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素紅,張靜
南京市江寧中醫(yī)院檢驗科,江蘇南京 211100
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大多傷情危重,失血量大,輸血是救治患者的重要方法。然而,因為異體輸血非常容易引發(fā)一系列不良反應,還會可能感染某些細胞相關病毒,加之反復輸注含有異體白細胞的血液會產(chǎn)生人類白細胞抗原同種免疫抗體,致使非溶血性輸血發(fā)熱[1]。在臨床中,白細胞過濾器能夠過濾掉超過99%的白細胞,減少輸血反應,但白細胞也是人體主要免疫與炎癥細胞,有關研究[2]顯示,血制品、血漿、白細胞中積累的生物活性物質能夠降低機體免疫功能,而關于去白細胞紅細胞輸血對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免疫功能與炎癥因子影響的報道還比較少。為此,該文以在該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接受治療的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探討去白細胞紅細胞輸血對患者免疫功能與炎癥因子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以在該院治療的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抽簽法分組,組別為參照組與研究組。入選標準:①經(jīng)檢查確診為嚴重創(chuàng)傷;②無感染史;③知曉研究目的,符合倫理委員會要求。排除標準:①伴有肝腎功能不全;②合并免疫性疾病;③近2周服用過免疫調節(jié)劑。參照組30例患者中,年齡24~90歲,平均(59.86±4.67)歲;男性16例,女性14例。研究組30例患者中,年齡25~89歲,平均(59.45±4.81)歲;男性17例,女性1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予以乳酸鈉林格氏液靜脈滴注,劑量
500 mL,之后根據(jù)患者失血量予以輸血,參照組患者予以輸懸浮紅細胞,研究組患者予以去白細胞紅細胞輸血。
對比兩組輸血前后免疫功能與炎癥因子水平變化。免疫功能指標:CD3+、CD4+、CD8+、CD4+/CD8+;炎癥因子指標: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測定操作如下:采集患者輸血前后肘靜脈血8 mL,靜置30 min后予以離心處理,轉速為2 000 r/min,時間為15 min,分離血清,利用流式細胞儀檢測免疫功能指標水平,利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炎癥因子水平。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輸血前比較,參照組輸血后7 d的CD3+、CD4+、CD8+、CD4+/CD8+明顯降低,且參照組明顯低于研究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輸血前后免疫功能變化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輸血前后免疫功能變化對比(±s)
?
與輸血前相比,兩組輸血后1 d的IL-6、TNF-α水平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輸血后7 d,參照組TNF-α水平明顯降低,研究組IL-6、TNF-α水平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明顯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輸血后7 d的IL-6、TNF-α水平明顯低于輸血后1 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輸血前后炎癥因子水平變化對比[(±s),pg/mL]
表2 兩組患者輸血前后炎癥因子水平變化對比[(±s),pg/mL]
注:與輸血前比較,a P<0.05;與同時段參照組比較,b P<0.05;與輸血后1 d比較,c P<0.05
?
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因為失血量比較大,急需予以輸血治療,以此為機體組織提供足夠的氧,確保重要器官的耗氧量,加快損傷器官組織恢復[3]。在輸血治療中,為了有效利用血液制品,現(xiàn)今多采用成分輸血,以往輸血治療時均直接輸注紅細胞,沒有過濾白細胞,所以,在供應血液中含有大量白細胞,輸血后易產(chǎn)生人類白細胞抗原同種免疫抗體,引發(fā)一系列反應,其中非溶血性發(fā)熱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反應[4]。為此,在輸血治療中,現(xiàn)今多采用去白細胞紅細胞輸血,以此減少白細胞數(shù)量,提高輸血安全性[5]。
T淋巴細胞是機體免疫系統(tǒng)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為此,可通過檢驗T淋巴細胞亞群狀態(tài),判斷機體免疫狀態(tài)。在成熟T細胞表面廣泛分布著CD3+,具有識別抗原的作用,能夠以非共價鍵和抗原受體結合,形成抗原受體-CD3+復合受體分子。CD4+可生成淋巴因子,如果機體CD4+含量減少,就會影響淋巴因子生成。在免疫應答活動中,CD4+、CD8+均具有一定的作用,正常情況下兩者保持動態(tài)平衡,一旦打破此動態(tài)平衡,就會降低機體免疫力[6-7]。該文研究表明:與輸血前比較,參照組輸血后7 d的CD3+、CD4+、CD8+、CD4+/CD8+明顯降低,且參照組明顯低于研究組(P<0.05)。此結果與相關文獻[8-9]的報道基本相符,由此說明,去白細胞紅細胞輸血能夠有效改善機體免疫功能。
IL-6能夠提高T淋巴細胞活性,促進B細胞抗體形成,提高免疫功能,促進造血,同時還可以調節(jié)炎癥反應,有效增強炎性細胞活性,促使細胞滲出與趨化,進而抑制與排除細菌[10]。TNF-α的生物學活性非常強,在免疫應答、炎性反應中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11]。除此之外,TNF-α能夠協(xié)同其他生物活性因子,達到抗感染的效果。該文研究表明:研究組輸血后CD3+、CD4+、CD8+、CD4+/CD8+分 別 為 (47.45±6.56)%、(22.56±4.56)%、(22.89±4.78)%、(0.98±0.12),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輸血后7 d的IL-6、TNF-α水平分別為(263.45±26.67)pg/mL、(3.65±0.76)pg/mL,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此結果與有關文獻報道基本一致,數(shù)據(jù)如下:第1組(輸去白細胞紅細胞)輸血后CD3+、CD4+、CD8+、CD4+/CD8+分 別 為 (48.3±13.2)%、(22.7±8.7)%、(22.3±7.9)%、(1.09±0.57),明顯高于第2組(輸全血)(P<0.05);第1組輸血后7 d的IL-6、TNF-α水 平 分 別 為 (264.6±52.5)pg/mL、(3.64±1.05)pg/mL,明顯高于第2組(P<0.05)[12]。
綜上所述,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予以去白細胞紅細胞輸血,能夠有效延緩炎癥因子水平下降,有助于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推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