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婉君 涂建華
摘 要:研學旅行是中小學的必修課程,城市公園是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的天然場所。利用層次分析法選取研學價值和旅游價值等多項指標,構建城市公園的研學旅行價值評價體系,并對武漢市沙湖公園研學旅行價值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在選擇城市公園作為研學旅行場所時,首先應注重其研學價值,其次是旅游價值,同時還要考慮教學價值、開發(fā)條件、資源稟賦等重要因素;武漢沙湖公園有良好的研學旅行價值,適合作為研學旅行場所,但安全衛(wèi)生保障和景觀稀有性等方面有待加強。研究結果不僅可為后續(xù)中小學研學旅行課程的開展實施及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還可以促進中小學研學旅行高效開展。
關鍵詞:城市公園;研學旅行價值;層次分析法;評價體系;武漢沙湖公園
研學旅行是以中小學生為對象,以集體旅游為方式,將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1]研學旅行不同于課堂教學,其場所更加靈活多樣,如公園、科技館、博物館等都可以作為教學場所,但并不是單純地把教室移到戶外,而是將“學”和“游”結合起來,在旅游過程中實現(xiàn)教育目的。城市公園是城市的綠色開放空間,具有旅游休閑、生態(tài)保障、教育科普等重要功能[2]。而許多公園還未開展過教育活動,缺乏相關基礎設施;或是公園的資源稟賦參差不齊,未能和學校教學有效銜接,存在教學效果不明顯等問題。如何在城市公園中選擇最適宜的研學旅行活動場所,以便高效地開展研學旅行活動、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是當前研學場所選擇評價過程中需要探討的問題。
一、挖掘城市公園的研學旅行價值
2019年,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發(fā)布的《關于充分發(fā)揮各類保護地開展自然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利用各類自然保護地“積極探索開展自然教育工作”。城市公園作為自然保護地的主體,包含豐富的自然生態(tài)資源,蘊含巨大的教育利用價值,為學校師生提供了開展研學旅行的良好場所。近年來國內(nèi)學者對于城市公園的教育功能方面的研究文章較為豐富。閆淑君闡述了城市公園實現(xiàn)自然教育的途徑和內(nèi)容體系[2];陳麗紅研究了河北承德丹霞地貌國家地質公園中蘊含的地理學意義[3]。但這些研究成果都側重研究公園的教育功能及意義,未能將城市公園作為研學旅行場所進行評價研究。開展研學旅行需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單純以教育價值為依據(jù)并不能科學指導學校師生合理選擇研學場所。研學場所規(guī)劃建設的不足,將直接影響實際教學效果,而現(xiàn)有的對于研學旅行場所選擇和評價也多停留在定性層面,缺少較為詳細的量化評價標準。
因此,在我國大力開展自然教育工作及研學旅行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本文基于層次分析法構建一套城市公園的研學旅行價值評價指標體系,并以武漢沙湖公園為例進行實證分析。其結果可以指導研學旅行的場所選擇,也可為研學活動提供有效反饋,并為后續(xù)中小學研學旅行課程的開展及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以促進研學旅行活動能夠科學高效地展開。
二、構建城市公園研學旅行評價體系
1.指導思想
多學科交叉融合:將兩門或者多門學科的知識滲透融合,在課堂中不再只局限學習單一學科的知識,更加強調知識與技能的融會貫通。新時代人才需要知識和方法的綜合性培養(yǎng),教學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能的過程,還應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境適應、知識遷移和人際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研學旅行要依靠學科內(nèi)容展開,同時在實施過程中又可以融合多學科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能力的高效模式。因此其場所選擇也不再局限于某一學科知識,而是更加強調環(huán)境中多學科知識的兼?zhèn)淙诤?,能開展多方面的活動且能進行高效教學。
