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鋒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廣西 桂林 541214
引言:我國陶器歷史悠久,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xiàn)了陶制品,主要用途是盛器、食器、炊器,對人類文明發(fā)展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而現(xiàn)代陶瓷的設計多是以文化、藝術為主,將桂林山水色彩元素融入陶藝創(chuàng)作中,可使桂林山水之色彩美得到不同的展現(xiàn)與傳播,同時也能夠增加陶瓷的藝術美與自然美。桂林山水審美獨特,如何在其地域特色鮮明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值得探索研究。
桂林山水是廣西自然風光的典型象征(例圖1),也是中國山水的代表之一。[1]從美學方面來看,桂林山水的美學研究價值極高,廣西鮮明的地域特色讓桂林山水具備了獨特的藝術特點,比如桂林農耕生活的自然風光等;從物質資源方面來看,象鼻山、獨秀峰、駱駝峰等都是桂林山水元素中的重要部分;從非物質資源方面來看,山水精神最為典型,比如象山水月、漁舟唱晚等包含桂林山水神韻的詞語將桂林山水的魅力進行了充分展現(xiàn)。所以在提取桂林山水元素時,應當挖掘桂林山水的色彩美,以“山”、“水”為切入點,分別從物質資源與非物質資源兩個維度對其進行挖掘設計,然后將其運用到現(xiàn)代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中。
圖1 桂林山水景色圖(來自網(wǎng)絡)
描寫桂林山水的詩詞充分展現(xiàn)了桂林山水的自然美、人類的審美,同時也對自然美蘊含的文化屬性和人文色彩進行了發(fā)掘。綺麗的山水、桂海碑林的石刻等組成了桂林山水符號體系,使桂林山水的精神文化得到了傳承發(fā)揚。桂林山水之所以聞名天下,是因為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將桂林山水元素融入陶藝設計中,對陶瓷外觀實施情感化處理,借此激發(fā)觀賞者與使用者的情感共鳴,使桂林山水的美學特性得到傳播。
我國陶瓷制作文化發(fā)展至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其屬于一種特殊的藝術語言,借助設計者精妙的技術、工藝和理念,將陶瓷的泥性之美、釉色之美予以充分展現(xiàn)。而桂林山水元素的融入,為陶瓷作品打上了“中國符號”的標簽,使其成為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現(xiàn)代陶藝(如圖2)。在陶瓷設計中運用桂林山水元素,能夠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體會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提升陶瓷作品的藝術價值。
圖2 山水陶瓷花瓶(來自網(wǎng)絡)
中國哲學強調修身養(yǎng)性,中國文化注重精神境界,在“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下,人們認為人和自然界的萬物都能夠融為一體,這是中國古人將情感寄托給自然山水的主要原因[2]。將桂林山水元素融入現(xiàn)代陶瓷設計,可充分滿足人們寄情山水、暢游天地的情感文化需求,同時也能夠讓人們在繁忙的工作中感受自然山水的人文關懷,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享受片刻的放松,深刻體會古代文人墨客對桂林山水的熱愛,對至真至美的追求。
將桂林山水元素融入現(xiàn)代陶藝創(chuàng)作的設計思路如下:首先,從桂林山水文化中提取設計元素,并對其進行可視化處理,使陶瓷設計和桂林山水文化進行深度融合;其次,采取合理的設計方式,對陶瓷作品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增加陶瓷的文化內涵,提升陶瓷的文化價值。
桂林山水元素的提取和運用對陶瓷產品設計反映山水精神、內涵的效果有著直接影響??梢酝ㄟ^和桂林山水文化有關的信息資料中提取,比如名人傳記、碑帖詩文、歷史傳說等,之后結合現(xiàn)代設計的審美觀,利用現(xiàn)代CG 插畫的藝術方法予以繪制;或者對桂林山水文化元素予以探索分析再設計,將文化中獨特的符號特征、光影顏色進行提取,將抽象元素具象化設計。通過豐富多元的提取方式,得到各個類型的桂林山水元素,之后對其進行整合匯總、變形設計,并對其最終構成的圖案、形狀、色彩等予以認真仔細考究。結合桂林山水特點,在提取元素時需要注重精神、色彩、外形等方面,采取合理化方式對其進行設計,增強視覺審美性,確保視覺效果達到最佳。
比如:選擇桂林山水中較具代表性的山峰造型,如象鼻山,考慮到象鼻山真實的造型比較復雜,可簡化成抽象的幾何形狀,簡潔明快的造型可充分滿足現(xiàn)代人的審美需求。具體來說就是在提取桂林山水具象的山水造型元素時,將其復雜的輪廓予以簡單化處理,放大主體,摒棄不重要的細節(jié),只需保留其原型的神韻即可。
