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嘉瑜
一、說教材
本課選擇部編教材二上第5課,教學目標分為三個維度。
1.認識“玲、詳”等15個生字,會寫“畫、評、獎”等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第朗讀課文,試著用“得意、傷心、滿意”復述故事(重點)
3.理解爸爸的話,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難點)
這篇課文從人教版到部編教材都將其入編,可見這篇課文有著一定的教學研究價值。對比兩版教材的教學目標相同點就是讓學生用“得意、傷心、滿意”復述故事內(nèi)容,這也是本課教學重點,它還是新版語文課標對一、二年級學段在口語交際方面的要求:能完整的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部編教材在閱讀課型做了很大的改變,改精讀為教讀,改略讀為自讀,增加課外閱讀共同組成“三位一體”看課型結構。教讀并非是原有“精讀”的割裂與對立。教讀重在“教”,以教促“讀”。教讀融合了“精”與“略”兩類課型,傾向借助教材教會兒童用所學的方法嘗試獨立閱讀。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教師如何通過自己的教學讓每個孩子能獨立閱讀。教讀注重教學內(nèi)容的變革,在讀法上給予更多的指導,這也是我在設計本課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宗旨。
二、說學生
我們班的孩子與年級平行班的孩子比,他們特別活躍,導致很多孩子的注意很難集中,為了提升學生的注意力,保證教學質(zhì)量,我也是絞盡腦汁。我會在適當?shù)臅r候開展一些課間活動,目的是將學生開始游離的視線拉回來。在設計課間活動,我也是很花心思。將課間活動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一)肢體活動。主要就是將當堂課的教學重難點,通過我的肢體動作,配上音樂,讓孩子們跟著做,這樣既調(diào)動情緒,又鞏固了知識點。本課在突破復述故事這一教學重點時,我就采用將故事主線編成兒歌,這樣學生在兒歌的引導下很容易學會如何復述故事。
(二)復盤活動。這種活動形式重在對所學過的知識點的鞏固。這類活動我常用于識字教學以及說話訓練等環(huán)節(jié)。
(三)互動活動。課堂教學最常見的互動就是一問一答。教師設計問題要注重精煉,就像今天這課,如果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問學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玲玲的畫》這篇課文好嗎?學生他能說個不字嗎?他只想做個好孩子,所以他們一定是有氣無力地說好。中國的孩子有種與生俱來的本領——讀心術,他們能準確讀出老師心里想要的答案。
現(xiàn)在我在設計問題時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盡量不提單選問題,要允許孩子有自己不一樣的想法。
(二)盡量不提讓學生走神的問題。學生走神,可能與提問的難度有關。我設計的問題難度適中,讓每個孩子都有思考的欲望。
(三)盡量不提讓學生看我臉色的問題。讓他們有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說錯了我也不急于下定論。
(四)盡量不提過分簡單的問題。雖然這類問題學生的參與度會很高,但基本沒過腦。
三、說教法
小學語文教學不能再局限于教材本身,教師要有長遠的目光。要與中學語文對接。剛才分析了部編教材的特點,提倡“教讀”課型,實際上也是在與中學語文接軌。
課外閱讀,重在與經(jīng)典名著親近,親近母語是語文老師的教學使命。從一年級從我接任班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就開始嘗試如何以教材為原點,向周邊文學經(jīng)典輻射,如何通過課堂向?qū)W生輸送與教材有關的課外知識。我在眾多的教法中,選擇學科融合的教學方法。
當我發(fā)現(xiàn)適合學生閱讀的作品,我會精心挑選其中與教材有關的內(nèi)容,在通過教學設計,融合到整個課堂教學中。這里面可能涵蓋人文地理,歷史文化,名山大川等綜合信息。我需要做的是篩選,整理、融合這些步驟。比如,語文教材有很多關于人文歷史、神話傳說,都與《山海經(jīng)》這部上古時期的奇書有關,于是我把書中與教材對接的內(nèi)容進行整理,作為教材的拓展閱讀內(nèi)容讓學生閱讀,不斷擴充孩子的知識面。
四、說教學思路
下面我就本課教學設計重點談談我的教學思路
(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巧設計
1.重預習,部分環(huán)節(jié)移至課前完成
每課教學前,我都會安排學生完成預習單,預習單內(nèi)容包括生字的音、形、義的鞏固。今天這節(jié)課,我就是利用預習單,這樣既檢查了學生的完成情況,又能快速說出需要的各種信息,之所以采用識字環(huán)節(jié)課前完成,也是針對二年級識字量增加而導致占用課堂大量時間的實際情況而采取的教學手段。
2.知識點的鞏固需要舉一反三
語文教師還要遵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原則。因此,教會學生舉一反三,才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學習“幅”字,我讓學生通過識字鞏固部首+熟字的識字方法,然后引導學習玲字,并提示他們形聲字一般可采用這種方法識字。
3.重視朗讀訓練
如果翻閱我們的教材,可以發(fā)現(xiàn)低年級課后練習都有“朗讀課文”這項項訓練。我會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側(cè)重某一方面或某幾個方面的朗讀訓練。今天在教學中,我注重朗讀形式的多樣化。在初讀課文環(huán)節(jié),我讓班上朗讀不錯的孩子讀課文,起到示范作用。這篇課文人物對話是故事主線,我讓男女生分角色朗讀,用幾個問題精準分析人物的心理變化,齊讀爸爸的話,突破教學難點。
(二)重視學情,提興趣
1.設計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學習“畫”字,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認真書寫,我用送禮的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也是從平時的日常教學中積累的經(jīng)驗。
2.聯(lián)系生活,猜透學生的心思
巴啦啦小魔仙是很多孩子喜歡的人物,很多孩子喜歡模仿劇中人
物。所以我利用小魔仙念咒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念咒的時候特別來勁,這一環(huán)節(jié)也作為課間活動安排。
3.重視課后習題,設計教學
本課的課后習題最難的在于試著用“得意、傷心、滿意”3個詞
語復述故事。很多孩子一要講故事就犯難,有的是不知怎么組織語言,有的是抓不住故事主線。于是我利用兒歌形式,講故事主線濃縮在兒歌中,再讓孩子讀,加深印象。再給其他人講故事,他就有了方向感,可以在兒歌的基礎上展開敘述,降低了自己組織語言的難度。
(三)教學設計,藏心思
1.課題導入環(huán)節(jié),以識字導入。一是課題中的玲和畫都是要認識的字,如果逐一認讀,學生不感興趣,還浪費時間。于是我用填量詞的方式,引出要學的“幅”“玲”“畫”三個字。每課課后生字那么多,如何取舍是關鍵。其他生字,可以借用預習單完成。
2.將表示玲玲心里變化的3個詞,用板貼的方式,先讓學生選擇,再說理由。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借選擇說理由的方式,檢查。孩子對詞語理解程度。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nèi)涵和語文應用的規(guī)律。
課標還指出:在低段閱讀方面,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
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所以我設計了本環(huán)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