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華明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 外語學院,北京 100029)
近年來,中國國內(nèi)電影市場持續(xù)向好,影片數(shù)量不斷增加,影片質(zhì)量也逐步提升。然而,中國電影在海外市場卻沒有呈現(xiàn)同樣的趨勢,除了類型單一、文化貿(mào)易壁壘以外,文化差異導致的文化折扣現(xiàn)象也是主要原因。調(diào)查顯示,電影對白和字幕翻譯是外國觀眾理解中國電影的主要憑借,而電影翻譯是中國電影走向國際的重要瓶頸。[1](P148)
徐克執(zhí)導的《狄仁杰》系列電影先后在法國公映,受到法國媒體好評,延續(xù)了徐克電影在法國的高口碑,其中高質(zhì)量的電影翻譯功不可沒。優(yōu)秀的電影翻譯能夠提高海外觀眾對中國電影的接受度,減少文化差異帶來的理解困難。本文以翻譯目的論為指導,以《狄仁杰》系列電影的法譯字幕為例,分析譯者采用了何種翻譯策略來傳遞電影中的文化要素。
德國翻譯學家維米爾(Vermeer)的翻譯目的論認為翻譯是一種目的明確的行為,翻譯目的決定翻譯策略。翻譯不再被視為單純的語碼轉(zhuǎn)換,而是一種跨文化交際行為,譯者扮演的是不同文化的協(xié)調(diào)者的角色。
維米爾指出,翻譯要遵循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忠誠原則,其中目的原則最為重要。翻譯的評判標準不再是單純的對等,而是譯文是否充分實現(xiàn)了預期目標。譯者應當有權(quán)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適當偏離源語文本的語義,從新的視角以動態(tài)方式呈現(xiàn)源語文本的意指,創(chuàng)造出一個全新的目的語文本。
與傳統(tǒng)翻譯相比,電影字幕翻譯的目的性更強,即讓觀眾無需花費多余精力,在不經(jīng)意間就能理解電影內(nèi)容,實現(xiàn)娛樂效果最大化。電影字幕是典型的視聽文本,受到嚴格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字幕必須在有限的銀幕空間內(nèi),與快速變換的音畫同步;同時要有恰當?shù)臄嗑洌o觀眾足夠的閱讀和理解時間。字幕在畫面上出現(xiàn)的符號數(shù)目也有著嚴格限制,既要完整呈現(xiàn)臺詞信息,又要精煉濃縮,符合語言經(jīng)濟原則,否則會占據(jù)畫面太多空間,影響觀感。此外,“字幕翻譯的主宰者是情境語境,通常一字一詞就可決定翻譯的成敗”[2](P105)。字幕的風格必須與畫面人物的身份、所處的情境相吻合,呈現(xiàn)出電影對等的風格和文化內(nèi)涵,在保留語義信息的基礎上,體現(xiàn)目的語社群的文化意象。[3](P104)
目的論的“連貫原則”強調(diào)譯文必須能夠被目的語受眾所接受,在目的語文化中有一定的實際意義。譯者必須考慮受眾的心理預期、文化背景等因素,選擇恰當?shù)姆g策略,保證譯文文本內(nèi)部的連貫。目的論的“忠誠原則”則指譯者必須忠于源語言和目的語,譯者要保證譯文的可理解性,消除目的語受眾的理解障礙,擴大受眾群體。
簡潔與自然是對電影字幕翻譯的基本要求。從語言角度來看,譯者必須根據(jù)語境對電影臺詞進行適度刪減或補充,讓字幕符合目的語的語言表達習慣。字幕翻譯還追求自然,既要最大程度地保留源語言的信息,同時也要擺脫它的束縛,避免“翻譯腔”。
電影字幕具有可調(diào)整性。很多情況下,受時間和空間所限,目的語無法將源語文本完全轉(zhuǎn)譯。當源語文本具有目標觀眾不太了解的文化知識,或者源語的含義過于復雜而無法用簡潔的方式譯出,亦或是為了減少文化沖突,譯者必須提取關(guān)鍵信息,必要時采取轉(zhuǎn)譯、簡譯甚至不譯等策略,對源語言文本內(nèi)容進行調(diào)整。
電影翻譯是典型的跨文化活動,源語中的文化要素極可能在目的語中找不到對應,加上空間、時間等技術(shù)層面的限制,如何有效傳遞源語言中的文化信息是譯者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電影字幕的譯者需要發(fā)揮更強的主體性,即“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4](P28)。譯者在處理電影源語的過程中,必須進行適當推理,對信息進行刪減。此步驟完成后,譯者需要對目的語觀眾的認知語境作出預測,推斷出兩種語言和文化之間存在的認知差異,根據(jù)語境對譯出的字幕進行取舍。
