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廣勇/王彥琪
現(xiàn)如今,二胡已逐步由民間音樂登上了大雅之堂,在二胡發(fā)展的走向上在表演問題方面也愈加變得重要起來。它作為我國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樂器之一,二胡具有柔美的音色與豐富的表現(xiàn)力,并且在演奏過程中善于抒發(fā)內心的情感,從而表達出人們內心深處的思想情趣。而從演奏技巧上來看,它除了運用到傳統(tǒng)技法外還吸收并借鑒了大量的小提琴特色,這使得二胡在音色優(yōu)美的基礎上更加具有特色性,讓二胡受到了更多人的喜愛。也使得我國民族樂器的演奏藝術源遠流長,且在歷史發(fā)展中造就了燦爛的器樂文化。
所謂的表演藝術主要是以思維與體驗作為主要基礎的。它可以將喜悅、輕快、悲慘凄涼、暴躁憤怒、哀怨憂愁等多種情緒恰當?shù)谋憩F(xiàn)出來;也可以將深邃幽遠、熱鬧、空曠遼闊、縹緲與寧靜等意境適當?shù)拿鑼懗鰜?;還可以進行對質樸純善、憨厚老實、活潑可愛、彪悍、恐怖、果斷等形象的塑造,也能對不同的品格與思想同時反映出來。二胡的演奏也可以看作是一門獨特的表演藝術,它在形式上同其他的藝術基本大致相同,但在演奏藝術上也有著獨特的美學原則與規(guī)律,它在美學原則的問題方面涉及也較為廣泛。通過任何形式去進行表演,都是離不開表演所涉及到的表演本人、表演內容與表演工具,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只有去真正掌握了解并運用好以上三點要素,才能從根本上給表演帶來強大的感染力與生命力。而其中表現(xiàn)尤為明顯的就屬輕視內容,而輕視內容即為音樂的本身,亦可以稱作音樂形象,主要就是將自身的經(jīng)力去全身心的投入到對技術的磨練中,由此可見,只有在技術上達到熟練的效果才能躋身于演奏家行列。理論上來講,熟練的技術可以看作是克服藝術所遇見的障礙,而其熟練方面只能夠說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手段,無論多么完善的技術都不能是獨立存在的,只有通過音樂內容等賦予其血肉與筋骨,才能使其綻放生命的光彩,才能最終體現(xiàn)出它的實際價值與意義。在某種情況下,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將手段作為了最終目的這種常見的錯誤,這樣會導致練習會一直處在一種刻板機械的、沒有內容的、不假思索的音樂片段里。
拉赫瑪尼諾夫這位著名的鋼琴家曾說過:“要想進行優(yōu)美演奏,就要求展開鍵盤以外的深思。作為一名學生一定不要以為音符彈奏完成時,任務也就隨之完成了。實際上它僅僅只是一個開始,一位合格的演奏者必須讓作品成為自身的一部分。而每個音符都必須喚起演奏者身上的音樂意識,并使他們充滿使命感。”這種音樂意識也正是音樂藝術從業(yè)者所需要追尋的最終目標,而為了此目的,使每一位專業(yè)的演奏家都為之奉獻出了畢生精力。例如像王國潼,他作為一名二胡大家涉及到了二胡的各個領域,在創(chuàng)作方面、演奏方面、理論方面、教育方面和樂器方面都有所涉足,并且在此方面上都曾獲得過很大的成就。在他的青年時代就曾演奏了《三門峽暢想曲》,它運用創(chuàng)新的技巧所創(chuàng)作出的新作曾轟動了當時的樂壇并一舉成名。他的一生早已奉獻給了二胡藝術的成就與經(jīng)歷,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與付出讓我們能夠真實的感受到“音樂意識的使命感”的重要性,若藝術家在進行創(chuàng)作演奏時缺少此點,就算擁有再好的技巧來進行演奏,最終的演奏效果也是沒有個性與生命的,它與音樂的真實本質失去了一定得聯(lián)系,且喪失了藝術本身所具有的創(chuàng)造性與靈魂。這也是當下所有演奏者所應該重視到的關鍵問題。
