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琴
摘要:在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作為教學的重要部分,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需要教師結合具體教學內容,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科學地構建更加高效的語文閱讀課堂。通過實踐分析,總結了語文閱讀教學過程應用讀寫結合教學方法的重要性,探索了具體的應用措施。作為新時期語文教師,應提高教學認識,要結合高年級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語文讀寫教學研究,從而進一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讀寫結合;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實施策略
引言
閱讀是小學生積累知識的重要途徑,寫作是他們傾訴心聲的重要方式。小學生在傾訴過程中若想要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就需要有大量的閱讀素材作為基礎,才能在寫作過程中做到胸有丘壑、心有庭樹。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與閱讀教學大多獨立存在,不僅導致閱讀解析過程缺乏根基,也使得寫作教學枯燥乏味,無處落筆。因此,為了圓滿完成新課程標準的教學任務,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讀寫結合,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一、意義探究
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往往選擇的是單篇文章教學,并不注重群文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導致學生寫作困難,對語文課本知識了解不充分,不能利用閱讀來豐富閱歷、拓展視野,進而無法與作者在思想上產生共鳴,最終閱讀能力不斷減弱,寫作能力不斷下降。然而對于群文閱讀而言,它能夠突破單篇文章的局限性,通過多篇文章閱讀,能夠改變原有的孤立閱讀現(xiàn)狀,由“一篇”變?yōu)椤耙蝗骸?。群文閱讀的教學價值與實踐意義并非是對閱讀教學模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和變革,其內涵不僅是讓閱讀文本融入課堂之后的簡單疊加,而且還是代表著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手段的革新和升級,使學生在此期間能夠逐步增強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熱情,促使其實現(xiàn)高效學習。
二、小學高年級群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應用策略
(一)選取優(yōu)質教學文本內容,貫穿課堂實現(xiàn)深度學習在針對農村地區(qū)的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應該從他們的讀寫能力和日常的學習特點出發(fā),在踐行多文本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選擇一些比較適合學生的文本材料,才能夠發(fā)揮出積極的教學作用。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小學語文課本的內容,選取相匹配和有關聯(lián)性的優(yōu)質文章,給學生進行讀寫教學引導。在語文課堂完成基礎課文的學習后,再進行多文本閱讀的拓展學習,能夠讓學生在除了掌握教材內容之外,還可以接觸和學習到更多有價值的文章。這對于農村學校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因為學生在日常課下的學習過程中,閱讀內容和范圍是比較受限的,由教師進行拓展教學,能夠使學生在課堂上收獲更多的知識。
(二)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寫作水平
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過大量的閱讀和思考,能夠有效提高一個人的寫作能力,從而讓寫出的文章結構更加完整。小學生通過廣泛閱讀積累寫作素材,獲得相關知識以后,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更多寫作技巧和方法,將其應用到自身寫作過程中,可以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在閱讀時能夠從多個角度對遇到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這也是經過反復閱讀才能獲得的能力。根據(jù)教師提供的寫作素材,學生無需生搬硬套地進行內容補充,只需要將寫作理念和方法融合自身的情感,就可以使文章更加充實,更有閱讀性。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意識,教師要求小學生每周在特定時間在圖書館或家中閱讀一定時間的書籍,并寫好讀后感,通過反復訓練小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同時也知道在閱讀中如何了解他人的寫作技巧提升寫作興趣,從而使自身閱讀范圍和能力都得到提升。
(三)擴大閱讀范圍,積累美言美文
小學生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閱讀能力就是利用流暢的語言,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這也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最基本目標。這也就要求小學生必須在“讀”上下功夫,讓小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文字的魅力,找到文字的感情基調。如果可以讀得繪聲繪色,那么在小學生的潛意識里就會對遣詞造句產生一定欲望,那么就會有意識地對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美言美文進行積累與總結,以大量的積累完成質的飛躍,從而做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小學生積累了一定的閱讀量,小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才會利用豐富的詞匯使文章生動形象,才能對事物進行傳神的表達,才可以讓文章有滋有味。若想做到文化的沉淀與熏陶,在閱讀的基礎上教師也要引導小學生背誦美言佳句,真正讓語言豐富起來,在寫作過程中才不會出現(xiàn)詞語匱乏、一個詞語反復使用的情況,小學生一定要在擴大閱讀量的基礎上注重背誦,積少成多。
(四)對閱讀主體進行仿寫
對于群文閱讀而言,它不只是指海量閱讀,也不只是指單一的文章閱讀,而是近年來興起的一個全新的閱讀教學方式。具體來說,群文閱讀是師生對某一議題中的文章進行分析,并且通過特定的方式進行組合,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探討其存在的異同點,進一步提高學生閱讀的深度和廣度,增強學生的閱讀水平和思維能力。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以“讀寫結合”為切入點,將課堂內容與課程標準相結合,促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通過仿寫的方式去描述閱讀主體,增強學生的寫作語境,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做鋪墊。葉圣陶先生曾指出,群文閱讀是汲取的過程,而寫作實踐是傾吐的過程,后者是否正當、合理,則與吸收有著直接的相關性。因此在常規(guī)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改寫,由此能夠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不斷拓寬其寫作思路,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寫作熱情,提高其寫作水平。
結束語
綜上所述,讀寫結合是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措施,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側重對學生寫作技巧的滲透,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寫作技巧的加持下用文字表達內心真情實感,使文章有思想、有靈魂,以閱讀為基礎,實現(xiàn)高質量寫作。
參考文獻:
[1]費榮.讀寫結合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中),2019(05):47.
[2]葉海麗.試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運用[J].新課程(上),2019(05):89.
[3]魏萬靜.小學高年級“讀寫結合”的語文閱讀教學點滴[J].新課程(上),2019(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