我們可以將電影中的文化要素分為三種,第一種是跨文化類文化要素,即源語言觀眾和目的語觀眾都了解的文化要素;第二種是微觀類文化要素,即目的語觀眾即便不了解也不影響理解的文化要素;第三種是單一類文化要素,即源語言觀眾知道,但目的語觀眾完全不了解的文化要素,這種文化要素帶來的翻譯挑戰(zhàn)最大。美國學者Bendus將文化要素具體分為地理、歷史、社會、文化四大類,基本可以涵蓋電影翻譯中遇到的不同文化要素[5]。
《狄仁杰》系列電影融合了古裝歷史片、奇幻片、懸疑片、動作片等類型的特征,因此電影中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文化要素,主要涉及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古代建筑、文化習俗、司法體系、宗教哲學等。片中人物的言語也因各自不同的身份而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特征,例如大唐帝后、高官將領、江湖術(shù)士、民間百姓、佛教僧侶等人物的語言各具特色。《狄仁杰》系列電影故事發(fā)生在武則天奪取帝位前后,這一時期佛教大興,因此該系列中出現(xiàn)了較多與佛教相關(guān)的文化要素,其中第三部《狄仁杰之四大天王》更是凸顯了影片的佛教文化元素。
《狄仁杰》系列電影的文化元素滲透在電影文本之中,“成為情節(jié)進展和細節(jié)設計的內(nèi)驅(qū)力”[6](P75),給字幕翻譯帶來了難度極高的挑戰(zhàn)。然而,譯者在充分了解中國和法國的社會文化的基礎上,發(fā)揮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用了歸化為主、異化為輔的翻譯策略,較好地完成了任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文化詞語的內(nèi)涵,方便了觀眾理解。
電影片名是觀眾最先接觸的電影信息。中文電影片名往往有一種朦朧意境,西方電影片名則傾向于傳達明確的電影信息。譯者在翻譯時必須向目的語觀眾的語言和文化靠攏,簡明扼要地揭示出電影主題,激發(fā)觀眾的觀看欲望[7](P147)。
《狄仁杰》系列電影的法譯片名分別為:Détective Dee I : le mystère de la Flamme fantme(回譯:狄偵探I:鬼火之謎),Détective Dee II: la légende du dragon des mers(回譯:狄偵探II:海之龍的傳說),Détective Dee III: la légende des rois célestes(回譯:狄偵探III:天王傳說)。
在法語片名中,狄仁杰的姓前加上了détective(偵探)一詞。荷蘭著名的漢學家、小說家和外交官高羅佩(Robert Hans van Gulik)在20世紀50年代出版了《大唐狄公案》(Celebrated Cases of Judge Dee),后被譯成法語、德語等十幾種語言,在西方取得巨大影響,狄仁杰成為西方人眼中媲美福爾摩斯的偵探人物。因此,法譯片名將“狄仁杰”替換為Détective Dee(狄偵探),符合法國觀眾的文化認知語境,點出了本片的類型,同時mystère(秘密,神秘)、légende(傳說,傳奇)為影片增加了神秘色彩,能夠吸引特定的觀眾群。
例1中文:媚娘,你怎么會有如此想法?為了你,朕不惜得罪三朝元老。
法語:Madame, comment pouvez-vous avoir de telles pensées? Pour vous, j’ai mis fin à des traditions séculaires.
電影中出現(xiàn)的大部分人名,例如“狄仁杰”“尉遲真金”等均為音譯。唐高宗李治在電影中多次用“媚娘”來稱呼武則天,這是武則天在14歲入宮時唐太宗賜給她的名號。若音譯為Mei niang,對中國歷史不了解的法國觀眾必定一頭霧水,不知所云;chérie(親愛的)或impératrice(皇后)都不符合李治的皇帝身份。Madame是法國國王對王后、公主或貴婦的尊稱,用在此處比較符合法國觀眾的語言文化背景。此外,“寡人、朕”是古代君主對自己的謙稱,“卿”是君王用來指代近臣的稱謂,為了便于法國觀眾理解,譯者根據(jù)具體的人物,將其改譯為普通的人稱代詞je(我)、vous(您)。
例2中文:尚請國師明示。
妖人逆行,皆因太白星離宮八年,身陷囹圄,尚未歸位。
法語: Pourriez-vous être plus précis, Grand Prêtre?
