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云
(洛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河南 洛陽 471934)
“SPARK”的全稱是“The Sports Play 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 Programs”(兒童的運動、游戲和體育活動的課程)。SPARK課程的教學內容來源于生活,是將體育運動、游戲與休閑娛樂結合的綜合體育課程。[1]SPARK課程力求讓學生在大量運動中仍能體驗愉悅感為主要教學目標,既增強體質又增強體育課程的良好體驗感。SPARK課程在體育及課外活動等體育鍛煉中得到廣泛應用,深受人們喜愛。我國高校體育教學課程歷史悠久,同時深受傳統(tǒng)思維與授課方式影響,固有教學模式日復一日地進行,使廣大師生對體育課程的熱愛度逐步降低,進而逐漸喪失對體育課程的期待。也正因為如此,我國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度并不高,導致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現(xiàn)象長期存在。體育課程模式的改革成為當今體育教學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诖?,學習研究SPARK課程模式,通過SPARK課程的實驗證明,及該課程引入我國后在各中小學體育課的實踐研究中發(fā)現(xiàn),該課程不僅僅適用于中小學生,對大學生體育課程興趣度的提升也有一定影響。因此,本文以高校洛陽師范學院部分學生為例進行實驗研究,對該課程引入后學生對體育課興趣度的提高進行分析,為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議。
SPARK課程在授課內容上有很大的突破及創(chuàng)新之處,區(qū)別于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傳統(tǒng)授課內容,例如以田徑、籃球、排球等為主要教學內容,但是SPARK課程在有其課程的基礎之上,又增添了廣大學生喜愛的流行性課程,即旱冰、霹靂舞、跆拳道、飛盤等課程。通過課程內容的創(chuàng)新,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與此同時,SPARK課程模式具有鮮明的獨特性,不同于以往的“一課一師”“一課一練”模式,該課程采用“一課多師”“一課多練”模式,即一節(jié)課不僅僅局限于練一種運動項目,而是采用兩種及以上運動項目進行交叉練習,同時設置教師A、教師B共同完成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2]。通過課程模式的獨特,既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又可增加體育活動量。鑒于SPARK課程的創(chuàng)新性與獨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我國高校體育課程可借鑒其創(chuàng)新與獨特的授課方式,同時,更需要結合自身實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SPARK課程模式為基礎,開發(fā)出更適合我國體育教學實際的體育課程模式。
SPARK課程授課的靈活及方式的多樣深受學生喜愛。不同于以往課程,該課程從開始至結束均具有很強的靈活性,課的開始“自由且規(guī)矩”,自由體現(xiàn)在學生在場地內自由活動,同時聽取教師課前安排,而不是機械死板的整隊,規(guī)矩體現(xiàn)在所有學生在教師規(guī)定好的區(qū)域內進行課上學習。同時,SPARK課程采用音樂貫穿始終的方式,音樂根據(jù)課上進行的階段及強度而有所調整,學生在音樂的伴隨下進行體育鍛煉,活力且積極。SPARK課程模式采用個人過程性評價的方式,學習與自身對比而不與他人相比,對比個人本節(jié)課與上一節(jié)課的差距,無論進步與退步都需作出總結,激勵自身繼續(xù)努力。
SPARK課程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的傳授,更多的是通過課外體育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與體育終身性。[3]通過影響學生的意識來改變學生行為的方式比單純地進行知識教授的影響更深遠和持久,這充分體現(xiàn)了該課程的終身性學習目標。[4]SPARK課程的發(fā)展性與終身性目標主要體現(xiàn)在:1.該課程制定詳細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課前、課中、課后主要學習任務與進度,明確自身在體育活動中的責任,并積極完成體育教學計劃。2.學生可根據(jù)自身現(xiàn)有體育素質,制定符合自身條件發(fā)展的學習目標,切合實際,更滿足學生需求,激勵學生發(fā)展。體育課程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滿足發(fā)展,實現(xiàn)終身學習目標,將是基本成功的課程,受益于學生的課程。
為進一步了解SPARK課程與我國傳統(tǒng)體育課程模式對學生體育課程興趣度的影響差異,為此,采用華東師范大學汪曉贊教授研制的“體育學習興趣評價量表”來了解實驗前后實驗班(采用SPARK課程授課方式的班級)與對照班(仍采用傳統(tǒng)授課方式的班級)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量表分為運動參與程度、體育學習積極興趣、體育學習消極興趣和自主學習程度四個維度。通過四個維度了解對照班與實驗班實驗前、后差值對比,對比分析學生對體育課程興趣程度的變化。
