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和質量培養(yǎng)這一課題意義彰顯地重大而又深遠。目前高校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及黨員素質能力參差不齊,該文主要研究了當前形勢下在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過程中出現的顯著問題,并分析了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旨在探索出適合高校大學生黨員在新時代的系列量化管理機制的改進措施和完善方法,意在建成高校學生黨員的一種長期有效管理體制,實現學生黨員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黨員教育;高校黨建;學生黨員;量化管理
1.前言
大學生作為高校教育的主體,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繁榮富強的重要建設者,大學生黨員更是時代的精英和中流砥柱。少年強,則國強;國強,則中國少年更強。在國家穩(wěn)步走向小康的建設時期,大學生黨員肩負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終身的光榮使命。他們的能力和素質與我們黨的建設和發(fā)展密不可分,同時也與祖國的前途命運密切相關。因此,作為大學生黨員,要充分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鼓勵廣大學生共同進步,以“自我約束、自我監(jiān)督、自我培養(yǎng)、自我服務”為指導,充分發(fā)揮“自我”的四個機制,從而實現星火燎原、輻射整體的良好教育效果,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復興。
2.高校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中的主要問題
如今隨著高校大學生人數的不斷增長,其黨員隊伍也在逐漸壯大,這在為高校黨組織涌入新鮮血液的同時,也面臨著嚴重的“重發(fā)展,輕教育”問題。雖然當前發(fā)展學生黨員的流程比較規(guī)范,并且是通過參加黨課培訓以及社會實踐等方式來更新黨員的入黨動機,但是忽視學生黨員的繼續(xù)教育問題仍然存在,造成部分大學生黨員被發(fā)展后的積極主動性降低,部分學生黨員意識淡薄、理想信念不牢、組織觀念不強、奉獻精神弱化、上進心缺乏、不重視黨組織的一些活動等問題。如果放松了對學生黨員的教育工作,可能會違背黨員發(fā)展的初衷,對學生黨員缺少必要的管控也會使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fā)揮,嚴重損害黨員的整體形象。因此,在新形勢下,尋求有效措施來加大對大學生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力度就顯得格外重要。當前,主要問題可以基本概括為下列幾個方面。
2.1 大學生入黨過于盲目、缺乏應有的責任意識
在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黨員”這一標簽對于部分大學生來講與其個人榮譽息息相關,但其中一些人選擇加入黨組織僅僅是為了滿足自身的虛榮心,入黨動機不夠純粹,更不知自己為什么要加入我黨。還有一些大學生由于家里的祖輩或者父輩是黨員,因此覺得自己要入黨,或者是迫于家長及周圍人的要求才提出入黨申請,并沒有經過自己的充分思考。另一部分大學生入黨是因為他們能夠滿足招聘工作的條件,有利于自己更好地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因此,大學生盲目入黨的行為變得越來越多,反而忽視了入黨后真正重要的是黨性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及應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2.2 黨員理想信念弱化、缺乏有效的政治理論學習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高校更應該重視大學生黨員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為社會的發(fā)展建設添磚加瓦。由于高校的日常學習任務比較繁重,學習難度偏大,且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內容比較枯燥乏味,這都直接或間接導致了大學生黨員不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習中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欠缺,僅是機械的完成了黨組織交予的工作。部分學生黨員輕視政治理論學習,重視表面工作,某些學生對于黨的理論學習不夠深入全面,往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時常出現部分學生雖然已發(fā)展成為黨員,但在思想上卻沒有真正入黨,且在入黨后出現了學習觀念與意識弱化、缺乏政治敏銳度、不能夠積極參與政治理論學習等現象。