Ils se permettent de mal agir car Vénus a quitté cette demeure depuis huit années. Elle est détenue et ne retrouve pas sa place.
“國師”是中國古代帝王賜予佛教、道教等德學兼?zhèn)渲呷说姆Q號。譯者采用替換法,將其譯為le grand prêtre(大祭司),符合法國觀眾的文化認知語境?!疤仔恰笔侵袊糯鷮鹦堑姆Q呼,在道教傳說中,太白星?;頌槿?,奉玉帝之命監(jiān)察人間善惡。電影中的太白星指的是狄仁杰,譯者將“太白星”譯為Vénus(金星;維納斯),兩個名詞的物理所指雖然相同,但文化內(nèi)涵卻并不一樣,觀眾可能會產(chǎn)生誤解。
例3中文:找個煙花女子來做文章,這幫老臣又不知在打什么主意。
法語: Quelle histoire pour une simple fille de joie! Je suppose que nos chers ministres ont de sombre projets.
武則天對大臣尋找年輕女子獻祭龍王之事非常憤慨。人們常使用一些委婉語來代稱一些忌諱直言的人或事物,“煙花女子”和“花魁”就是此類。譯者分別將其譯為fille de joie和courtisanne,此二者也是法語中對“娼妓”的委婉表達,實現(xiàn)了意義與功能的雙重對等。“老臣”指的是任職時間比較長、贏得眾人尊敬的大臣,但武則天口中的“老臣”卻是始終反對她稱帝的,法語譯文chers ministres(親愛的大臣們)中的形容詞chers生動地表達了武則天話語中的諷刺意味。
例1中文:不過大理寺往后要仰仗金吾衛(wèi)多方協(xié)助。
法語:Notre temple aura besoin de la garde impériale pour plus d’une raison.
《狄仁杰》系列電影中出現(xiàn)了“大理寺”“金吾衛(wèi)”等眾多文武官職名稱。狄仁杰的官職為大理寺卿,“大理”本是司法審判長官的名稱,自漢代起,九卿的居所稱為“寺”,到了北齊年間,“大理”附加“寺”字,作為官署名稱,“大理寺卿”為官名。譯者將“大理寺”譯為le Temple suprême略有不妥,雖然temple(寺廟,神殿)一詞在西方語境中也有圣殿騎士團之意,但與原文并不相符,la Cour suprême(最高法院)更符合歷史事實?!敖鹞嵝l(wèi)”是唐朝的官署名,譯者將其意譯為la garde impériale(皇家衛(wèi)隊),指明該官署的職責為“護衛(wèi)皇室”,降低了法國觀眾的陌生感。
例2中文:稟告天后,正進場的是云麾將軍姚易,率領來自隴州的彍騎兩百,番上勤王,緊接其后的是左金吾將軍丘神績,率左右街典六百,執(zhí)禁護主。
法語:Votre majesté, se présente devant vous le général Yao, à la tête de deux cents cavaliers, tous au service à votre majesté. Derrière lui vient le général Qiu avec six cents hommes chargés de protéger les cérémonies officielles.
回譯:陛下,來到您面前的是姚將軍,他率領騎兵兩百,皆為您效力。隨后而來的是丘將軍,率六百人保護典禮儀式。
電影中出現(xiàn)的許多官職名稱在法語字幕中被簡化甚至略去,例如例2中的“云麾將軍”“彍騎”“左金吾衛(wèi)”“左右街典”均為唐代軍隊中的官職。在譯文中,這些官職均被省去,兩位將軍也僅保留姓氏,這種策略體現(xiàn)了電影翻譯與傳統(tǒng)翻譯的不同特點。考慮到字幕的時間與空間限制,以及無法加注的特征,為了方便觀眾理解,不影響劇情的文化細節(jié)可以被簡化、省略甚至重組。
例1中文:洛陽城表面平靜,實際暗潮洶涌。
法語:Luoyang, la capitale, abritait un vaste complot.
