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鎳,惲瑞元,劉琳,楊柳
靖江市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江蘇靖江214500
隨著全球老齡化社會的演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個必須面對的且迅速升級的全球公共衛(wèi)生問題[1]。T2DM患者可能由于控制不佳的高血糖導致高脂血癥[2],高脂血癥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下心臟病、缺血性腦卒中等疾病的高危因素[3-4]。臨床上我們常使用糖化血紅蛋白來評估患者的血糖調控水平,臨床建議將T2DM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Baranwal JK等[5]的研究發(fā)現(xiàn)糖化血紅蛋白可能是血脂異常的生物標志物,但對于臨床患者中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的關系目前少見報道。
基于此,該研究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入住于靖江市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412例,根據糖化血紅蛋白情況進行分組,研究,評估不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情況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靖江市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收治的T2DM患者412例,研究的數(shù)據來源于登記庫,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由于這是一項回顧性研究,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知情同意書的豁免。研究是根據《赫爾辛基宣言》進行的。
2型糖尿病的診斷遵從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標準[6]:糖化血紅蛋白≥6.5%,糖耐量試驗:空腹血糖>7.0 mmol/L,2 h血糖>11.1 mmol/L,或隨機血糖>11.1 mmol/L。排除標準:既往有心腦血管疾病、甲狀腺疾病、腎臟問題和其他內分泌疾病的患者和服用降脂劑的患者。
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人體測量[體質量、身高和體質指數(shù)(BMI)]情況。收集患者的實驗室結果,包括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所有患者在上午8:00-10:00(12~14 h禁食)期間采集血樣。根據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分為血糖控制不佳組(糖化血紅蛋白>7%)或血糖控制良好組(糖化血紅蛋白≤7%)。評估兩組總膽固醇、三酰甘油、LDL-C、HDL-C的差異。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包對兩組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該院內分泌科共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765例,其中102例合并心腦血管疾病,105例合并慢性腎臟疾病,58例合并其他內分泌疾病,88例無法獲取研究所需數(shù)據。該研究共納入412例T2DM患者。
血糖控制良好組(糖化血紅蛋白≤7%)有180例患者,其中男性63例,女性117例。血糖控制不佳組(糖化血紅蛋白>7%)有232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165例。血糖控制良好組的糖化血紅蛋白 (6.13±0.61)%,血糖控制不佳組的糖化血紅蛋白(8.84±1.43)%。兩組之間的年齡、性別,BMI,總膽固醇、LDL-C、HDL-C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血糖控制良好組的三酰甘油為(128.43±70.81)mg/dl,低于血糖控制不良組的(154.12±96.63)mg/d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根據血糖控制情況比較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征(±s)
表1 根據血糖控制情況比較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征(±s)
項目 血糖控制良好組(糖化血紅蛋白≤7%)(n=180)年齡(歲)BMI(kg/m2)糖化血紅蛋白(%)總膽固醇(mg/dl)HDL-C(mg/dl)LDL-C(mg/dl)三酰甘油(mg/dl)61.5±13.13 30.10±5.45 6.13±0.61 164.80±37.81 49.49±17.71 99.32±37.85 128.43±70.81血糖控制不佳組(糖化血紅蛋白>7%)(n=232) t值 P值60.17±13.85 30.34±5.54 8.84±1.43 170.82±43.32 47.41±15.01 103.03±34.42 154.12±96.63 0.989-0.439-23.796-1.478 1.289-1.039-2.997 0.323 0.661<0.001 0.140 0.198 0.300 0.003
該研究證實,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紅蛋白>7%)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更高的三酰甘油,這提示對于糖化血紅蛋白>7%的2型糖尿病患者,監(jiān)測三酰甘油并進行防治是有必要的。
目前有一些探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與血脂的相關性研究,但結果不盡相同。Shukang Wang等[7]的研究以空腹血糖7 mmol/L作為分組標準,觀察到空腹血糖控制較好組的總膽固醇均值為5.09 mmol/L,明顯小于空腹血糖偏高組的5.16 mmol/L(P<0.05),與該研究具有一致性。該研究觀察到血糖控制良好組的總膽固醇為(164.80±37.81)mg/dl,低于血糖控制不佳組的(170.82±43.32)mg/dl(P>0.05);Shukang Wang等的研究觀察到空腹血糖控制較好組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均值為1.35 mmol/L,高于空腹血糖控制不佳組的1.30 mmol/L(P<0.05),而該研究發(fā)現(xiàn)血糖控制良好組的高密度脂蛋白為(49.49±17.71)mg/dl,高于血糖控制不佳組的(47.41±15.01)mg/dl(P>0.05),這可能是由于評價血糖控制水平指標的差異所導致的。此外,盡管這項研究中兩組的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未見差異,但這項研究支持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與血脂存在相關性。Khan HA等[8]的研究發(fā)現(xiàn)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三酰甘油、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呈正相關,但與高密度脂蛋白呈負相關;Omar SM等[9]的研究發(fā)現(xiàn)更高的糖化血紅蛋白指向更高的三酰甘油,糖化血紅蛋白控制良好組的三酰甘油是120.0 mg/dl,低于控制不良組的130.6 mg/dl(P=0.032),這一結果與該研究結果相似:該研究觀察到糖化血紅蛋白控制良好組的三酰甘油是(128.43±70.81)mg/dl,低于控制不佳組的(154.12±96.63)mg/dl(P<0.05);Shahwan MJ等[10]觀察到與糖化血紅蛋白值<7.0%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化血紅蛋白值≥7.0%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顯著升高,然而,這項研究未觀察到與三酰甘油的相關性。
這些研究的不一致可能是由于糖化血紅蛋白的相對穩(wěn)定性造成的,糖化血紅蛋白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穩(wěn)定,而空腹血糖和血脂卻發(fā)生了變化。但是,這些研究都觀察到血糖控制情況與血脂的相關性,部分研究的結果支持了我們的結論: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紅蛋白>7%)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更高的三酰甘油。
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不僅可作為識別T2DM患者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的生物標志物,也可作為評估T2DM患者血糖調控水平的指標[4]。在該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三酰甘油另外一個與糖化血紅蛋白相關的指標,這項研究可能間接有助于評估T2DM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在T2DM患者中,胰島素抵抗被認為是血糖升高的重要原因[11],這可能也是血脂異常的原因。我們推測,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功能不足,導致肝臟分泌極低密度脂蛋白影響了富含三酰甘油脂蛋白的清除,由于三酰甘油的合成底物水平提高而導致了高三酰甘油血癥。
我們觀察到血糖控制較差的患者存在更高的高三酰甘油血癥的風險,因此,在進行健康管理時,需同時評估血糖、血脂的調控方案。建議糖尿病患者制訂必要的健身計劃,包括輕度強度體育活動[12],以及合理的飲食結構,在制訂飲食結構方案時需注意血糖與血脂的相關性,在調控血糖的同時更好地控制血脂水平。此外,內分泌科醫(yī)師應該了解到糖化血紅蛋白與三酰甘油的相關性,對于糖化血紅蛋白異常的患者需進一明確血脂情況,指導臨床用藥。
綜上所述,糖化血紅蛋白>7%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更高的三酰甘油水平,未觀察到糖化血紅蛋白與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