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詠鑫 楊 軍
(渤海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眲趧釉谌祟惏l(fā)展的歷史長河中,是最美的一種活動形式。人類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文化和各種商品。換句話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社會的歷史文明。小學生必將成長為國家未來建設的主力軍,成長為民族未來發(fā)展的推動者。他們對勞動的理解和觀點,不僅關系到他們的成長,而且影響著未來形成的相關社會風氣。對此,對小學生勞動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勞動觀念淡薄,既體現(xiàn)在老師、學校管理人員身上,同時又體現(xiàn)在家長的觀念上,在入學教育的推進下,很多教師只注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忽視學生在勞動教育上的問題,家長們錯誤地設定了孩子們的教育目標,重視考試成績和班級中的名次,而一切有關勞動的事務卻由家長全權代勞。
雖然小學生本身對勞動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不少學生也有正確的勞動觀念,但對勞動技能的掌握不高,對勞動知識的掌握不夠。在采訪中,大多數(shù)小學生表示,他們愿意幫助父母做一些家務。然而,許多學生解釋說,沒有幫助父母做家務的原因是沒有太多的樂趣并且還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一些學生甚至說,家務本身是大人的本職工作,他們不會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他們必須要學習,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對于學校勞動教育的課程觀,大部分小學生認為勞動教育比較重要,但與數(shù)學和語文等學科相比,重要性相對就變得較低。一些小學生認為勞動課有也可以,沒有也可以,這就是所謂的寫作業(yè)課,勞動課在他們看來就是用來完成自己的作業(yè)。由于家長不重視勞動教育,小學生做家務勞動的意識很淡薄,勞動量也遠遠不夠。在家長眼里,孩子們的主要任務是把與中考、高考相關的學習列為重點。也有很多人認為勞動教育是沒有未來的,所以,學生們?nèi)狈τ嘘P勞動教育的實踐機會,缺乏勞動的相關經(jīng)驗。在學校校長和老師的眼中,他們認為只有升學率才是最重要的。在采訪中,大部分的學生們認為班主任老師在班級里是核心,因此文化課的學習是最重要的。因為在考試中,最重要的是語文和數(shù)學兩個學科,所以勞動這門課程并不重要。也有很多不想勞動的纖弱的“少爺”和“公主”,只要語文、數(shù)學成績優(yōu)秀,就會深受班主任的喜愛,學校管理人員也從來沒有關心過勞動課的發(fā)展,很多勞動課的時間被占據(jù)。從勞動課的時間表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勞動教育現(xiàn)在得不到任何的重視,也得不到良好的發(fā)展。[1]
勞動是小學生成長發(fā)展的需要,也是21世紀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一方面,家長們擔心孩子會在做家務的時候受傷或者感到疲勞,因此就主動把家務勞動的擔子背到了自己的肩膀上,讓孩子失去了很多學習鍛煉的機會,導致孩子們養(yǎng)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逐漸變得懶惰自私、怕苦怕累,對他人的依賴,獨立、自理能力嚴重不足,在學校里的班級衛(wèi)生、宿舍衛(wèi)生從來不愿意主動參與,最后對孩子們的勞動習慣造成嚴重缺失。這種對孩子的溺愛導致了勞動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使得勞動最美麗、勞動最光榮的價值觀念徹底被弱化,學生喪失了辛勤勞動、自力更生的品質。另一方面,一些家長把孩子的主業(yè)定義為讀書、學習,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名次,家庭事務方面都不讓孩子參與,目的就是讓孩子能夠“一心只讀圣賢書”,以考高分為目標。久而久之,家長不關注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也不給孩子勞動的機會,學生本身對此也缺乏關注,所以造成孩子們的勞動意識缺乏,也就出現(xiàn)了一些孩子不會勞動、不愛勞動的現(xiàn)象。
小學生最基本的日常工作都是由父母安排的,尤其是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的小學生都說他們根本不需要做任何家務。同時,大部分的孩子只知道家里的家務勞動,沒有受過專業(yè)的勞動教育,這種情況是比較嚴峻的,會導致孩子只是片面地去了解勞動教育的相關知識。
但是在學校,勞動教育的形式化越來越嚴重,很多小學生在學校接受有關勞動的知識——聽勞動課是唯一方法。另一方面,勞動課是教師閱讀教科書上的內(nèi)容,學生在下面進行自學。很多情況下,是沒有全職的勞動教師或其他的勞動代課教師。勞動教育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教授理論知識與進行社會實踐。對于勞動教育來說,沒有相應的準確的評價方法。學校也給學生提供了很多實踐機會,最常見的勞動實踐就是參與日常清潔和定期清潔活動。
小學的勞動教育課程一般不在議事的日程上。學校沒有計劃,除非他們自己做出相應的要求。做什么,做多少,怎么做,沒有評價的標準就會選擇不做,如果做的話就處于無序狀態(tài)。我們所常說的社會實踐課是清除垃圾,整理桌子和椅子,僅此而已。簡單而枯燥的勞動形式,狹窄而有限的勞動場所,缺乏詳細而恰當?shù)膭趧佑媱潱瑧搹哪睦镩_始滲透勞動的觀念,如何開展勞動教育,以及怎樣評價勞動教育,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思考的真正棘手的問題。[2]