認知發(fā)展理論: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在個體的發(fā)展過程中,知識是由個體通過自身已有的認知結構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而構建形成的。即知識的形成不是靠外界強行灌輸,而是與已有的知識產(chǎn)生聯(lián)結之后,個體才可慢慢獲得形成新的知識。這給教師開展研學旅行提供了兩個啟發(fā):一是研學旅行活動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充分地參與活動,才可以在實踐中增長其知識和能力;二是選擇研學場地時,外界的知識信息應明晰易懂且接近學生的知識接受水平,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及其最近發(fā)展區(qū),合理選擇教學媒介及安排教學內(nèi)容。
2.建構指標體系
以《研學旅行服務規(guī)范》(LB/T 054—2016)和《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17)等相關文件為基礎,結合文獻成果及實地走訪資料,將城市公園研學旅行價值的評價指標分為研學價值和旅游價值兩個部分[4-5]。其中,研學價值包括歷史價值、科學價值、教學價值、文化價值、情感價值五個方面,可以細分為更詳細的14個次級指標;而旅游價值則包括資源稟賦、開發(fā)條件、環(huán)境價值三個方面,可細分為11個次級指標。根據(jù)層次分析法,將指標體系由高到低劃分為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因子層四個層級,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并進行相關指標解釋(表1)。
3.確定指標權重
評價體系中指標權重的大小反映了該指標因子的重要程度,直接影響最終評價結果。城市公園的研學旅行價值評價中同時包含有對公園資源的定性描述和價值評價的定量分析,選用層次分析法計算出指標權重值,保證了研究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以問卷形式邀請17位地理學、教育學、旅游學專家及中小學教師對25個評價指標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判斷,利用1~9標度法對同一層次的各指標因子進行定量分析,構造出各層級的判斷矩陣。專家打分難免會出現(xiàn)主觀性誤差,為了保證打分結果的客觀性,需要對各指標因子進行一致性檢驗。最終得出各指標權重表(表2)。
4.結果分析
由最終的權重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在準則層中研學價值權重(0.582 5)大于旅游價值權重(0.417 5)。研學旅行實質上是一種教育教學形式,在選擇研學場地時仍須首先考慮其教育功能,以培育和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不應為了旅游活動而偏頗了教育的本質目的。在指標層中教學價值、開發(fā)條件和資源稟賦的權重值分別為0.192 8、0.188 9、0.128 8,是對城市公園研學旅行價值影響最大的三個因素。教學價值是考慮到研學旅行課程要進行教學這一根本目的;開發(fā)條件是考慮到研學旅行活動具體實施的可行性;資源稟賦是公園景觀本身具有的優(yōu)勢特點,研學旅行活動則可依據(jù)景觀資源來導入展開。
仔細分析其中教材相關性、教學示例、文化氛圍、安全衛(wèi)生保障等指標所占比重較大,均在0.05以上。這說明城市公園中的資源與學校教育銜接得越好、教學環(huán)境越適宜、公園的安全保障設施越完善,則越適合作為研學旅行的場所。任何形式的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旨在提高學生的學識、實踐等能力,研學場所蘊含的知識應該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并與教學內(nèi)容相契合,能轉化為適宜的教學案例,另外,教學活動需要依靠可靠的教學媒介方可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同時,校外教學的形式不同于課堂教學,不穩(wěn)定、不可控的因素更多,需要高度防范安全隱患,學校應當保障好每位學生、教師的人身安全。因此城市公園應著重從以上幾個方面加強建設,以便更好地發(fā)揮其研學旅行價值,為中小學師生開展研學旅行提供更多的場所選擇。
三、武漢沙湖公園實證研究
1.沙湖公園概況
本文選擇武漢市沙湖公園為例進行實證分析。沙湖公園位于武漢市中心城區(qū),周邊有行政、商業(yè)和教育等各類用地,是武漢市最大的城中湖公園,總面積約為377公頃,陸地面積(包括島嶼)約為98.26公頃。沙湖公園共劃分有5個主要功能區(qū),分別為歷史人文區(qū)、市民休閑區(qū)、文化藝術區(qū)、生態(tài)濕地區(qū)、森林運動區(qū),涵蓋了多種人文和自然景觀,在提供休憩空間、美化環(huán)境的同時,也蘊含著巨大的教育價值。
