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懷國
摘要:信息技術教學學習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課題,智慧學伴平臺是結合教育技術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之一,為信息技術教學學習課型的教學模式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由于學科課型意識不強,智慧學伴平臺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學習課型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探索。
關鍵詞:智慧學伴;信息技術;平臺
一、引言
部編版教材的推行。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將信息技術教學學習設置為獨立的板塊,溝通著“大語文”觀、核心價值觀、傳統(tǒng)文化觀等為落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奠定基礎。另外,新教材更加注重學生的過程投入和自主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信息技術教學學習一直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課題,2011 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標強調了“信息技術教學學習既具有現(xiàn)代教育特征又符合傳統(tǒng)語文教育,有利于學生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信息技術教學學習效果不佳。自 2001 年版課標將信息技術教學學習納入語文課程體系之中,它體現(xiàn)的是語文學科的課程性質,即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碎片化、扁平性。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亮點和難點,信息技術教學學習的開展一直存在著諸多問題:教學無模式、教學設計陳舊、策略指導片面、學習效果不佳、評價方式單調以及內容雜陳。教育信息技術的發(fā)展。2015 年李克強總理在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國家戰(zhàn)略高度的“互聯(lián)網(wǎng)+”計劃,智能化是未來課堂發(fā)展的主流趨勢。
二、研究現(xiàn)狀
智慧學伴平臺教學模式走向學科細化研究。在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信息技術、云教學平臺的興起與推廣,大量研究在國外智慧學伴平臺教學模式構建的基礎上進行模式創(chuàng)新,針對具體學科的智慧學伴平臺教學模式構建在國內逐漸受到關注。沈庶英針對商務漢語智慧學伴平臺設計三步十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建立一個氛圍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回歸教室。⑤張雪昀探討了有機化學智慧學伴平臺教學模式。⑥可以得出,國內從整體研究逐漸走向針對學科和具體課型的教學模式設計、實踐與評價研究,是智慧學伴平臺真正走向一線課堂和實際應用的必要途徑。隨著新課改下信息技術教學學習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對于信息技術教學學習課型的智慧學伴平臺教學模式的研究將越來越重要?;诖?,本研究擬針對信息技術教學學習這一獨特課型構建智慧學伴平臺教學模式。智慧學伴平臺在語文學科基礎教育階段中的實證研究。第一,智慧學伴平臺在語文學科中整體實證研究。這類研究不區(qū)分語文課型或文體體裁,主要關注智慧學伴平臺對課堂教學結構變革。王念坤通過理論和調查分析探究現(xiàn)有模式中的問題,構建并驗證適合初中語文的優(yōu)化模式。⑦張志瓊探索初中語文智慧學伴平臺的整合課型,以上研究均發(fā)現(xiàn)智慧學伴平臺不僅使得學生語文學科綜合成績更好,且有利于培養(yǎng)合作探究能力。⑧此外,劉雙平證明構建的智慧學伴平臺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和期末成績的提高,學生滿意度較高。⑨第二,智慧學伴平臺在語文學科基礎教育階段中不同課型研究。陳朵通過案例分析與智慧學伴平臺教學模式實踐尋找古詩文教學的不足并提出實施方案,研究發(fā)現(xiàn)教學提高了學生古詩文成績,智慧學伴平臺模式對學生有較大吸引力。于靖婧建立模型并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型中進行模型驗證,觀察得到學生活躍性和滿意度均較高。
三、相關啟示及經(jīng)驗
該種平臺模式性體現(xiàn)在部編版教材活動主題內容、教師以及學生角色三個角度上。三階段活動內容的銜接和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系統(tǒng)性。從信息技術教學學習內容上,學生課前活動量占比最大,表現(xiàn)為建構主義理論中學生的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和初步順應過程。①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方式或方法搜集吸收信息并與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整合,在討論分析或獨立思考作用下認知結構初步完成了順應和重組的過程。課中階段的活動內容是學生在經(jīng)驗成果分享交流和協(xié)作下知識有意義構建的完成,這一階段中學生初步達到了順應的認知結構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教師適當?shù)囊龑牟黄胶獾狡胶獾倪^程。課后階段活動內容量占比最小,其主要任務是對知識的遷移應用,是完成活動成果的重要過程。部編版教材對課后活動任務沒有像課前任務一樣做詳細的指導,課后活動內容的完成度依賴課前課中的活動內容的準備,課后活動內容大部分與主題最終的成果形式相同,課后活動成果是檢驗學生學習的重要部分。系統(tǒng)性體現(xiàn)在師生角色在不同內容上、不同階段中既對應又相互補充。首先,信息技術教學學習師生關系在不同內容上:合作者的角色貫穿始終,同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和能力選擇自己擅長的角色,師生所分化的角色不是固定或獨立的,而是互相滲透合作。②在小組合作中,每位學生都是合作者,但又有各自的角色:管理者負責管理組內紀律,統(tǒng)籌安排組內各項事宜,分配工作任務,協(xié)調組內氣氛和成員關系并定時向教師匯報組內情況。計時分者負責合理安排任務時間,使工作在規(guī)定時間內順利完成并客觀公正的記錄組員用時和分數(shù)。記錄員負責記錄小組合作過程的主要討論內容、工作分配和完成情況,協(xié)助管理者及時糾正工作偏離,防止偏離學習主題。幫助者負責幫扶組內學習有困難的組員,使得每位成員都能跟上學習進度。注重師生角色,又要注重學生間角色的扮演和定位,使師生、生生相互影響相互支撐,產(chǎn)生真正有效的學習互動。
結論:課前階段,學生根據(jù)問題和學習內容進行個性化學習,扮演了活動設計者調查者和自學者,教師作為協(xié)助者幫助學生課前自學,作為檢查者考察學生調查設計,作為監(jiān)督者規(guī)范學生態(tài)度和行為。課中階段學生扮演展示著、組織者、研究者、評價者,教師作為組織者、評價者和學生一組織課堂活動并評價學生展示和研究的課題,作為總結者深化主題。課后階段,教師作為反思者教學優(yōu)缺點,分析教學啟示,學生反思學習重難點,分享學習收獲并應用于實際生活。
參考文獻:
[1]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何黎明.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21(05)
[2]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劉艷.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 2021(03)
[3]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賀英. ?課外語文. 2020(34)
[4]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王成信. ?科幻畫報.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