1.以家庭教育為依托,轉變家長對勞動教育的觀點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學校教育與家庭環(huán)境占有主要的兩大模塊,不僅僅是學習教育,家庭的環(huán)境對學生的成長發(fā)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許多家長認為學生從勞動中學不到高深的知識,因此他們忽視勞動的相關技術教育。我們利用學校的家長會、專家講座、多媒體技術以及“智慧父母”課堂,轉變家長的教育理念,幫助家長樹立嶄新的勞動課程觀,使他們認識到勞動教育是一門重要的課程。這門課程既能夠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讓學生勤儉節(jié)約,誠實負責,遵守紀律,熱愛公共器物,珍惜勞動成果,培養(yǎng)學生具有團結合作的品質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勞動習慣,為個人未來成長、發(fā)展“扣好第一??圩印薄?/p>
2.以各方位多元融合為起點,助力家庭之中的勞動教育[3]
家長與學校應該在學生的勞動教育上達成共識,多角度融合,形成密切的合作關系。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在“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我們發(fā)起了以“我是小主廚”為主題的勞動教育活動。老師、家長和同學們一起完成了一道菜的制作,從包餃子、做蛋糕到做川菜,通過在線展示和交流,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通過教育與娛樂相結合的形式,拉近了老師、學生、家長之間的距離,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3.家校共同攜手互助,踐行家庭生活勞動教育
我們建立多元的家校溝通形式,形成家校共育的有效合力。其中,特別針對一年級的新生,先讓學生觀察爸爸媽媽在家里都做過哪些家務勞動,哪些是學生能獨立完成或在家長的幫助下能夠完成的,從而制定自己的一周家務勞動計劃表,每天準備做什么家務勞動,做得怎么樣。中學生要做洗碗、擦地板、整理衣柜、清掃餐桌等家務勞動。高中生要學習簡單的料理、整理房間、移植植物等家務勞動。[4]
在教育領域內(nèi),課程是實現(xiàn)教學全面發(fā)展目標的主要途徑,然而單一的課程教學難以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只有讓學生親身體驗社會、生活及大自然,才能切實激發(fā)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具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例如,最近比較熱門的“開心農(nóng)場”。開心農(nóng)場是利用校園周圍20多畝土地開發(fā)的綜合性學習探索和體驗區(qū)。它是一種全面的教育,突出了勞動教育承載的生命教育的內(nèi)涵。開心農(nóng)場工程承包責任制,分為責任區(qū),實行班級日常管理和維護。每個年級都有自己的課程?!靶聞趧咏逃迸c學科課程有機地統(tǒng)整、融合,形成“新勞動教育”特色課程群。每學期都設一周作為“新勞動教育”主題周,開展教學活動。
1.社會公益——助推勞動教育的實踐
有關公益的活動必須符合學生的發(fā)展需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社會公益活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工作的平臺,幫助他們參與社會和服務社會,而且還給學生帶來了工作的快樂,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意識,鍛煉了學生的工作意愿,樹立了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人生觀和社會觀。[5]
2.社會實踐——勞動教育的肥沃土地
勞動教育的沃土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為勞動教育提供保障。我們開展了一系列以“樂學”為主題的研究學習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采茶、沏茶和品茶,親身體驗勞動的樂趣,團隊成員共同努力,突破障礙,最終完成突破障礙的任務。只有愿意去做,相互配合,努力工作,這些勞動精神正是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學生只有充分吸收社會實踐中的養(yǎng)分,才能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和“社會依靠大家”的勞動價值觀。
我們要以學校為主導,以家庭為基礎,以社會為動力,加強對勞動教育的研究,不斷改善勞動教育方法和組織形式,提高勞動教育的效果。在對孩子的管理下,要注重改變保姆式的教養(yǎng)方式,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主動保持孩子個人的書包和房間的清潔。教師要多與家長溝通,發(fā)放“家庭參與卡”,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現(xiàn),如孩子每周掃多少次地、洗多少衣服等。學校為了讓家長更全面了解子女在學校的表現(xiàn),應舉辦更多相關的親子活動,例如親子一起植樹和除草活動。
在新時代的社會背景下,勞動教育不再是孤立的教育形式,要實施勞動教育,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形成有機整體,形成獨特的學校勞動教育模式,不斷豐富勞動教育的意義。因此,“勞動是最光榮的,勞動是最高尚的,勞動是最偉大的,勞動是最美麗的”的觀念要深入小學生的內(nèi)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