還存在著一種相反現(xiàn)象,也就是對音樂內容過于重視的表現(xiàn)情況,往往忽視了演奏技術上的鍛煉。而音樂內容也可以稱作音樂的形象,它是所有演奏者所追求的終生目的,也是音樂技術的殿堂,若沒有技術也就無法走進這所迷人且令人向往的殿堂中去。換而言之,若演奏者不能夠對樂器進行出神入化與熟練地掌握,他所呈現(xiàn)出的最終表演就會變得生澀膚淺,根本不能夠使演奏和表演達到渾然天成與行云流水的境界。只有他們真正意識到演奏的重要性,并下功夫去磨練自身的技巧,才能最終邁進更加高深的門檻中去。而任何一名二胡演奏家都不會在表演過程中還在擔心自身對技術細節(jié)的掌握程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擁有完善技術在對藝術表演上是占著很高地位的。因此一定不要忽略在技術上的訓練,也不能忽略對音樂內容的鉆研,這兩者都必須同時占著重要的位置。也可以說是在進行音樂內容研究的同時,也應在演奏技術上進行刻苦訓練,在同時注重演奏技術的提高與音樂作品形象的體現(xiàn),這些都是二胡演奏最為基本的原則問題。只有真正的去嚴格遵守和理解透徹此原則,才能使效果變得事半功倍,才能使演奏道理少走一些彎路。
從早期奚琴時期發(fā)展至今,二胡已經(jīng)歷了千年的歷史,它無論作為一種獨奏樂器,還是作為一種民族合奏的樂器、或是作為現(xiàn)代管弦樂隊中的一種常規(guī)樂器,都占著及其重要的位置。最初二胡只處在一種卑微地位中,它僅僅流傳于戲曲音樂與民間音樂的伴奏中,并不能夠登上大雅之堂,因此有關二胡演奏的風格與技法等情況方面也并沒有具體的文字來進行記載,所以也無法準確地追溯到它的原始演奏形態(tài)。若想對二胡的演奏風格進行透徹的研究,就只能夠從阿炳與劉天華的格式進行追溯。而作為一門獨奏樂器而言,從二人創(chuàng)立抒情性演奏風格起至今為止出現(xiàn)了80 多年,現(xiàn)如今已發(fā)展成為各地區(qū)的演奏音樂風格,涉及廣泛至描寫性、敘事性、戲劇性、歌唱性、史詩性等,在這種由最初單純型的演奏風格到豐富多樣的綜合型的演奏風格,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受到作品與時代的影響。所以應從時代與作品的角度去出發(fā),掌握并理解好二胡表演風格的最終發(fā)展脈絡,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表現(xiàn)出一部好的作品所蘊含的真正意義。在二胡發(fā)展的過程中最能夠體現(xiàn)出代表性的演奏風格有:①蔣風之所創(chuàng)立的演奏風格,我們習慣稱它為蔣派,它的風格自成一格且細膩深刻,主要的代表作有《花歡樂》與《漢宮秋月》等。②作為北方二胡的演奏風格,主要體現(xiàn)為粗獷與爽朗等性格,在它的演奏技巧上主要注重于運功的功力上,它的代表作有《長城隨想》與《三門峽暢想曲》等。③作為蘇南地區(qū)的演奏風格,主要體現(xiàn)為甜美細膩的風韻,它主要是基于蘇南和江南絲竹的小調音樂發(fā)展而來,在進行演奏時主要注重于左手運指的靈巧度上,這種獨特的風格也是作為二胡演奏者所需要熟練掌握好的重點科目,它的代表作有《姑蘇春曉》與《江南春色》等。④作為陜西地區(qū)的演奏風格,主要體現(xiàn)為富有秦腔與眉戶戲曲等特色,在它的戲曲板式與特性音的使用上是特別具有自身特色的,它的代表作有《迷胡調》與《秦腔主體隨想曲》等。⑤作為山東和河南地區(qū)的演奏風格,主要借鑒了板胡、嗩吶與墜琴等樂器來進行手法的演奏,因為大幅度的運用滑揉與滑音等演奏技法,使得演奏的樂曲更富有濃厚的民間韻味,它的代表作有《一枝花》與《河南小曲》等。⑥作為內蒙地區(qū)的演奏風格,主要運用了烈馬節(jié)奏與三度顫指音這兩種演奏技法,讓所演奏出的音樂更富有四胡樂器和馬頭琴樂器等特點,它的代表作有《草原新牧民》與《奔馳在千里草原》等。隨著各地區(qū)間廣泛的交流,使得演奏的風格日益融合起來,在通過對多地區(qū)風格與演奏特點的掌握下,早已普遍成為了對新一代演奏家的要求。
在藝術實踐的過程中,數(shù)以萬計的民間演奏家通過以樂器來進行演奏的方式來為各民族與地區(qū)帶來多姿多彩的曲藝、戲曲和歌舞音樂等即興伴奏或者是拖腔送韻,最終形成了一種獨立的表演形式與演奏風格,而在這種不同演奏的風格中所涉及到的手段與技巧就成為風格性的表演技巧,所謂的風格性技巧也可稱作是對不同音樂的風格通過特殊手段來進行演奏的表現(xiàn)形式。二胡演奏技巧的風格性是特別豐富的,例如:陜西的“摟音”這一音樂風格;廣東的“裝飾回音”與“滑音”這兩種音樂風格;江南絲竹的“墊指滑音”這一音樂風格;河南的“大滑弦”與“滑揉”這兩種音樂風格;蒙古族的“三度打音”這一音樂風格;藏族的“裝飾閃音”這一音樂風格;朝鮮族的“遲到揉弦”這一音樂風格等。它們都是對不同地區(qū)與民族的音樂風格通過不同技巧與手段來進行表現(xiàn)的,它具備著不同的審美習慣、不同的語言特點與不同的社會生活下的音樂產(chǎn)物,而它們的共同特點則是能夠準確簡練的展現(xiàn)出以上音樂的風格特點,從而發(fā)揮出二胡的表現(xiàn)力。風格性技巧在與一般技巧進行比較時,能夠更為突出所演奏出音樂旋律中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若能夠得當?shù)氖褂?,就會使演奏能夠變得錦上添花起來,最終產(chǎn)生奇特的藝術效果,但若是不能夠很好的去使用它,就會在降低音樂感染力的同時,也會使音樂風格產(chǎn)生了相反的效果。