和電影中大部分地名一樣,“洛陽”這個地名,譯者采用了音譯。由于法國觀眾對中國古代歷史的了解有限,很可能并不知道洛陽曾是唐代都城,因此譯者補充了la capitale(都城)這個信息點,有利于法國觀眾對劇情的理解。
例2中文:此為“亢龍锏”,乃星宿隕鐵所制,堅逾金石。
法語:Que vous soit remis Dragon docile, forgé dans le métal d’une météorite, plus dur que l’acier.
“锏”是中國古代常見的冷兵器。“亢龍”出自《周易·乾》:“上九,亢龍有悔”,意在勸導身居高位之人要戒驕,否則會失敗后悔。由于歐洲沒有“锏”這種冷兵器,所以譯者將“亢龍锏”譯為Dragon docile,省略了“锏”一詞。然而,Dragon一詞在東西方語境中的意義不同,西方常把dragon視為邪惡和災難的象征,中國的“龍”則是美好、莊嚴的代表?!翱糊垺敝傅氖呛蠡诘凝?,Dragon docile的字面意思是“順從的或馴服的龍”,文化意義大不相同。
例3 中文:亡者賈公頤,字進之,從四品,太中大夫,工部侍郎,庚寅年桂月十七未時,于通天浮屠內(nèi)無故自燃,化成焦灰。
法語:La première victime est Jia Jinzhi, l’ordre du quatrième rang occupant le poste du ma?tre d’oeuvre sur le chantier. Le dix-septième jour du huitième mois de cette année, à deux heures de l’après-midi, son corps prend feu sans cause apparente.
回譯:第一名受害者為賈進之,四品官員,任工地監(jiān)工。今年8月17日下午兩點,身體無故自燃。
由于《狄仁杰》系列電影的故事發(fā)生在中國古代,因此電影中出現(xiàn)了許多的古代文化專屬詞語,譯者必須考慮目的語觀眾的理解,對文化信息進行重組。在句法層面,譯者使用了同位語、現(xiàn)在分詞等結(jié)構(gòu),把中文的流水句變成了句法結(jié)構(gòu)嚴密的法語長句。在詞匯層面,“賈公頤,字進之”被縮略為Jia Jinzhi(賈進之),“太中大夫,工部侍郎”這兩個官職被省略,取而代之的是occupant le poste du matre d’oeuvre sur le chantier(任工地監(jiān)工),這是譯者根據(jù)電影情節(jié)進行調(diào)整的結(jié)果。此外,譯者將“庚寅年”“桂月”“未時”譯為符合現(xiàn)代觀眾理解的具體時間,便于觀眾理解。在意義層面,譯者增加了la première victime(第一位受害者)這個細節(jié),體現(xiàn)了以觀眾為導向的翻譯策略,避免觀眾因為人物切換而無法理解劇情。
此外,“江湖”多次出現(xiàn)在影片中,在大多數(shù)臺詞中,“江湖”都是一個虛無的武俠概念,就連中國觀眾也只能意會而不可言傳。對此,譯者將其音譯為Jianghu,例如“江湖一介草民”(Simple adepte du Jianghu),“江湖賣藝”(les vulgaires tours d’aventuriers du Jianghu)等,保留了原有的“神秘色彩”。但在某些語境下,“江湖”具有貶義色彩,常與騙術(shù)有關(guān),如“江湖術(shù)士”,譯者選取了法語中意義對等的charlatan(招搖撞騙者)進行翻譯。
例1中文:奏折就是給社稷開方子,讀懂奏折就能知道國家生了什么病。
一些科學史學者從政治制度層面,把近代科學未能在中國產(chǎn)生的原因歸之于封建制度的長期束縛,認為封建專制的官僚政治是“科學賴以繁榮的民主制度的死敵”。戴念祖先生指出,中國在近四五百年間科學不發(fā)達的原因,不是中華民族愚笨,而是專制的封建官僚統(tǒng)治扼殺了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明代《天工開物》一書的作者宋應星曾慨嘆道:“丐大業(yè)文人,棄擲案頭,此書與功名進取,毫不相關(guān)也?!痹摃罱K在“帝子王孫”、官僚遍布的時代失傳了。[6]
法語:Ces rapports sont comme des bulletins de santé. En les parcourant on sait de quoi souffre la société.
