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中學階段來說,它是成長的關鍵時期。在該階段,留守中學生極易出現(xiàn)叛逆心理,對此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就非常必要。具體進行教育時,教師應注重心理健康疏導,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教師要對留守中學生多加關注,以保證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承德;留守中學生;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新時代的承德,伴隨社會的深入發(fā)展,使得城市化速度越來越快,由于受到生活、工作的影響,農村出現(xiàn)了大批進城務工的人員,這也導致了農村留守中學生數(shù)量越來越多。由于監(jiān)護人思想的問題和家庭環(huán)境的因素,很多留守中學生開始產(chǎn)生了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這已經(jīng)發(fā)展成承德中學教育的一大難題。因為他們長時間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生活,沒有父母的關愛,就極易產(chǎn)生自卑及逆反等不良心理。
1.留守中學生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導致留守中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原因是非常多的,不但包含客觀原因,還包含主觀原因。針對大部分留守中學生來說,他們長期都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tài),沒有親人看管,只要周末放假,就會結伴出去玩耍,長期出入游戲廳等場所,根本沒有心思去學習。對此,應加強留守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有著極其關鍵的意義。
(1)在中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會對學生健康成長造成一定的影響,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師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應確保學生能夠健康生活及成長,這樣才能逐步培育其優(yōu)秀的品德。(2)針對中學生來說,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滿足其身心發(fā)展的需要,這還會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1]。(3)就留守中學生來說,其優(yōu)秀性格品質的形成,往往體現(xiàn)在身心健康發(fā)展上面,優(yōu)秀的心理素質有助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關鍵的現(xiàn)實意義,否則不健康的心理素質將會讓學生形成不好的性格,這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不但會對他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還會影響人際關系交往,嚴重的話,還有可能不利于學生的成長。(4)實施家校聯(lián)合教育,有利于全面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但是對于留守中學生來說,他們的家長長期忙于賺錢,往往對他們孩子的心理健康缺乏重視。就家庭教育來說,它是家長傳授自身品德的重要場所,是對學生開展社會化教育的前提。另外,家長品德的好壞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品德。從目前的大部分家庭來看,都不具備相應的文化氛圍,部分家長對孩子品德的教育不夠重視,一些家長自身的行為也不夠端正,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這對孩子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2.留守兒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2.1通過主題班會,促進心理健康教育
就班主任方面來說看,應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使其逐步形成?yōu)秀的行為習慣,尤其是留守中學生,應持續(xù)增強其心理健康素質及品德水平。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組織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教師自身也應做好下述幾點工作。首先,要求班主任自身應具備較高的教育認知水平,對教育模式及方法等進行創(chuàng)新,積極強化自身的心理素質。在日常學習及工作中,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智慧及能力。其次,班主任應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其心態(tài)的發(fā)展,會對自身的行為造成影響,且還會對教育教學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最后,班主任應具備堅定的意志,就教育工作來看,它是非常繁重的,需要教師具備持之以恒的決心。在日常工作中,教師應做到掌控自己的情緒,針對學生的不足之處,應耐心地引導,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決心及毅力,以便更好地培育學生的意志品質[2]。
2.2加強情感交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針對留守學困生來說,他們是非常特殊的群體,特別是農村留守學生,他們的數(shù)量是相對較多的,大多數(shù)都是由爺爺奶奶負責撫養(yǎng),所以他們對學習不具備太多的興趣,就會發(fā)展成學困生,學習成績不好,導致情緒不高,會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從而出現(xiàn)自卑心理。想要獲得教師的重視,在課堂及宿舍中,往往會做出違紀的事情,基于這一問題,要求教師應加強與留守學困生的溝通及交流,多同他們進行談心,幫助他們排除心理障礙,運用平等的態(tài)度來對待他們。在實際進行班級管理時,教師應強化學生的心理教育,在第一時間幫助他們掃清心理障礙,讓他們能擁有快樂的心態(tài)去學習及生活,認真貫徹每個學生的內心世界,幫助他們端正人生觀,引導其健康成長。
2.3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項
(1)采取鼓勵的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他們消除自卑心理。就激勵教育而言,有助于培育自信心理,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通常來講,教師往往會指出學生的不足,然后對其進行教育,要求其改正。但是該方法極易導致學生出現(xiàn)消極心理,若是改用激勵的方式,將指出不足變成揚長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注重因材施教。教師常常會和別的科室教師討論本班學生的心理問題,一起商討解決辦法,運用針對性的方法進行輔導,以期標本兼治。教師應盡可能地讓留守中學生愉快地度過每一天,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以德服人,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從而積極學習,發(fā)揮他們的潛能。
結論:綜上所述,就留守中學生而言,其身心健康發(fā)展決定著他們將來的發(fā)展及生活,有著關鍵性的意義。對此,要求教師應同家長開展聯(lián)合教育,但是由于留守中學生缺少家長的教育,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引導,在尊重他們人格的同時,為其端正三觀,實現(xiàn)其綜合發(fā)展,為其提供強大的精神助力。
參考文獻:
[1]李藝.農村留守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中學教學參考,2021(15):59-60.
[2]李才國.淺談留守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管理的策略[J].中華少年,2020(35):17.
承德護理職業(yè)學院 河北省 呂崢 趙樹才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