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宇翔 劉菁
人格平等,是指公民能夠作為權利、義務的主體的資格平等。人格平等應當是體育教學管理得以完善和充分發(fā)揮作用的關鍵。在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高校中體育教師(管理者)和學生(被管理者)之間知識、技能的傳授與獲取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教師個人素質的差異,客觀上使得他們與學生的關系并非完全和諧。就人格平等問題而言,目前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著矛盾。一方面,由于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發(fā)展,從某些方面強化了體育教師的管理地位和管理職能,從而使得一些素質較差的教師過高看重了自身的作用,甚至將利益、報酬與傳授知識掛鉤,輕視、甚至蔑視學生的人格要求和基本需求。隱藏在這部分教師內心深處的,是人格不平等觀念。但是,另一方面,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和法制社會的進步,學生們越來越懂得重視自身的價值和尊嚴,對包括生命健康權、名譽權等在內的人格權有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明確、更強烈的維護意識,自尊心不斷得到強化。他們內心深處所要求的,是人格的平等。如何解決這一矛盾,是讓學生適應某些教師的人格不平等觀念,還是讓某些教師適應學生的人格平等要求?答案應當是確定的。這里,教師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教師樹立人格平等觀念,適應學生的人格平等要求,時刻牢記“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正確解決矛盾,以符合人性化管理的內在要求。
1 人格平等,是民主法制社會尊重人的顯著特征
在普通高校中,人格平等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平等的民主權利
體育教師對學生民主權利的尊重,不僅使學生能夠親身體會到人格的平等,而且更有利于集中多數人的智慧,促進知識領域的興旺與發(fā)展。民主權利的平等,是體育教師與學生人格平等的最主要的標志,體現了體育教學管理的基本內涵,即“以學生為本”?,F代西方企業(yè)管理學家針對“顧客是上帝”的流行觀點提出了一個頗具新意的觀點:“員工和顧客都是上帝?!泵绹_森布魯斯旅游公司和企業(yè)宗旨更是標新立異、獨樹一幟,叫作“員工第一,顧客第二?!痹谶@里,我們可以歸結為“學生第一”,把學生的事放在第一位,把學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從根本上體現“以學生為本”。
1.2 平等的行為規(guī)范
法律法規(guī)、道德規(guī)范以及各行業(yè)中的規(guī)章制度,是要求人們普遍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但在實際的體育教學管理活動中,卻常常看到一邊嚴的情況。有些教師在思想觀念上根本沒有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地位上,他們總覺得自己是管理者,是天然的監(jiān)督者、批評者和處罰者,盛氣凌人,高高在上,他們在行為上常常不自覺地觸犯有關法規(guī)和制度,卻缺少自我認識和自我管束。當學生從這些所謂的“管理者”的行為中感覺到自己的人格不平等時,他們的心里就會沉淀下對有關法規(guī)和制度的不信任感,從而逐漸喪失對學校和老師的信任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
1.3 平等的人際關系
在高校中,某些不平等的狀態(tài)是長期以來主要由體育教師的不平等觀念造成的。因此,要在高校中形成平等的人際關系,必須從教師樹立平等觀念入手。體育教師表現在人際關系方面的平等行為,一是要關心人,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需要和困難,要掛在心上,給以關懷和解決,使他們感到溫暖,感到有所依靠。這是積善之舉,聚攏人心之舉。二是要尊重人,包括對能力基礎薄弱,生活條件困難,身體條件有限的學生,均要以禮待之,和氣待之,耐心待之,平等待人。這樣的教師會格外受到大多數人的敬重。任何一個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其威望和人格魅力常常來自于他對普通人的尊重。有些管理者不懂得這個道理,“看客下菜碟”,其實是最愚蠢的,最不得人心的。
2 體育教師樹立人格平等觀念,對體育教育事業(yè)的興旺與發(fā)達具有重要意義
2.1 樹立人格平等觀念,有利于塑造體育教師良好的形象,提高體育教師的聲譽和威信
在普通高校中作為被管理者的學生,如果就單個人而言,也許是人微言輕。但他們作為一個整體,其對教師的評價就舉足輕重了。以北航大學為例,如每學期的學生評教作為對任課教師本學期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就能很好的從側面反映出該教師的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對該教師的認可度。這一群體具有足以讓一名教師乃至一所學?;蚺d或衰的能量。一個真正樹立了人格平等觀念的教師,他展現給這一群體的,是關心,是溫暖,是真情,是平等的、和氣的、謙恭的美德,他必然會得到這一群體的真心實意的愛戴和擁護,也必然會在這一群體的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形象,這是毋庸置疑的。許多事實說明,一個領導者,管理者,只有牢固樹立人格平等觀念,與普通學生平等相待,才能真正得到他們的認可,才能提高自己的聲譽和威信。
2.2 樹立人格平等觀念,有利于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
現代高校已經不僅僅是傳播知識之地,更是精神文明的孕育場所。學校自身擁有的文化環(huán)境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影響。清華大學為很多莘莘學子所向往,不單單在于它的硬件、軟件設施優(yōu)越,更主要的是它本身所擁有的濃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無數的年輕人為之傾倒?!盁o體育,不清華”不單單是一句口號,而是深深扎根校園的一種體育文化。隨著人們的文化層次,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體育人文環(huán)境的改變,人們不再把高校體育課作為一種簡單的求學之所,而是同時把高校體育課視作交流感情、傳遞信息、活躍生活、增長知識的人生課堂。大學就好比一個大家庭,在校園里形成良好的體育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和內耗,充分發(fā)掘學生們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動能,使其產生高度的責任感和學習熱情。高校的體育教師真正樹立了人格平等觀念,就能夠為創(chuàng)造這樣一種良好的體育文化環(huán)境提供最有力的保證。這是因為人格的平等,能使學生消除“低人一等”的自卑感,消除對老師天然的望而畏之、敬而遠之的距離感,增強主人翁的地位感和責任感,增強對教師的信任感和親和力,視學校為自己的家,視老師為自己的親人。這樣,教師之間,學生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就可能減少和避免相互抵觸、相互排斥,形成團結互助、和諧有序、相互理解、相互關心、充滿友情的體育文化環(huán)境。
2.3 樹立人格平等觀念,有利于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的整體效能
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理念的內涵,強調人(教師、教輔人員、學生等)是學校體育的主體、根本,人是體育教學管理的核心。為了成功實現人的管理,應該通過多種手段和方式來發(fā)掘人的潛力。例如,盡量在物質利益上滿足人的需要和要求,在精神方面給人以表揚和榮譽鼓勵,在人才使用上給人提供成長和發(fā)展的機會,在學校取得榮譽的同時,也給個人以更高的獎勵等等。運用多種手段和方式,在發(fā)掘人的潛能上共同發(fā)揮作用,從而構成體育教學管理的整體效能。
一般的管理者都懂得使用這些手段和方式,卻很少考慮整體效能的大小取決于什么。事實上,相同的手段和方式取得的效能是不一樣的。問題的關鍵是,這些手段和方式是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礎之上,還是建立在人格不平等的基礎之上。試想,在一個連人格都得不到尊重的體育環(huán)境里,何以談得上真正的管理呢?學生或教師又怎么能心無雜念地教授技能,獲取知識呢?即使管理者模仿他人來使用這些手段和方式,也只能是東施效顰,必然擺脫不了人格不平等觀念的局限而使其作用大打折扣??梢?,管理者樹立人格平等觀念,對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管理的整體效能至關重要。
(作者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