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佩,鄭深源
(廣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桂林541006)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史就是一部探索如何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并推動中國發(fā)展的歷史,是一部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之際,中國共產黨迎來了百年華誕,回顧過去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歷程,總結基本經驗,有利于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有利于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后,以李大釗、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不斷探索救亡圖存的真理,在艱難探索中,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先后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地開課講授馬克思主義,并主編《每周評論》和《新青年》等雜志,先后發(fā)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等文章來宣傳俄國十月革命。李大釗在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開始用新的思想和眼光來看待并分析中國問題,他認為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不是偶然的勝利,它是民主主義的勝利,是無產階級的勝利,同時他明確指出:“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李大釗雖然對馬克思主義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全面的認識,但其思想從此已經開始轉變。在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下,李大釗認為:“社會主義的實現,必須經過三階段:一、政權的奪?。欢?、生產及交換機關的社會化;三、生產分配及一般執(zhí)行事務的組織?!盵2]這是中國第一批共產主義者中首次有人提出中國革命應該分步驟進行,其總體趨向是正確的。
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深入傳播,各地紛紛成立學習研究組織。到1920年初,李大釗和陳獨秀認為,要實現救亡圖存,必須要有一個政黨來領導中國的工人運動,便開始謀劃成立中國共產黨。3月,李大釗在北京把經過五四運動鍛煉的有識青年組織起來,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進一步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同時他致力于組織開展紀念五一勞動節(jié)的集會活動,創(chuàng)辦《工人周刊》《勞動音》等以工人階級為主要宣傳對象的刊物,通過刊物鼓勵工人為自己發(fā)聲,幫助工人發(fā)聲,在工人群體中建立工會和工人夜校,引導廣大工人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5月,陳獨秀則在上海組織廣大工人,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進一步組織和宣傳馬克思主義。這種有計劃、有組織地在工人階級中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學習活動,不僅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還進一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范圍。
1920年6月,陳獨秀與李大釗、李漢俊、俞秀松、施存統(tǒng)等人決定建立一個全國統(tǒng)一的共產黨組織,用以領導工人運動以及進一步宣傳馬克思主義,同時還起草了一個簡單的黨綱。在充分的醞釀和準備后,于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中共一大,決定成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從此揭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篇章。
理論是行動的指南。中國共產黨在其百年奮斗歷史中,旗幟鮮明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努力探索下,成功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際結合起來,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之成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論成果。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進一步傳播,廣大愛國主義人士開始尋求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出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實際出發(fā),積極探索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相結合的道路,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進程中,由于理論的不成熟,導致黨在大革命、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紛紛以失敗而告終。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毅然放棄了“蘇聯經驗”,提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帶領中國人民成功創(chuàng)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同時也標志毛澤東思想的產生與發(fā)展。隨著革命形勢的深入發(fā)展,中國開始進入土地革命和全面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了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1938年10月,毛澤東同志正式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命題,號召全黨上下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的前提下,反對“本本主義”,大興調查之風,提出在中國搞無產階級革命,要結合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這也標志著毛澤東思想開始進入發(fā)展時期。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積極發(fā)動群眾,維護人民利益,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愛戴,逐漸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并形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隨著抗戰(zhàn)的勝利,以及新中國的成立,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探索如何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建設實際相結合,在堅持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并有計劃地逐步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實施改造,形成社會主義改造理論,推動毛澤東思想日益走向成熟。在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堅持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艱難進行社會主義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正確的建設思想和方針,初步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指引,帶領中國人民在深刻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驗教訓基礎上,在國內有序開展撥亂反正工作,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行改革開放,把全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在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背景下,向全世界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根本任務,形成鄧小平理論,開創(chuàng)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世紀交替之際,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緊緊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以及建設什么樣的政黨、怎樣建設政黨”的問題,系統(tǒng)地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繼續(xù)向前發(fā)展。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新時期新形勢的背景下,積極順應國內外發(fā)展新變化,立足發(fā)展實際,緊緊抓住重要戰(zhàn)略發(fā)展機遇期,堅持把維護好人民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使社會主義建設實現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提出科學發(fā)展觀,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向前發(fā)展。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治國理政上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這些思想共同組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指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繼續(xù)向前發(fā)展。
新時代呼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發(fā)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變化發(fā)展的國情世情,順應時代發(fā)展,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發(fā)展的認識,帶領全國人民繼往開來,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帶領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進而實現偉大夢想。在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實踐中,不斷推動實踐、理論和制度的創(chuàng)新,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在繼承和弘揚馬克思主義基礎上,前瞻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生歷史性變革”[3],開創(chuàng)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創(chuàng)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極大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豐富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從根本上回答了在新時代背景下堅持和發(fā)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問題。在治國理政上,提出“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理論;在指導思想上,明確了黨在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和總體布局,從根本上帶領中華民族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跨越。這一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一脈相承,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帶領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百年奮斗歷史,就是一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史。