奏折被比喻為開方子,官員利用奏折呈報信息,如同醫(yī)生在處方上陳述病情。這種醫(yī)學隱喻建立在人類共同經(jīng)驗之上,因此譯者采用直譯法,將“方子”譯為bulletins de santé(病情報告),保留了源語言的形式和內(nèi)容,體現(xiàn)了目的論的忠實原則。
例2中文:寡人賜锏與你,盼你能除惡務盡,成為護國之良心,天下之法秤。
法語:Je vous charge avec son aide de lutter contre les forces du mal et de préserver notre dynastie de toute forme d’injustice.
譯者采用濃縮譯法,把“護國之良心”和“天下之法秤”這兩個隱喻和提喻色彩濃厚的短語的核心意義與前文“除惡務盡”相結(jié)合,選取charger...de ... et de...這個句型進行翻譯,實現(xiàn)了信息和意義的轉(zhuǎn)換。
例3中文:如今二圣臨朝,日月同天,做了這么多,難道你還信不過朕?
法語:Aujourd’hui nous gouvernons ensemble, main dans la main. J’ai déjà tellement fait, doutez-vous encore de ma sincérité?
武則天因為李治把亢龍锏賜給狄仁杰而大發(fā)雷霆,李治向她傾訴“如今二圣臨朝,日月同天,做了這么多,難道你還信不過朕”。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日、乾、陽代表男性,月、坤、陰代表女性,皇帝和皇后常被形容為日和月,古代民間認為日月同時出現(xiàn)是國家和民族即將出現(xiàn)祥瑞的征兆。譯者將“日月同天”簡譯為main dans la main(手拉手),雖然導致源語文化色彩丟失,但符合字幕翻譯的經(jīng)濟原則,也算是較為合理的策略。
例4中文:行前卻趕來寒寺找貧僧,心里定有不解之結(jié)。
法語:Vous venez à moi dans ce vieux temple en ruine. Il y a une fêlure au plus fond de vous même.
狄仁杰赴任大理寺卿前,來到三藏寺拜訪三藏大師。三藏大師點出狄仁杰“心里定有不解之結(jié)”。“心結(jié)”是一個中文語境中常見的隱喻,心中有一個解不開的結(jié),指有放不下的事,譯者采用換譯法,使用了fêlure(裂痕)一詞,把“心中的結(jié)”轉(zhuǎn)換成為une fêlure au plus profond de vous même(心中的裂痕)。
例1中文:持國四大天,旌善在人間。幽幽君所覓,琉璃掌中劍。
法語:Les quatre gardiens célestes nous protègent, la vertue suprême est parmi les hommes, ce que vous cherchez sans en parler, alors Piliuli tient l’épée dans l’une de ses mains.
“四大天”指的是佛教的四位護法天神,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多羅吒),南方增長天王(毗琉璃),西方廣目天王(毗流波叉)和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譯者將“四大天”譯為les quatre gardiens célestes,明確解釋了這四位佛教天神的職責,“琉璃”則直譯為Piliuli(毗琉璃),保留了佛教文化的異域色彩。
例2中文: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法語:Tant de souffrance que je peux épargner. Si je ne le fais pas, qui d’autres le fera?
回譯:我可以拯救那么多的苦難,如果我不做,誰來做?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語出地藏菩薩所發(fā)誓愿,他的功德早已圓滿,本應成佛,卻發(fā)愿要度一切眾生,這也表明了狄仁杰與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譯文采用了意譯法,淡化了佛教色彩。電影后面出現(xiàn)的“成佛之道”“入世伏魔、度化眾生”分別被譯為atteindre la plénitude(得到圓滿)、combattre le mal et soulager les souffrances(與邪惡作斗爭、拯救苦難),延續(xù)了同樣的翻譯策略。
作為最重要的對外文化傳播手段之一,電影的翻譯必須具有對外溝通性,讓文化傳播的效果最大化。通過對《狄仁杰》系列電影的法譯字幕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翻譯目的論的觀點和原則對于電影翻譯有著較強的指導意義和適切性。譯者必須要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和主觀能動性,橫跨源語言和目的語兩個語境,仔細挖掘文化要素所隱含的信息和意義,從目的語觀眾的需求出發(fā),制定合適的翻譯策略。此外,考慮到跨文化活動的特殊性,中外譯者合作的模式能夠結(jié)合中方譯者對源語言的深度理解和外國譯者的母語優(yōu)勢,幫助中國電影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