2.評價檢驗
針對上述擬定的評價指標體系設計調查問卷,共邀請了96位中小學教師、地理學專家、旅游業(yè)專家以及中學生等相關人員,并在實地調研或了解相關資料的基礎之上進行評估。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設計不滿意(1分)、較不滿意(2分)、一般(3分)、較滿意(4分)、滿意(5分)五個賦值標準,可得到每一個指標的評價結果及城市公園的研學旅行價值最終評分。同時將所得結果劃分為五個等級:優(yōu)秀(4.5~5],良好(3.5~4.5],一般(2.5~3.5],差(1.5~2.5],很差(0~1.5]。
3.結果分析
根據(jù)問卷收集到的評分結果求平均值,得到各指標的評價結果(表3)。
武漢沙湖公園的研學旅行價值的綜合評分為3.700 3,屬于良好級別,說明沙湖公園適合作為研學旅行場所。綜上所述,沙湖公園的研學價值較突出,旅游價值略顯不足,仍有部分待改進的空間。
從研學價值的評價結果可得,沙湖公園的教育活動評分較高,等級為優(yōu)秀。沙湖公園中已經(jīng)具備開展教學活動的相關措施和活動模式,推出“公園大課堂”活動,創(chuàng)建了“在游園中學習”的活動模式,充分體現(xiàn)了公園作為公共空間的教育功能。沙湖公園是武漢市以古典園林形式修建的歷史文化城市公園和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友善文化主題公園,旨在以歷史文化為背景傳遞友善價值觀,注重人文歷史文化的傳播,且園內(nèi)有濕地、森林及眾多動植物景觀,都是良好的教學案例,配備有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學生在趣味中開展研學過程,效果更佳。但公園更注重人文性,科學性相對較弱,同時修建年代較近,缺少較為著名的歷史事件或人物展示,民眾崇拜感欠佳。
從旅游價值的評價結果可知,道路交通條件為優(yōu)秀。武漢市為湖北省的省會城市,是全國交通樞紐中心,交通通達度高;同時沙湖公園位于武漢市中心城區(qū),交通便利;公園內(nèi)部有環(huán)湖綠道,路線簡單、道路平整寬闊,且有沙湖大橋橫亙湖面,連接湖的南北兩岸,游覽方便。資源要素種類、游憩配套設施、適游時長、休閑價值、美學價值均為良好,而資源稀有程度、資源規(guī)模狀況、安全衛(wèi)生保障、旅游環(huán)境容量和生態(tài)價值均為一般。主要受制于沙湖公園面積較小、濕地區(qū)生態(tài)脆弱,不宜承載過多的人流量、不適宜作大型研學場所。園內(nèi)的植物景觀和種類及規(guī)模一般,稀有性較弱,且園區(qū)內(nèi)的安全設施建設和醫(yī)療服務設施等有待完善。
四、結論與討論
研學旅行作為一種全新教學方式,理應需要相應的評價體系以給予客觀準確的反饋,也需要對城市公園的價值做出合適的評價。本文在搜集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篩選出影響城市公園研學旅行價值的評價指標,分為研學價值和旅游價值兩個方面,其中教學價值和開發(fā)條件是影響研學旅行價值的兩個主要因素。其次,利用層次分析法構建城市公園的研學旅行價值評價指標體系,并進行了實證檢驗。運用此評價體系對武漢市沙湖公園的研學旅行價值進行評價,較為客觀地反映了各因素的價值,總體評價結果為良好,表明該公園適合作為研學旅行場所。評分結果與公園實際情況吻合,評價指標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
本文也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在評價指標因子的選擇上還可進一步優(yōu)化完善。隨著研學旅行活動的不斷發(fā)展,其評價體系也將不斷完善,將來的研究可以從更多方面去探索,將影響因素考慮得更全面,保障研學旅行的質量,以促進研學旅行活動有效展開,承擔起發(fā)展學生能力素質的重任。
參考文獻:
[1] 國家旅游局.研學旅行服務規(guī)范[EB/OL].(2017-01-10)[2021-05-16].https://www.youxue.com.cn/xinxi/html/2017/5/911.htm.
[2] 閆淑君,曹輝.城市公園的自然教育功能及其實現(xiàn)途徑[J].中國園林,2018,34(05):48-51.
[3] 陳麗紅,張璞,武法東,等.河北承德丹霞地貌國家地質公園地質遺跡景觀及其旅游地學意義[J].地球學報,2015,36(04):500-506.
[4] 劉春燕,李兆智,毛端謙.基于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廬山自然地理研學旅行設計[J].地理教育,2019(03):55-57.
[5] 李福,劉明婭,羅文攀,等.“黔山秀水”研學旅行課程設計與實施[J].地理教育,2020(09):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