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雯婕
(南京市將軍山小學,江蘇 南京 211100)
在和聲教學與鋼琴即興伴奏相結合中,二者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的。即興伴奏是通過鋼琴演奏體現(xiàn)出在旋律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意性的伴奏過程,即興伴奏與鋼琴正譜彈奏不同,在正譜伴奏中,作者已經清楚地為伴奏者寫明了所要彈奏的音符、速度、力度、樂句、表情等各種記號,伴奏者的任務就是盡可能完善地將它們表現(xiàn)出來,而即興伴奏則更類似于即興講話。即興伴奏除了要具備一定的樂理知識、鋼琴的演奏技術和伴奏織體外,還要有和聲方面的知識。和聲的設計是鋼琴即興伴奏中具有靈魂地位的重要部分,和聲選配地是否恰當直接影響到整首旋律伴奏處理的目的性、合理性和完美性。和聲的表現(xiàn)力主要體現(xiàn)在樂曲中的動力性與色彩性,和弦的選擇與和聲的進行要有很好的設計與布局,這樣才能有很好的和聲效果。
在鋼琴即興伴奏中,和聲的設計是塑造音樂形象、表現(xiàn)樂曲感情、渲染情緒制造氣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伴奏中和聲的合理進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和聲的功能性上,它分為主功能組、下屬功能組和屬功能組。主功能組里有Ⅰ級,下屬功能組里有Ⅱ級、Ⅳ級、Ⅵ級,屬功能組里有Ⅲ級、Ⅴ級、Ⅶ級(其中Ⅲ級和Ⅵ級也屬于主功能組)。這些功能組的進行方向為“主→下屬→屬→主”,這也就是各個和弦進行連接的方向,其中也可以是主→屬,也可以是下屬→主,只要進行的方向是對的即可。在終止式里分為正格終止和變格終止兩種形式,其中正格終止指的是屬到主,即Ⅴ—Ⅰ;變格終止指的是下屬到主,即Ⅳ—Ⅰ。
除了要遵循以上的主到下屬到屬最后再到主的規(guī)則之外,很多時候往往要根據歌曲或旋律中給出的音來選擇適當的和弦,因為在結合了功能法和連接法的基礎之上,或許它給的音找不到恰當的和弦來做,那么這時可以根據一個巧妙的規(guī)律來選擇我們想要的和弦,即“上四、上二、下三”,這個規(guī)律的用處對于在和弦的選擇上非常重要也非常方便。它指的是兩個和弦根音之間的音程關系,也就是和弦關系的度數,例如在C 大調中,從Ⅰ級開始,上四就是向上構四度到Ⅳ級,從Ⅰ級上二就是向上構二度到Ⅱ級,從Ⅰ級下三就是向下構三度到Ⅵ級,以此類推。并同時也要符合主、下屬、屬功能之間合理地進行方向。
那么,想要很好地為歌曲配置和聲至少應具備這樣的能力:(1)根據歌曲的不同風格、體裁編配不同的和聲進行與和弦結構;(2)掌握大、小調式中的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各級七和弦、副屬和弦等和弦的標記和應用方法,并能運用正確的功能序進來配置和聲。
在設計了流暢的功能進行并選用了正確的和聲連接之后,下面就要為之填上相應的和弦了,并且要選擇出此規(guī)則上合適、恰當的和弦。在伴奏中我們常用的和弦里,有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包括其轉位和弦六和弦和四六和弦;還有七和弦及其轉位,常用的屬七和弦和導七和弦;此外還有九和弦、十三和弦,當然還有離調和弦、轉調和弦、交替變和弦等和弦。
一首歌曲或一段旋律有些是從頭至尾為同一個調,但也有很多在中途就有離調或是進行了轉調。那么,離調和弦可以用在離調的地方,也可以用在需要被強調的音上。離調與轉調的不同之處就在于離調是暫時轉調、暫時偏離原來的調,但它只是一霎那,很短暫,很快它又回到原調上去了;而轉調則是從原來的調轉到了另一個調上,并且它又分為近關系轉調和遠關系轉調。例如在即興伴奏中,旋律的最高音就可以用離調和弦來做,這個最高音通常出現(xiàn)在歌曲的高潮,這個地方就可以用離調和弦來突出一下它過渡到高潮的氣氛;或者也可以用在需要強調、想要強調的地方,在被認為某個樂句或某個旋律處想要有點不一樣的色彩或不一樣的情緒時,設計一個離調和弦,立刻就能把歌曲旋律烘托的很有力量,讓人在此處的聽覺上很有滿足感。
