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妹,陳建紅
蘇州高新區(qū)人民醫(yī)院婦產(chǎn)科,江蘇蘇州 215129
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統(tǒng)腫瘤1/2以上,并且近年來其發(fā)病人群逐漸趨向年輕化[1],同時根據(jù)相關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世界每年新發(fā)宮頸癌病例超53萬,死亡人數(shù)達27.5萬左右,嚴重威脅女性的生命安全[2]。既往有研究認為,盡早診斷對于降低宮頸癌患者病死率、改善預后具有重要作用[3]。孕激素受體膜組分1(PGRMC1)是膜相關孕激素受體蛋白家族成員之一,并且參與多種細胞進程[4],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PGRMC1與乳腺癌預后存在密切關系[5]。目前國內(nèi)鮮見PGRMC1與宮頸癌的臨床特征、預后的相關性報道。本研究擬檢測宮頸癌組織中PGRMC1表達水平,探討其與宮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預后的關系,為宮頸癌的診斷與治療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本院收治并經(jīng)空心針活檢或術后病理組織學檢查確診的96例宮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96份宮頸癌組織標本作為研究組,96份宮頸癌旁組織標本(距腫瘤邊緣4 cm處)作為對照組?;颊吣挲g20~66歲,平均(46.62±5.32)歲。納入標準:(1)符合2014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女性生殖器官腫瘤(宮頸癌)的分類標準[6],并經(jīng)病理檢查已確診;(2)按照宮頸癌國際婦產(chǎn)科聯(lián)盟(FIGO)[7]分期標準分為Ⅰa~Ⅱb期;(3)行廣泛性全子宮切除術聯(lián)合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2)合并子宮內(nèi)膜癌等其他惡性腫瘤者;(3)術前接受放療、化療及生物治療的患者;(4)既往有精神病史者。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所有患者出院后經(jīng)電話、門診復診隨訪3年,隨訪截止時間為2020年11月30日或出現(xiàn)轉移或死亡,隨訪率為100%。
1.2方法 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檢測研究對象組織中的PGRMC1表達水平,首先將兩組織標本經(jīng)60 ℃熔點石蠟包埋以及4 μm連續(xù)切片后,通過蘇木素(武漢谷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染色,確定病變區(qū)域,載玻片上制片后采用檸檬酸修復液高溫高壓修復抗原,隨后加入稀釋的兔抗人PGRMC1(1∶100)單克隆抗體(美國HBT公司)4 ℃孵育過夜,再加入二抗孵育20 min,隨后使用DAB盒(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顯色,蘇木素復染,樹脂膠(武漢谷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封片,鏡下觀察染色情況。結果判定[8]:PGRMC1均定位于主要細胞膜或細胞質,腫瘤細胞質出現(xiàn)棕黃色或黃褐色均勻顆粒為陽性細胞。結果判定主要是在10個高倍視野下觀察細胞染色情況,并根據(jù)細胞染色強度與陽性細胞率評分標準進行綜合評分,結果判定由2位高年資的病理醫(yī)師共同完成。細胞染色強度評分標準:0分為無色,1分為淡黃色,2分為棕黃色,3分為棕褐色。陽性細胞率評分標準:0分(計數(shù)陽性染色細胞占細胞總數(shù)百分比<10%),1分(計數(shù)陽性染色細胞占細胞總數(shù)百分比為10%~25%),2分(計數(shù)陽性染色細胞占細胞總數(shù)百分比為>25%~50%),3分(計數(shù)陽性染色細胞占細胞總數(shù)百分比為>50%~75%),4分(計數(shù)陽性染色細胞占細胞總數(shù)百分比>75%)。最終得分=細胞染色強度評分×陽性細胞率評分,得分>2分判定為陽性,≤2分判定為陰性。
2.1宮頸癌患者組織標本PGRMC1表達情況比較 宮頸癌組織中PGRMC1陽性表達率高于癌旁組織(67.71%vs.29.17%,P<0.001),見表1、圖1。
表1 宮頸癌患者組織標本PGRMC1表達情況比較[n(%)]
注:A為癌旁組織中陰性表達,B為癌組織中陽性表達。
2.2PGRMC1表達情況和宮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PGRMC表達情況與宮頸癌患者年齡、病理類型、肌層浸潤深度、腫瘤大小無關(P>0.05),但PGRMC表達情況與宮頸癌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有關(P<0.05),且當宮頸癌患者為FIGO分期Ⅱ期、腫瘤低分化、有淋巴結轉移時,PGRMC陽性表達率明顯升高(P<0.05),見表2。
表2 PGRMC1表達情況與宮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n)
