對象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健康兒童及患兒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患兒符合《兒童過敏性紫癲循證診治建議》[5]中對HSP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合并嚴重感染性、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患兒。
1.2 方法 42名健康兒童及126例HSP患兒均抽取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以免疫透射比濁法檢測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表達水平,檢測儀器為德國西門子BN II System特種蛋白分析儀,選擇試劑為德國西門子醫(yī)學診斷產(chǎn)品有限公司的配套試劑;以流式細胞儀(深圳邁瑞B(yǎng)riCyte E6流式細胞儀)及深圳邁瑞配套試劑檢測CD3+、CD4+、CD8+、CD4+/CD8+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
1.3 觀察指標 比較各組的IgA、IgG、IgM、CD3+、CD4+、CD8+、CD4+/CD8+水平,同時分析HSP患兒免疫球蛋白、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與HSP癥狀積分的相關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多組計量資料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q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組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檢測后,各組患兒的血清IgG、IgM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各組患兒的IgA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且IgA水平隨患兒病情加重程度而逐漸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兒的IgA、IgG、IgM水平比較(x±s,g/L)
2.2 各組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檢測后,各組患兒的CD8+水平均顯著高于健康組,且CD8+T水平隨患兒病情加重程度而逐漸升高;各組患兒的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健康組,且CD3+、CD4+、CD4+/CD8+水平均隨患兒病情加重程度而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各組患兒的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較(x±s)
2.3 免疫球蛋白、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與HSP癥狀積分的相關性 經(jīng)SNK-q檢驗法分析,HSP患兒的IgA、CD8+T水平與HSP癥狀積分呈正相關(r1=0.624,r2=0.595,P<0.05);CD3+、CD4+、CD4+/CD8+水平則與HSP癥狀積分呈負相關(r1=-0.611,r2=-0.569,r3=0.580,P<0.05)。
HSP是兒童常見的自身免疫性血管炎性疾病,其病因及發(fā)病機制臨床尚未明確。但隨著近年來研究的深入,眾多學者認為[6-7],HSP發(fā)病機制復雜,涉及凝血機制、淋巴細胞亞群功能異常、炎癥介質(zhì)、免疫球蛋白水平異常、基因易感性等多個方面,但目前公認為,其主要的潛在致病機制是免疫—炎癥反應失調(diào)及免疫系統(tǒng)功能異常紊亂,尤其是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及T淋巴細胞亞群的功能異常,在HSP發(fā)病機制及進展中發(fā)揮了關鍵性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各組HSP患兒的IgA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且IgA水平均隨患兒病情加重程度而逐漸升高(P<0.05)。提示,HSP患兒存在血清IgA免疫球蛋白含量異常增多現(xiàn)象,且其含量隨病情嚴重程度而不斷增多。在HSP的發(fā)生發(fā)展中,IgA具有重要推進作用,免疫復合物對B細胞的激活會使得B細胞不斷增加,進而促使IgA免疫球蛋白大量生成,最終導致IgA生成異常介導免疫性血管炎。而相關研究[8]顯示,HSP發(fā)病特點為IgA免疫球蛋白合成及分泌顯著增多,含有IgA的抗原抗體免疫復合物大量蓄積于機體臟器組織血管壁及腎小球系膜上,發(fā)揮激活活化補體作用,促進炎癥細胞因子釋放,從而顯著增加血管及腎小球系膜的透明性,誘發(fā)炎癥反應,加重HSP病情,說明IgA水平與HSP之間密切相關。此外,本研究結果顯示,HSP患兒的IgA水平與HSP癥狀積分呈正相關(P<0.05)。提示血清IgA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多,HSP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增加,有效證實了上述說法。因此,HSP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確實同免疫球蛋白水平異常相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各組HSP患兒的CD8+T水平高于健康組,且其水平隨患兒病情加重程度而升高;CD3+、CD4+、CD4+/CD8+水平則均低于健康組,且CD3+、CD4+、CD4+/CD8+水平均隨患兒病情加重程度而降低(P<0.05)。提示,HSP患兒存在免疫系統(tǒng)功能紊亂現(xiàn)象,且其各項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隨病情嚴重程度而上升或降低。T淋巴細胞屬于參與機體免疫功能的主要細胞,其主要通過分泌細胞因子調(diào)節(jié)體液免疫。而依據(jù)細胞表面抗原的不同,T淋巴細胞可為CD3+、CD4+、CD8+,依據(jù)功能區(qū)別則可分為輔助性T細胞(Th)、細胞毒性(Tc)及抑制性T細胞(Ts),其中,CD4+細胞指Th,而CD8+存在于Tc、Ts細胞表面。研究[9-10]發(fā)現(xiàn),Th細胞可分化為Th1、Th2細胞,而Th2細胞過度活化后,可誘導B細胞轉化為漿細胞,促使大量免疫球蛋白產(chǎn)生,形成免疫復合物,激活補體引發(fā)血管炎,同HSP發(fā)病密切相關。此外,CD4+T細胞可協(xié)助B細胞分化及產(chǎn)生抗體,CD8+T細胞則具備殺傷及抑制作用,二者通過各自產(chǎn)生的細胞因子對對方的發(fā)育活化進行交叉調(diào)節(jié),是相互制約的關系,二者的平衡異常屬于免疫介導性疾病組織損傷的重要因素。而HSP的主要發(fā)病機制為免疫系統(tǒng)功能異常紊亂,機體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數(shù)量的顯著降低,導致免疫抑制作用減退,其也是HSP患兒免疫系統(tǒng)失衡的關鍵原因,因此,HSP患兒的免疫系統(tǒng)功能紊亂同病情輕重程度相關。而關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與HSP之間的關系,本研究結果顯示,HSP患兒的CD8+T水平與HSP癥狀積分呈正相關;CD3+、CD4+、CD4+/CD8+水平則與HSP癥狀積分呈負相關(P<0.05)。提示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同HSP聯(lián)系密切,CD8+水平上升,CD3+、CD4+、CD4+/CD8+水平下降,則HSP患兒病情嚴重,因此,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可用于監(jiān)測HSP病情嚴重程度。
綜上所述,HSP患兒存在血清IgA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多及免疫系統(tǒng)紊亂現(xiàn)象,與HSP相關性較強,在HSP發(fā)病機制及病情進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檢測IgA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有利于臨床較為準確地評估HSP患兒病情嚴重程度,是有效的臨床檢驗指標,建議臨床可將二者作為HSP的特異性實驗室診斷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