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保陽 蔡奇芳
(1.中共畢節(jié)市委黨?;A理論教研部;貴州 畢節(jié) 551700;2.云南省昭通市鎮(zhèn)雄縣第四中學;云南 昭通 657200)
習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發(fā)表以來,經過人文社會科學界的不斷探索,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努力已經初見成效,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作為哲社工作的細胞,對肌體有著根本性的決定作用,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工作者素質不高、工作氛圍不濃、工作不專注、工作機制不健全四方面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使社科工作者更好地承擔起自身使命,加快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一些哲學社科工作者游離散漫在科研工作邊緣,調查研究較少,理論文章居多,發(fā)表科研成果以職級晉升為目的,閉門造車、重數量輕質量,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一旦職稱評到較高級別,就不再繼續(xù)做科研,坐不住冷板凳,沉不下心思投入到科研工作。一些哲學社科工作者不理解哲學社科工作的重大意義,甚至認為做科研沒有實際意義。工作者之間也存在團結合作不力,一些在單打獨斗,又故步自封。一些并不具備科研能力,不具備科研情懷,不愿意通過學習改變現(xiàn)狀,又處在哲學社科崗位上。
在一些基層科研工作者看來,科研和寫作之間并沒有明顯界限,能寫就是科研,能說就是教學,把它作為一種工作形式,而不是一種科學手段,一切以貫徹黨委政府及上級部門有關文件要求為核心,科研成為貫徹政治工作的一部分,缺乏嚴謹的科學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也有一些工作者游離于政治工作之外,從而變得自由隨意,科研志趣淡漠、偏執(zhí),難以通過哲社科研服務于政治中心工作。
一些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身兼多職,奔忙于行政工作事務,無法集中精力專心致志于科學研究,久而久之,科研素質逐步淡化、科研能力在減弱、科研質量得不到保證。能夠在紛繁事務中全面統(tǒng)籌兼顧,在科研上脫穎而出的,質量也高,畢竟是少部分人。
哲學社科工作者在開展調查研究時,需要的時間較長,需要足夠的經費保障,需要有關部門配合座談、提供可靠信息。然而,經費不足、有關部門不配合的情況是制約哲學社科工作的一大障礙。也就是說,一定程度上存在哲學社科工作被放在邊緣位置,重視不夠,各部門不買賬、不支持的情況。
哲學社科工作者素質不高,首先與職位設置沒有做到因人而異、因地制宜有關。一些單位以哲社工作崗位招考或引進人才,但目的卻不是使他們從事哲學社科工作,而是從事行政事務或其他專業(yè)領域的工作,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重視不夠,有重行政輕科研的情形,科研專業(yè)特長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其次,一些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工作崗位上沒有進行系統(tǒng)而深刻的訓練,以至于對哲社科學的理解停留在文章寫作、文字表述、結構設計、文采辭藻層面,并不能真正懂得文筆的意義及深層內涵。再有,一些單位部門從事哲學社科工作方面專業(yè)人才缺乏,任何素養(yǎng)的人都可能從事哲社工作,高素質的哲社工作人才不足。
氛圍不濃,首先是因為哲學社科專業(yè)人才隊伍未形成集聚效應,只是少部分有志趣人在各自奮斗。其次是一些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專業(yè)個性鮮明,人格獨立,不善于渲染和營造聲勢。最后是從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多屬于非營利活動,經費較少,需要情懷和志趣作為動力,缺乏情懷志趣,就營造不出氛圍。
工作不專注,一方面是因為一些哲學社科工作者已滿足于當下,本就不具備哲學社會科學的工作志趣,職稱評到一定級別,就固步不前。另一方面,一些單位部門缺乏專職的行政工作者,或現(xiàn)有行政工作者較少,工作疲于應付,調配哲學社科工作者來兼任行政工作,久而久之,導致哲社工作者在紛繁雜亂的事務中漸漸淡化了哲學社科工作的動力和能力。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天然地以實事求是為原則,不唯上,只唯實,為行政工作提供咨政參考。從事哲學社科工作的人員多屬于事業(yè)身份,與行政人員身份不對等,在行政上不具備影響力,在服從于、服務于政治中心工作上略顯被動,這種身份落差容易使哲社工作者被動或主動邊緣化。這樣一來,自然得不能得到充分的經費支持或不容易受行政部門所重視,工作開展吃力。如果缺乏健全的體制機制來保障哲學社科工作者工作開展的積極主動性,為工作開展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那么這些問題就容易存在。
選擇哲社人才,修養(yǎng)是第一位的。古往今來,把學文做好的人,大多不爭名利,板凳一坐十年冷,嘔心瀝血、持之以恒地錘煉專業(yè)素質。做學問、做科研是不能見風使舵、唯利是圖的,這樣的成果忽略實際,提出脫離或超越實際的措施建議,操作起來,以人力、財力、物力消耗為代價,成果卻不顯著。選優(yōu)配強高素質的哲社工作人才,應從工作者的修養(yǎng)與德行出發(fā),尊重專業(yè)個性,因人而異,因人設崗,非必要不能讓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成了行政工作者的附庸,為分攤其行政事務而消耗掉專業(yè)素質。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是枯燥乏味的,又是耐人尋味的,只有真正具備哲學社會科學素質的人才才能把工作開展得更好,才能讓哲學社會科學的魅力顯現(xiàn)出來,才能營造出濃厚的工作氛圍,才能使一個哲學社會科學部門名副其實。一個單位部門,是以行政工作為中心,還是以哲學社會科學為中心,可以通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地位身份及其精神面貌上得以體現(xiàn)。作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領域的部門,應尊重信賴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尊重他們獨特的人格特征,培養(yǎng)他們的獨創(chuàng)精神,在行政工作上為他們的各項工作需要提供保障。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本身是專業(yè)技術人員,如無特殊情況,不宜承擔行政職位人員的工作。行政人員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是應該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干好自己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也是必需的,行政人員具有行政調遣的權力,一旦行政人員與科研人員職權不明,互相傾軋,必然令一個單位部門里工作混亂,推諉扯皮,導致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與基礎的行政工作都處于動搖不安狀態(tài),嚴重影響各項工作成效。因此,要從體制機制設置上把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從紛繁復雜的事務中解放出來,確保他們能夠有足夠的時間、能夠專心致志地從事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健全工作機制,一方面,要建立經費及職級晉升的激勵制度、科學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確保社科工作者有動力,有路徑,有操守。另一方面,要從政治層面加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轉變舊觀念,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對政治工作的意義,逐步建立上下級、同級不同單位部門之間數據溝通渠道,探索建立哲學社科工作與行政工作各部門之間的科研教學協(xié)作關系,讓哲社工作高于行政工作且最終落腳于、服務于行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