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 李麗
摘要: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天生對自然敏感。而一個人的童年中缺少與自然的接觸,沒有過在自然中探索的經歷,那么兒童的知覺和感覺都會受到影響,會更容易陷入孤獨、焦躁的情緒,在審美、情感等方面也會有所缺失。在幼兒園開展種植課程,可以讓幼兒在種植和貼近自然的途中產生對自然的喜愛,在探索中提高幼兒的探索能力,并且讓幼兒的身心可以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幼兒;自然;種植
引言
《幼兒園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自然環(huán)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與奧妙,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認識興趣。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越來越多家長將孩子送到城市里以期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但由于城市的工業(yè)化和現代化,孩子們是不能自己親自接觸到種植這種過程的,因此加強幼兒園種植課程建設,從食物等貼近幼兒生活的種植課程出發(fā),讓幼兒了解到食物是怎么產生的,引導幼兒的科學興趣,提升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
一、種植課程建設的方法
在幼兒園開展種植課程其背后承載了諸多教育意義。因此不能將種植課程與平常普通的種植一概而論。生活中的種植要求的結果讓他成熟,結出果實。但是在幼兒園中的種植課程要允許容錯,要讓幼兒觀察到多方面的植物的生長,了解到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如果一個植物被折斷,可以進行折斷后的植物觀察,以此了解各個部位對植物的作用是什么。要注重種植過程中的教育而不是結果。
種植的場地也可以多樣化。班級外的走廊、專門的活動室,以及幼兒園的綠化空地都是種植的場地。這也可以讓幼兒園在開展種植課程的同時,展現出一種自然的美感。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
幼兒園根據年齡分為大中小三個班,是基于不同年齡段對于復雜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同而區(qū)分的。那么一個課程的建設也要根據幼兒的年齡來進行劃分。種植教育課程可以通過幼兒對種植的參與度、種植的種類,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進行合適的規(guī)定。
二、種植課程建設的教育作用
(一)種植課程與健康教育
種植課程帶來的最直觀的就是對健康的提升。種植活動是一種體育活動。挖坑、填土、澆水等種植行為可以促進幼兒的肌肉鍛煉。同時對于挑食現象的存在,也可以讓幼兒親自種植嘗試,感受到種植的辛苦,并且在種植和觀察的過程中慢慢喜歡上這類植物。從而達到不挑食的目的。
(二)種植課程與科學探究
種植課程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們認識植物。例如香菇就有花菇、冬菇和香覃這三種種類。同時,種子與最終的植物是不一樣的,這也會引起幼兒極大的認知興趣,仔細講解二者潛在的關系,滿足孩子的認知需求。
同時,用于種植的工具,例如彩色裝飾袋、鏟子、植物架等,這類具有動手性和彩色性的工具也會引發(fā)兒童對種植的興趣。在種植過程中,幼兒常常會提許多問題:“種子是什么樣的”“長大都需要什么”“多久才能長大”等等問題。在這種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己去看,去觀察。并且可以組成小組來共同找尋答案。這有助于幼兒對于科學探究的興趣,也為日后的科學探索打下基礎。
在種植過程中讓幼兒學會測量,幼兒在種植活動中學會使用尺子等工具,可以用直尺來測量植物的生長變化。這樣在生活中再有需要測量的地方,幼兒也懂得了如何測量,這會讓幼兒擁有科學使用工具的思維。通過種植課程教育讓幼兒有了使用工具進行探索的思維。
推薦趣味性強的科普類書籍,可以讓幼兒在了解植物的生長的同時,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三)種植課程與語言、藝術
在種植過程中,植物的生長是需要幼兒記錄的,在記錄過程中,用文字、圖畫等形式對種子生長過程進行描寫,可以極大的提高幼兒對于文字的運用能力。同時,可以引導幼兒將自己腦海中的,自己觀察到的種子發(fā)芽過程以圖畫等形式表現出來,引導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在提出各種問題的時候,幼兒不僅會從老師處得到答案,也會在自己回家后與家人討論,并進行信息的搜索,提高幼兒的表達。同時,在種植過程中會愿意與同伴、老師進行交流討論自己所種植植物的變化,自己觀察到的新發(fā)現等。
在種植過程中也可以推薦有關畫冊和視頻,提高幼兒對于色彩、圖畫的鑒賞能力,提升兒童的藝術欣賞能力。教師也可以引導幼兒進行創(chuàng)作,利用幼兒的想象力,畫出屬于他們自己的故事。也可以組織進行舞蹈等創(chuàng)作,表演出植物的一生。幫助幼兒加深對植物生長變化規(guī)律和生長周期的理解。
(四)種植課程與社會教育
社會活動是人不可避免的一項活動,缺少社會活動會造成一定的對身心的損害。而種植課程可以促進幼兒的社會教育。在種植過程中進行小組的劃分,共同進行種植、測量、討論的種植過程,有時候還會合作進行實驗,這會促進兒童之間的交流和討論。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發(fā)展。
在照料植物的過程中,讓幼兒可以肩負一種責任感,讓幼兒知道這是在照料一種生命。形成初步責任感。
三、種植課程建設的原則
種植課程建設的目的是提升幼兒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在于種植的結果。在種植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讓幼兒了解到植物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過程。種植課程并不在讓幼兒看到植物的開花結果就好,還在于觀察植物的死亡,從而了解到自然界的生長和死亡。
同時,種植課程的種植并不局限于一兩種植物,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甚至每個幼兒的種植植物都可以不一樣,這樣可以促進幼兒自己的探索能力(會自己查找如何種植),并且鼓勵幼兒之間互相交流,交流自己觀察到的不同和相同。從中找到不同種類植物生長的共同點、不同點。
結束語
3到6歲的兒童正處于探索的萌芽時期和對事物認知形成的最初時期,在這個時候打好探索的基礎以及對自然的興趣基礎,可以讓兒童在今后的成長中,擁有探索精神,對形成最基本的科學探究意義具有積極意義。種植教育是具有多方面促進兒童發(fā)展的建設性課程,要從這一課程中引導和促進兒童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并讓兒童回歸自然,親近自然。
參考文獻:
[1]原晉霞. 親近自然探索自然熱愛自然——談幼兒園種植課程建設[J]. 幼兒教育:教育教學, 2012(4):22-23.
[2]孫娜. 幼兒園種植課程建設中"起承轉合"[J]. 小學科學:教師版, 2015, 000(011):16.
[3]王小霞.種植活動對幼兒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J].美育月刊,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