2.3 大學生入黨后的學習深度不夠
當前,高校在發(fā)展大學生黨員時,教育環(huán)節(jié)相對薄弱,教育體系尚未形成。當前高校發(fā)展大學生黨員主要集中在學期的末尾,很多學生以“學習壓力大”、“科研任務重”或者“要準備期末考試”等原因,對于入黨前的培訓就持應付的態(tài)度,對學習黨的政治理論知識的主動性不足,入黨動機也沒有得到凈化。部分黨員出現了“在加入黨組織前積極努力,在加入黨組織后消極怠工”的情況。對于黨員的培訓學習僅僅停留在入黨前的一段時間,由于“時間緊,任務重”,使得大學生學習知識的效果也不好,存在著黨課學習不深入、學習時間偏短、學習內容偏雷同等問題。
很多大學生在入黨后,不重視政治理論知識的后續(xù)教育學習,很多黨員的理論學習只有“上黨課”那么一次,黨課結業(yè)考核通過之后就放棄了學習。隨著時代年輪的不斷向前,黨的理論知識和重要的指示精神也在不斷更新、與時俱進。在入黨后,走馬觀花的學習比較多,有些學生黨支部難得組織一次學習,時間僅僅是十幾分鐘,許多學生黨員們甚至連學習前的預習都沒有,而是直接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材料,導致很多人都是來讀稿子的,十幾分鐘的教育學習都是走過場,完全偏離了黨員學習的本質與核心。雖然有些黨支部也會要求學生黨員在學習強國平臺上進行學習,并且每天簽到學習打卡,但是絕大部分學生黨員則是把學習強國的音頻放在一旁播放,而自己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梢?,建立和完善大學生黨員的長效后續(xù)教育機制、重視學生黨員的業(yè)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yǎng)、加強學生黨員的再教育都是必須且必要的。
2.4 學生黨支部管理機制建設不夠系統(tǒng)
目前,許多高校學生黨支部的管理機制尚未形成系統(tǒng),這對于入黨后黨員同志的監(jiān)督培養(yǎng)是不夠的,加之黨員入黨后對于自我要求的降低,這些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高校黨員的整體水平。由于時間安排等各種客觀原因,部分黨支部沒有組織學生黨員進行集中有效的學習,沒有按要求組織開展生活會、民主評議以及志愿服務等相關活動。
2.5 未能充分認識發(fā)展黨員的重要性、黨員質量有待提高
長久以來,相比教育以及科研工作,高校對于發(fā)展大學生黨員的任務不夠重視,沒有把大學生黨員的發(fā)展擺在首要的政治工作上,而是僅僅把其等同于普通的“評獎評優(yōu)”,這與黨中央的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馳的。同時,當前發(fā)展黨員的質量參差不齊,有些學生為了入黨而入黨,為了入黨而主動提出擔任一些班級職務,但并未起到班級干部的表率作用,擔任班級干部職務有“鍍金”的嫌疑。很多入黨積極分子“并不積極”,平時活動隱身,開會時卻“大表忠心”,大談“如何積極、如何發(fā)揮帶頭作用”。
3.完善高校大學生黨員量化管理制度
高校黨組織完善階段考核、評議以及監(jiān)督制度,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黨員在學習、生活以及工作等方面上的能力,同時,健全大學生黨員量化管理體系,必須以“堅持標準、確保質量、改進結構、認真發(fā)展”為主要方向。大學在開展對高校黨員的教育管理方面的工作時,需要將學校、年級、支部等方面統(tǒng)籌在一起。
黨員發(fā)展期間,應當堅持“過程化管理嚴格、過程化教育有效”,二者融合齊頭并進,形成動態(tài)的反饋機制,促使黨員發(fā)展對象健康成長。黨組織充分激發(fā)其責任感和使命感,幫助他們快速、高效融入組織生活中。因此,有必要從領會專業(yè)知識、學習思想政治、日常生活表現等各方面進行監(jiān)督,促使當代大學生黨員始終以高標準、嚴要求規(guī)范自己,將學生黨員的引領作用發(fā)揮到最大
4.建立健全高校大學生黨員量化管理長效機制
黨員教育量化管理長效機制是指采用建立長期有效的管理制度的方法,進一步規(guī)范大學生黨員素質。建立黨員監(jiān)督管理的長效機制是增強其先進性的一種切實可行的有效手段。只有科學地建立一套體制和制度并使其完善,學生黨員的管理的合理性和規(guī)范性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的保證。
4.1 完善高校學生黨員的培訓學習制度
對于學生黨員的培養(yǎng)應該是多方面而不是單一的,其中包括了學生黨員的學習、生活以及工作等很多方面。目前, 高校大學生在入黨前的培訓學習力度不夠,只是簡單在入黨前“上黨課”,依成績而定,通過考試即可入黨,而入黨后的日常管理教育相對較少,這樣勢必會影響黨的整體形象。