在旋律進入轉調時,就要確定它們之間是一種近關系轉調還是遠關系轉調。調號相同或相差一個升降號的調,這樣的關系為近關系;調號相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這樣的關系則為遠關系。在做轉調時,含有新調特征音的和弦,叫轉調和弦。那么轉調和弦在運用時有這樣四個步驟:首先要做的是“確立原調”,也就是在原調上做的一些和弦是來確立它的調性,比如開頭就可以做Ⅰ—Ⅴ級來確定歌曲的調性;接下來就是找原調和新調的“共同和弦”,即要求它們的調號或變化音都是一樣的;然后正式進入“轉調和弦”,那么做的這個轉調和弦就是要含有新調特征音的和弦,由它來往下發(fā)展這個新調,按照和弦之間正確的連接方式進行布局配置;最后在終止前注意要“鞏固新調”,按照正常的和聲序進將它從屬到主,如K46—Ⅴ7—Ⅰ來鞏固新調的調性。這樣一個過程才是進行了一個完整的做轉調和弦的過程。
我們把若干個和弦組成的典型的和聲序進稱為“和聲語匯”。作為調式和聲中最具功能代表意義的和弦是正三和弦(調式中的主和弦、屬和弦及下屬和弦)可以構成如下和聲語匯:正格進行Ⅰ—Ⅴ和變格進行Ⅰ—Ⅳ都表現(xiàn)為由穩(wěn)定到不穩(wěn)定的進行;復式進行Ⅰ—Ⅳ—Ⅴ—Ⅰ是由穩(wěn)定到不穩(wěn)定,再到更不穩(wěn)定,最后回歸穩(wěn)定的進行。而通常Ⅴ—Ⅳ少用或者不用。在自然大、小調中,這些均為常用的和聲語匯,也都是調式和聲中功能效果最突出的和聲語匯。
從實際配彈角度來看,以什么形式彈、彈什么、怎樣彈奏,是鋼琴即興伴奏這個問題的中心。而和聲的配置就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對和聲表現(xiàn)力的掌握,可以使我們通過對音樂作品的分析,有的放矢地加以應用,從而獲得滿意的伴奏效果。在給伴奏做和聲時要考慮很多因素,因為要想使伴奏好聽不僅和弦要選擇的好,前提更是要配的正確、準確,那么,在我們在配置和聲時一般要依照的準則規(guī)律如下:
1.辨明大小調:是自然調式、和聲調式還是旋律調式,注意其變化音;
2.確定Ⅰ、Ⅳ、Ⅴ屬性:一般開頭就確立調性,如Ⅰ—Ⅴ;
3.開頭用主和弦(若從弱拍開始,可用屬和弦,也可不做和弦);
4.分清樂句和樂段:第一句結束時選放不穩(wěn)定和弦,即除了Ⅰ級以外的;
5.跳進的兩個音若屬同一和弦就配同一和弦:用和弦轉換法,即同一和弦的幾種不同形式;
6.有同音反復或連續(xù)長音時,盡量變換和弦級數:增強和聲的流動感;
7.正確進行聲部:盡量避免Ⅴ—Ⅳ的進行;避免四部同向和平行五八度;
8.避免和聲的切分:弱拍與后面的強拍不用同一和弦,否則會形成和聲切分,影響原有節(jié)拍的強弱關系,換不同的和弦才能突出強拍;
9.導音導到主音:導音具有傾向性,Ⅶ級要進行到主音上。若最后一小節(jié)為Ⅰ級主和弦,那么在它前面可用導和弦;
10.低聲部的進行要盡可能的旋律化。
低音聲部在設計的時候要避免的是與旋律之間產生平行八度的伴奏,可以多用一些與旋律構成三度或六度音程關系的音,并且使低音的進行自然而流暢。對于低音可以通過節(jié)奏性和旋律性這兩種方式來設計,如以音階進行作為低音,是一種常用的很有音樂推動力的手法;若是能構成與旋律的反向進行效果則會更好。例如作品《黃水謠》中,低音層下行八度的音階設計,與中聲區(qū)的和弦音型有力結合從而烘托出一種悲怒痛徹的情緒和音樂形象。因為一首好的伴奏,它的各個聲部在構思上是層次鮮明、條理清晰的,從縱向上看它有合理的組織,并處理好各聲部音區(qū)、力度、音色等關系,將各音層的特點發(fā)揮到極致。比如設計一條低音的旋律線時,就可以有很多種變換的方式來使其豐富,如果用的是原位和弦,就將它的根音作低音;如果用和弦的第一轉位,則將它的三音作低音;如果用和弦的第二轉位,則是將它的五音作低音,以此類推,使和聲的效果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通過上述的分條論述,和聲配置在伴奏中的運用大致總結如下。首先,拿到歌曲我們應對歌曲的風格、音樂形象進行了解與分析,不同風格的音樂就有不同的音樂特征和內容情緒,這些分析包括旋律的特點、節(jié)奏的特性、調式與調性、節(jié)奏與節(jié)拍、旋律線的走向以及歌詞的表達含義;其次,在此分析的基礎上還要對該曲式的結構有個明確的了解,這樣才能對下面的和聲設計做出合理的運用;然后,開始進行和聲的配置,選擇合理且有表現(xiàn)力的和聲,這里是即興伴奏的關鍵,更是展開伴奏的前提,它包括和聲功能的確立、選配合適的和弦并正確進行連接、展開合理的和聲布局;最后,設計出與其音樂形象相符合的伴奏音型,它可隨音樂的情緒而變化多樣。這樣,一首歌曲的伴奏就完整的進行下來了。這些必要的步驟都關乎著歌曲伴奏的質量,而和聲在其中顯得更為重要,所以在我們實際所練習的作品中,更要多加強鍵盤上的和聲練習,增強和聲音響的聽覺感知力,這些都有利于提高我們在伴奏中和聲設計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