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娜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下,素質教育越來越成為教師關注的對象,學校通過開展一系列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塑造與時俱進的教學觀念,讓他們能夠運用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來對待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地端正自己的教學觀念,理清教學思路,制定出相應的教學方案,從而能夠將教學的重心轉移到生物實驗課程的內涵當中,繼而可以利用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教學特點,不斷豐富課程教學的內容。
【關鍵詞】高中生物;素質教學;課堂效率
引言
生物學科是對社會中一切生物現(xiàn)象進行研究的學科,高中作為學生成長歷程中的重要階段,其所包含的內容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當緊抓生物學科的特色,助力學生的成長。而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則為生物教師展開當前生物知識的講解提供了方向,所以,一線生物教師應當以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等內容,作為指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指南,使學生更加適應當前社會的發(fā)展需要,形成存在于社會之中的關鍵能力和核心素質。
一、布置課前的預習作業(yè),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一般來說,在每節(jié)課的課后我們都會給學生布置一些作業(yè),這些作業(yè)有的是讓學生復習今天課上所學過的內容,從而幫助學生鞏固和強化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使之深深鐫刻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明確而清晰的印象。有的則是布置預習性質的作業(yè),即讓學生自主預習下一課,標記出下一課的重點生物學概念,或者是不理解的生物概念和圖表等,有興趣的還可以做一些課后的生物練習題。但無論是課前的預習還是課后的復習,這個過程都需要學生自己獨立去完成,而通過這一生物學習的環(huán)節(jié),高中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就會得到有效的提升和發(fā)展。比如,在教學人教版必修三中的《生物群落的演替》一課前,我們就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內容,設計以下幾個課前預習問題,“其一,什么是群落的演替,它的主要標志和類型是什么?其二,生物群落的演替可否持續(xù)的進行下去,說一說它的具體原因?其三,是什么因素在直接影響著生物的群落演替?”如此,將這些預習問題布置下去,讓學生去自己查找學習資料,自己閱讀生物教材,自主理解生物學概念,可以詢問家長和同學幫助理解,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材料搜集能力,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方法,讓學生們可以逐漸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和束縛,讓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得到有效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
二、建立問題情境,發(fā)展理性思維
理性思維是指符合知識認識規(guī)律,具有一定邏輯性的思維,在生物課程的學習中建立理性思維,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暗含在生物知識當中的邏輯性,使得學生能夠立足于證據(jù)和邏輯推理的基礎上進行生物知識、生物問題的思索。因此,在目前的高中生物課堂中,教師可以結合生物知識向學生提出問題,促進課堂中問題情境的生成,使得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對生物內容的思索中,逐步發(fā)展理性思維。比如,實驗的開展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內在地指出了生物學科當中的邏輯性,因此,在《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的教學中開展實驗活動時,教師就可以圍繞原理、現(xiàn)象等內容,為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在邊操作邊思考中,逐步生成理性思維,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開展本次實驗活動,以便學生能夠在參與實踐活動的同時,實現(xiàn)思維的運轉,從而在探究問題中發(fā)展理性思維。
三、重視學生生物實驗,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生物教學僅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是不能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生物實驗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比例,有很大的教學作用。如在教學《細胞的基本結構》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堂實驗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他們分成幾個實驗小組,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來深刻理解和學習生物知識。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學習顯微鏡的基本操作,然后指導學生進行顯微鏡的實驗操作,通過觀察顯微鏡中的“細胞結構”來了解課文中所講解的“細胞”“細胞膜”“細胞器”“細胞核”等基本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具體關系。在這個實驗操作過程中,教師充分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生物知識思考能力,使學生能夠充分而深刻地理解所學的生物知識,最終實現(xiàn)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四、提升生物教師的綜合素質
為了培養(yǎng)高中學生核心素養(yǎng),滿足現(xiàn)代高中生物教學的需要,提升生物教學效果,全面提升生物教師的綜合素質勢在必行,需要從兩個方面做起:一方面,高中學校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條件,統(tǒng)籌生物教學資源,每年定期為生物教師進行專業(yè)的培訓,邀請生物教學專家進行線上或線下的講學,加強與生物教學專家的交流和學習,拓寬生物教師的視野;另一方面,高中生物教師應利用課余時間,積極主揮主觀能動作用,進一步加強生物知識內容的學習,利用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了解現(xiàn)代生物教學觀念和方法,有效地補齊自身生物相關知識的短板。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生物實踐課程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符合現(xiàn)代教育機制的發(fā)展需求,順應了當前教育體制改革下對教師的教學目標。由于生物課程具有多樣性、綜合性較強的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喪失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對學生生物知識水平的提高具有阻礙作用。而通過生物實踐課程的教學則是能夠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讓生物知識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對增強學生的好奇心理和學習興趣有一定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穎.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生物科學思維培養(yǎng)策略[J].花炮科技與市場,2019(01):131.
[2]曾剛.高中生物教學改革模式及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才智,2019(03):137.
[3]謝蓓.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