將對照班與實驗班學生實驗前后體育興趣問卷調查結果差值進行對比分析,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在運動參與程度、體育學習積極興趣、體育學習消極興趣三個維度上P值小于0.01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根據(jù)實驗前后對學生的體育興趣(運動參與程度、體育學習積極興趣、體育學習消極興趣、自主參與程度)四個維度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實驗得出SPARK課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尤其是在運動參與程度、體育學習積極興趣、體育學習消極興趣上有明顯變化,以上三個維度測試結果P值均小于0.01,SPARK課程對實驗班的影響具有非常顯著性。分析產生實驗前后變化的原因,其中自主參與程度是興趣維度當中實驗前后變化最小的一項,究其原因,SPARK課程對于學生來講是新穎的教學模式,作者在實驗班授課時,將其新穎方式引入課堂,大多以教師引導為主,教師教授學生新模式的具體操作形式,學生積極配合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程度并沒有明顯變化,且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長期的鍛煉與培養(yǎng)才能夠有所提高,因此實驗前后體育興趣中自主參與維度無顯著性變化。SPARK課程中新穎的活動道具與新穎的活動方式有效地激發(fā)學生體育課的參與程度,積極性明顯增強。例如彩虹傘這一道具,鮮艷的色彩搭配,從視覺上給予學生沖擊感,即課的開始便可調動學生,學生的積極興趣顯著增強,消極興趣顯著下降。
教師所倡導的體育課程是積極的、向上的,同時也是充實的,如何將切實發(fā)揮到最大化,而又不增加學生的消極興趣,成為體育課亟待解決并具有價值的問題。SPARK課程很好地優(yōu)化了這一問題,在提高學生興趣方面有其獨特的教學方式。例如“忘情投圈之健美操步伐練習”,在課堂中教授步伐之后,以游戲活動的方式復習鞏固該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該項活動是在規(guī)定場地內,四角放置彩球,學生分四組,站在本組陣地之后,教師以步伐名稱為口令,學生通過加快步伐速度移動到其他組獲取彩球再返回本組,循環(huán)進行。如此一來,該活動不僅僅提高了學生掌握步伐的熟練程度,更在跑動中大大提高了心肺呼吸能力,跑動能力等。又如“里外慢跑之足球練習”,學生在規(guī)定場地內呈方形組塊站立,內外分兩組,學生活動分為持球走、熟悉球性慢跑、兩組間原地傳球、行進間傳球等,教師發(fā)出口令,學生依據(jù)教師口令轉換練習,教師根據(jù)學生身體活動程度變換強度。經實驗班練習發(fā)現(xiàn),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興趣明顯高于對照班原地站立練習的效果。SPARK課程以獨特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明顯增強。
體育課程最本質的特征在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而身體素質的有效提高在于對體育課是否具有濃厚的興趣,學生只有對體育課本身產生興趣,才會積極投入其中,長此以往才會不斷提高其身體素質。SPARK課程關注學生的興趣,從學生興趣出發(fā),開發(fā)出許多符合學生需求的體育活動內容,將其課程引入高校體育教學,該課程的授課方式與課程活動內容深受學生歡迎,并通過測試發(fā)現(xiàn)實驗班學生體育興趣的提高明顯優(yōu)于對照班學生。
因此,經實驗證明SPARK課程對學生體育興趣(體育參與程度、體育學習積極興趣、體育學習消極興趣)的提高有顯著性影響。
SPARK課程為新穎性創(chuàng)新型課程,大到整體教學模式,小到課程各個環(huán)節(jié),均與我國體育課程存在較大差異。學習一種教學模式并非全盤接受,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取有利于自身發(fā)展的因素,融會貫通,更好地促進原有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我國體育課程一節(jié)授課內容一般為一項,可根據(jù)SPARK課程“一課多學”模式進行適當調整。例如SPARK課程采用一節(jié)課學習籃球加跳繩,籃球與跳繩分別練習身體的上、下肢,練習重點不同,通過一節(jié)課的雙向練習,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全身力量,促進學生協(xié)調發(fā)展。通過整合不同運動項目的發(fā)展特點,將兩種課程相融合。同時課程內容要因地制宜,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根據(jù)地方特色,開展具有地方色彩的特色課程。例如將少數(shù)民族舞蹈進行改編,融入至體育課程熱身活動部分,特別是我國西北地區(qū),傳統(tǒng)體育項目眾多,可依據(jù)學?,F(xiàn)有條件引入傳統(tǒng)體育項目,多方位吸引學生體育內容興趣,提高學生體育課堂積極性。
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5]體育課程鍛煉學生身體,提高學生運動技能,更重要的是以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為主要教學目標。學校可通過以下途徑逐步提高學生終身體育意識:1.課堂環(huán)節(jié)滲透。以課前集合宣布課上內容時間為契機,宣傳終身體育思想;2.開展終身體育意識培訓課堂。體育以實踐為主,更要結合理論知識講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最優(yōu)化效果;3.加大網絡媒體宣傳手段。以校園微信公眾號平臺、微博、校園廣播、網站等進行教育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