完善學習制度,以下幾點至關重要:一是要保證充足的教育時間;二是完善黨員理論知識的學習方法,使其盡可能的靈活、多樣;三是要以人為本,強化自我培養(yǎng)意識;四是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協調繁重的工作,多練習、多思考、多總結、多提高,強化時間管理能力,才能真正實現自身的學習價值。
隨著大學生黨員人數的逐漸增加, 僅僅依靠黨支部對其進行管理和教育已經達不到十分理想的效果, 而是應該從黨員自我教育的形式上出發(fā)進行創(chuàng)新。比如積極利用學習強國等理論知識學習平臺、組織學生黨員自覺主動地開展各種微黨課學習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宣傳調研活動等,?建設四個“自我”的教育管理機制。
4.2 完善學生黨支部的制度建設
健全體制制度,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主體作用。因此,要將完善黨支部的制度建設擺放到突出的位置。除了每月一天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外, 還需要組織大學生黨員進行集中學習、民主評議以及組織志愿服務活動等,把“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十二字方針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密切結合起來,并付諸于實踐之中,扎扎實實地落到實處去。
4.3 建立全程、全方位長效教育機制
在新時代背景下,建立和改進大學生黨員教育長效機制,要堅持立足腳下、著眼未來、腳踏實地的原則;通過四個“自我”的教育機制,實現全方位、多角度覆蓋的長效教育機制。
全過程分類教育培育是指:入黨積極分子——大一學生、預備黨員——大二學生、普通黨員——大三學生、畢業(yè)生黨員——大四學生。實現先進性教育主要有三點:一是學風建設平臺;二是社會實踐平臺;三是組織生活平臺。加強黨的組織生活規(guī)范性建設,是黨組織有效教育和管理黨員的必要措施。這對強化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增強學習服務意識、發(fā)揮先鋒引領作用大有裨益,有助于促進大學生黨員真正成為學習的表率、遵守紀律的榜樣。
5.結語
高校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任務依然長期而艱巨。高等學校要繼續(xù)探索,改進創(chuàng)新,提高大學生黨員的基本素質,規(guī)范學生黨員發(fā)展過程,規(guī)范各種體制和制度,充實和強化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學生黨員需要加強黨性涵養(yǎng),培養(yǎng)黨員意志,遵守學生黨員標準,真正做到思想上“在黨愛黨”、生活中的“在黨言黨”、活動實踐中的“在黨為黨”,并為大學中的黨組織建設注入新的活力,進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育更多優(yōu)秀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王傳偉,謝剛,楊婷.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的重要性、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01):14-16.
[2] 趙偉奇.高校學生黨員量化考核管理探究[J].教育觀察,2020,9(14):78-79.
[3] 郭燕紅.高校學生黨員管理量化考評機制探析[J].傳承,2015(03):46-47.
[4] 周德海.創(chuàng)新大學生黨員管理:大學生黨員進出機制研究[J].延邊黨校學報,2015,31(02):33-35.
[5] 上海市教衛(wèi)黨委系統(tǒng)黨建研究會課題組,顧繼虎.加強高校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機制建設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0(19):66-71.
作者簡介:初磊(1994年-),男,黑龍江鶴崗人,黑龍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團委副書記、輔導員兼任黨務秘書,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黨建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業(yè)指導等。
基金資助:黑龍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學生工作)“普通高校學生黨員量化管理機制研究——以黑龍江大學為例(XGW-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