2.3PGRMC1表達情況與宮頸癌預后的關系 所有患者出院后隨訪3~36個月,3年生存率為67.71%(65/96)。PGRMC1陽性、陰性患者3年生存率分別為58.46%(38/65)、87.10%(27/31),采用Kaplan-Meier法進行分析,兩組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8.168,P<0.001)。
2.4影響宮頸癌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FIGO分期Ⅱ期、腫瘤低分化、有淋巴結轉移、PGRMC1陽性表達的宮頸癌患者3年生存率均顯著降低(P<0.05),見表3。
2.5影響宮頸癌預后的多因素Cox回歸分析 腫瘤低分化、有淋巴結轉移、FIGO分期Ⅱ期、PGRMC1陽性表達均為影響宮頸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4。
表4 影響宮頸癌預后的多因素Cox回歸分析
宮頸癌是主要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導致的女性疾病。該疾病早期癥狀不明顯,一般出現(xiàn)明顯癥狀時已處于中晚期,目前其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但與病毒感染、多次人工流產(chǎn)、長期使用避孕藥等因素有關[9]。導致腫瘤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因素是腫瘤出現(xiàn)侵襲和轉移,有研究發(fā)現(xiàn),80%以上的宮頸癌死亡是由腫瘤轉移和侵襲導致的[10-11]。因此,早期診斷并防止腫瘤轉移、侵襲是改善宮頸癌預后的重要措施。近年來,隨著宮頸癌發(fā)病率逐漸升高,我國對宮頸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也進入更深的探索階段,已發(fā)現(xiàn)并證實多項分子指標在宮頸癌的診斷、預后評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2-13]。
PGRMC1是近年發(fā)現(xiàn)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2×103~26×103的多蛋白孕酮復合物,廣泛存在于真核生物膜相關的孕激素受體蛋白家族,目前的研究發(fā)現(xiàn),PGRMC1能夠結合并調(diào)節(jié)細胞色素17450酶,具有參與調(diào)節(jié)細胞周期、P4信號通路和類固醇應答等作用[14]。既往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PGRMC1的表達水平在多種腫瘤中升高[15-16]。
本研究結果顯示,宮頸癌組織中PGRMC1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癌旁組織(P<0.05),提示PGRMC1在宮頸癌組織中表達水平升高。而既往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PGRMC1在交界性卵巢腫瘤與卵巢癌組織中的表達水平高于正常卵巢組織[17]。同時本研究發(fā)現(xiàn),PGRMC1表達水平與宮頸癌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情況有關,且當宮頸癌為FIGOⅡ期、低分化、有淋巴結轉移時,PGRMC1陽性表達率明顯升高(P<0.05),表示PGRMC1表達水平與宮頸癌嚴重程度有關,并與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存在密切關系,其陽性表達提示患者預后不良。既往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PGRMC1表達水平與乳腺癌患者的臨床分期、淋巴轉移情況密切相關[18]。本研究經(jīng)隨訪以及單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PGRMC1陽性表達患者的3年生存率低于陰性表達患者(P<0.05),提示PGRMC1表達水平能夠反映宮頸癌患者預后。同時本研究經(jīng)多因素Cox分析發(fā)現(xiàn),腫瘤低分化、淋巴結轉移、FIGO分期Ⅱ期、PGRMC1陽性表達均為影響宮頸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進一步證實PGRMC1對宮頸癌的發(fā)生、進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能夠作為評估患者預后的生物標志物。可能是由于PGRMC1在介導孕激素的非基因組效應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同時還能夠與血紅素直接結合激活細胞色素P450參與調(diào)節(jié)體內(nèi)類固醇、藥物代謝及性激素的合成,并且當其表達水平升高時能夠導致腫瘤對化療產(chǎn)生抵抗。而宮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與雌孕激素相關,當PGRMC1表達水平升高時能夠使性激素合成異常,從而導致宮頸癌患者病情逐漸加重,且預后不良。
綜上所述,PGRMC1的表達水平在宮頸癌組織中升高,且與宮頸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有關,PGRMC1陽性表達的宮頸癌患者預后相對較差,因此,PGRMC1有望作為宮頸癌病情判斷及預后預測的有效生物標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