陶瓷的造型大多是曲線樣式,既美觀又各具特色。類型主要是茶具、食具以及花器,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其中茶具使用頻率較高,且茶葉也是我國文化中重要組成部分,和陶瓷地位不相上下。所以,在創(chuàng)作茶壺時,可運用桂林山水的外形當作茶壺造型,并利用反滲透、熱脹冷縮等原理制造出流水的景象,構建出動態(tài)化的桂林山水景色;杯具可選擇縮小化的竹節(jié)作為外在造型,此種植物造型可以更輕松地融入茶壺所營造出的山水意境中。在對食具類的盤子進行設計時,可仿照桂林山水的地形,中間稍稍凹陷,添加仿巖石的裝飾或者直接運用梯田地形作為裝飾,并將其設計成多個規(guī)模的食具?;ň邉t可運用桂林山的質地、紋路以及白色底色,營造桂林山水的靜態(tài)自然景象。
在清朝末期,淺絳彩陶瓷還沒有產生之前,裝飾是整個傳統(tǒng)陶瓷藝術的核心。古代的設計者在陶瓷藝術中付出了全部心力,才創(chuàng)造出了豐富多彩的陶瓷裝飾工藝。隨著歷史的不斷演變,人們的審美觀念、表達意識開始朝著自覺轉變,陶瓷藝術的實用性裝飾也慢慢變成獨立的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形態(tài)。將桂林山水元素運用于現(xiàn)代陶瓷裝飾中共有兩種形式,分別是:①雕刻。雕刻包括平雕與浮雕,結合桂林地形地勢、文化特色、風土人情等,通過平雕或浮雕將其刻畫在陶瓷表面,讓桂林山水和陶瓷作品融為一體。比如將桂林山石制作成茶壺的蓋鈕;將桂林山峰的形態(tài)通過浮雕的方式裝飾在餐具的外形上等。②國畫。凡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均有相同的特點,就是意象。意象是指通過主觀的思想和情感去看待分析事物,并采取夸張、抽象、變形等表現(xiàn)手法進行處理。運用國畫的方式營造桂林山水的意境,可以將其內涵、韻味、文化特色予以全面展現(xiàn)。而且國畫也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運用該表現(xiàn)形式可明顯增強陶瓷的藝術美與自然美。在陶瓷表面繪制完畢山水畫之后,需將其放置于高溫環(huán)境下進行燒制,在該環(huán)節(jié)要格外注意,繪制山水畫的顏料一定要具備較強的耐高溫能力,即便經過高溫燒制依然能夠保留其原有的鮮艷顏色,應用最多的是礦物顏料。此種顏料工藝較為復雜,需要經過砸碎、研磨等步驟方可使用,研磨后顏料的細膩程度和其在陶瓷表面的依附性息息相關,研磨得越細膩,依附性越強。最后添加適量水攪拌,成為顏料漿。在陶瓷上繪制山水畫時用的筆也要嚴格挑選,最好選擇以狼毛、鹿毛等材料制作而成的長鋒硬筆,這樣的筆凝聚性更強,繪制國畫也更加順滑。
陶瓷繪畫屬于早期的陶瓷裝飾技藝,主要是將繪畫這種藝術語言當作裝飾內容,利用獨特的工具在陶瓷表面進行描繪。和紙本繪畫相同的是藝術追求一致,比如文化內涵、繪畫形式等。和傳統(tǒng)陶瓷繪畫相比,現(xiàn)代陶瓷繪畫是在現(xiàn)代藝術與上個世紀陶瓷藝術浪潮等多個因素的影響下出現(xiàn)的,和我國現(xiàn)代化發(fā)展進程基本一致。山水元素在現(xiàn)代陶瓷繪畫中有著極為豐富的表現(xiàn)手法,設計者需要做的是將個人精神和作品意蘊予以充分融合,具體來說就是用理性的態(tài)度去研究分析現(xiàn)代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的可能性,用感性的精神追求山水畫的藝術形象。設計者在將桂林山水元素融入現(xiàn)代陶瓷繪畫中時,應當將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道德素質予以展現(xiàn),比如對陶瓷材料的了解、對桂林山水文化的認知、自身能力等,由此建立獨特的藝術語言。
對現(xiàn)代陶瓷繪畫創(chuàng)作而言,設計者的繪畫技能與文化素養(yǎng)至關重要。只有深厚的繪畫功底才能讓繪畫性語言躍于瓷上。山水畫主要是通過或濃或淡、或虛或實的線條,通過頓挫穿插等方式對山、水等景物予以勾勒描繪,再利用皴、擦、點、染等筆法繪制,這是紙上繪畫的基本流程。陶瓷繪畫可對其進行借鑒,使山水元素能夠成功融入陶瓷繪畫中。
桂林憑借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和秀麗的山水景色馳名中外,也為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了大量素材資源,很多藝術家慕名而來進行寫生創(chuàng)作。將桂林山水元素應用于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中,摹桂林山水之貌,現(xiàn)桂林山水之韻,感桂林山水之美,相信這樣的陶瓷作品會受到更多人的喜愛,也可以通過此宣傳桂林山水文化,推動陶瓷藝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