在這一百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嘔心瀝血,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不僅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開創(chuàng)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局面。認真總結百年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經驗,對中國共產黨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持續(xù)開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事業(y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是被實踐證明了的科學的理論。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中,只有堅持用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才能順利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才能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既堅持又與時俱進地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是建黨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奮斗進程中得出的重要經驗。黨的百年奮斗歷史證明,要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必須用科學的態(tài)度來對待馬克思主義,也就是說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一定要全面而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黨的實踐證明,無論是在革命、建設時代,還是在改革開放時代,黨和國家事業(yè)的興衰成敗,從根本上說都取決于我們的黨能否全面而系統(tǒng)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真正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中,無論時代怎樣發(fā)展,無論時代如何變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絕不能動搖?!盎厮葸^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如同壯麗日出,照亮了無產階級乃至全人類的解放事業(yè);前瞻未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中國化最新成果將繼續(xù)照亮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未來,必須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不渝地予以遵循和堅持。”[4]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必須“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5],堅持做到在讀、思、悟、行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二要反對一切曲解馬克思主義或將其教條化。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的本本主義?!盵6]在新時代的今天,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征程中,只有深入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樹立起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并旗幟鮮明地反對教條主義,我們才能撥開迷霧、明辨是非,從而豐富和發(fā)展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也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始終要堅持的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不論過去、現在和將來,我們都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fā)展真理?!盵7]黨的百年奮斗證明,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只有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核心內涵,將其精神要義貫徹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之中,才能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土壤中迸發(fā)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馬克思主義產生于歐洲,作為一種外來的思想,想要與中國的建設發(fā)展結合起來,成為指導中國前進的思想,就必須要契合中國實際,并使之與時俱進。歷史證明“靜止孤立地研究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同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發(fā)展割裂開來、對立起來,沒有出路?!盵8]因此,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一是要與時俱進。毛澤東同志曾鮮明地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系的?!x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盵9]要實現這個結合,就必須深入了解中國國情,緊跟時代特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科學回答不同時代提出的重大問題。二是切合中國實際。恩格斯指出:“為了使社會主義變?yōu)榭茖W,就必須首先把它置于現實的基礎之上?!盵10]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由于國土面積遼闊,存在著地區(qū)之間的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等現象。在異常復雜的國情中,要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全面認識中國這個客觀實際,了解中國的國情,掌握國家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在經歷了艱苦的探索才掌握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規(guī)律,將馬克思主義置于中國社會發(fā)展實際之中,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三要弘揚傳統(tǒng)文化。恩格斯曾經明確表明,每一個國家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都必須穿上本民族的服裝。毛澤東在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命題的時候也深刻指出,在中國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就必須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社會發(fā)展實際相結合,并要與中國的民族文化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推動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科學社會主義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熱烈歡迎,并最終扎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11]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中,中國共產黨人清楚地認識到,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無從選擇的文化之根,中國共產黨人正是由于能夠客觀地尊重它、理解它,進而揚利去弊、去粗存精,讓馬克思主義穿上了中華民族的特色“服裝”,在對傳統(tǒng)文化實現現代化改造的基礎上,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推動了中國的發(fā)展。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是歷史前進的動力,是社會發(fā)展的決定性力量。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以實踐證明,只有筑牢群眾基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堅決貫徹群眾路線,才能真正使馬克思主義融入中華民族的發(fā)展當中。這也就是說,我們黨作為執(zhí)政黨,在新時代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只有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把維護好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根本價值指向,才能更好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促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發(fā)展實際相結合,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新時代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要切實維護人民利益。毛澤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fā)?!盵12]堅持“人民答不答應、擁不擁護、贊不贊成、高不高興”是我們黨成立以來開展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今天,我們必須把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二要及時總結歷史經驗。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的奮斗歷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發(fā)展謀利益謀幸福的奮斗史。注重及時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是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要經驗,也是中國共產黨深得人民群眾擁護與愛戴的主要原因之一。以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在帶領中國人民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yè)中,從滿足人民群眾所需出發(fā),不斷總結經驗,不斷調整發(fā)展策略,其目的就在于更好地落實“為民服務”的初心,更好地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三要順應時代潮流。堅持世界眼光是馬克思主義的特征,也是更好為民服務的現實要求。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必然要以科學的世界眼光、以開放的世界眼光來審視中國,及時研判時代發(fā)展形勢,正確理解社會主義在整個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艱難性和曲折性,同時在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中制定正確的發(fā)展政策,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向更深處發(fā)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完全正確的!”[5]在當前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向前發(fā)展,需要全黨全國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fā),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切實解決好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進而在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進程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