在進行二胡表演的教學過程中,會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學生在進行演奏時很難融入進自身的情感,如何有效的將情感藝術融入到二胡表演的作品當中,是目前針對學生提高二胡演奏水平的重點所在。二胡的演奏者應通過對所演奏的樂譜展開理性的分析后所領悟出的越趨之情,也應挖掘出音樂作品背后樂譜符號所蘊含的靈魂所在,最終將此靈魂通過以下兩種方式顯現(xiàn)出來。
二胡演奏的藝術魅力主要體現(xiàn)在神韻這兩個字,若在音樂的表現(xiàn)中能夠傳神有韻,則是對作品的理解與技巧的規(guī)范化方面有著集中性的體現(xiàn)。在演奏過程中,音樂的千變萬化主要來源于演奏者的情感融入,它所表現(xiàn)出的喜怒哀樂均是對作品的一個標定理解,同時也包含了對中國幾千年人文的認知。只有在演奏者的情感到位時,才能使得音樂的表現(xiàn)能夠到位,才能最終欣賞到或怒或哀與或喜或悲的情緒,雖然不能夠見到其真實的形貌,卻能夠給欣賞者帶入到一個動人的境界中去,因此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二胡演奏者就一定要加強重視旋律的重要性。
將從生活中所體驗與觀察到的感性印象,其包含了各種人物、事物、場面、情節(jié)與細節(jié)方面的表象、意象或映像等存儲在自身的情感記憶里,并且將它們隨時的調動起來,來達到二度創(chuàng)作的境界。具有豐富的情感記憶才能使得演奏者能夠深刻的認識到音樂。在對音樂想象方面主要包括了藝術情景上的聯(lián)想,而對作品的內在情感與精神氣質的領悟刻畫上也應重視起來。在初始想象的階段,會有無數(shù)的意念萌生出來,與此同時應給無形的事物與虛擬的東西以具體化或刻畫。從而做到“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而接下來就要對想象中所涉及到的形象進行透徹的分析、提煉與組合。在這個想象過程中適當?shù)募右岳硇缘慕M合與選擇,將所能夠感受到的事物升華為標準的藝術形象。在張曉峰和朱曉谷通過根據(jù)杜甫的同名詩《新婚別》進行創(chuàng)作來作為例子,一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迎親,第二部分是驚變,第三部分是送別。在演奏前對安史之亂的背景進行了解,來渲染出音樂的氣氛與如泣如訴的情感旋律。
情的投入在二胡表演藝術中是一種發(fā)自肺腑的體現(xiàn),而在二度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情感與情致也應該是發(fā)自內心與真誠的,并不能是虛假偽裝和矯揉造作。巴赫這名德國的音樂家曾說過:“音樂家只有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到別人?!币哺嬖V了我們只有投入自身的真情才能夠再現(xiàn)作品的真實之情,才能夠將內心深處的情感進行生動的傳達。藝術源于生活,因此藝術之情也源于生活之情,它是將自然情感通過提煉、加工、創(chuàng)造與整理后得到的情感表演。藝術與生活中的情主要區(qū)別于,藝術之情具有普遍性與必然性,而生活之情則具有一定得特殊性與偶然性。
綜上所述,音樂的表演是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而二胡也并不例外。樂譜是對音樂進行記錄的符號,作曲家在將內心深處的活動與樂思通過樂譜的形式進行記錄的時候,就會將大量的音樂信息隱藏在符號當中,但是在完善的記譜都不可能將全部的生命都容納到音樂作品當中。在教學中會時常發(fā)現(xiàn),學生在進行二胡演奏的過程中并不能很好的將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所以如何將表演之情合理的融入到作品當中,是對學生演奏水平有效提高的重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