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葉秋
摘要:在高中心理健康教學中,教師要明確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制訂合適的教學計劃,明確教育培養(yǎng)方向。同時,在解決學生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時,教師要注重方法和技巧,給予學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充分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在功效。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問題分析;輔導對策
引言
高中階段正是學生心理環(huán)境極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中學生會接觸到更復雜的社會信息,并且面臨著更大的學習壓力,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學生往往會在成長過程中產(chǎn)生心理問題,對學生的生活與實踐造成特定的影響。因而,素質教育理念要求高中階段的班主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學習管理的同時,還應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科學的教育方法幫助學生認識心理問題并疏導心理問題,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中始終以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投入學習與成長實踐環(huán)節(jié)之中去,促成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一、高中生心理問題分析
首先部分班主任教師未能切實地引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這是長期以來應試教育模式所導致的,教師依然過分注重高中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而忽略了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導致班主任教師在高中班級的管理工作中不能切實地做出針對性的策略以輔助學生的心理環(huán)境建設。
其次,高中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節(jié)中還存在著班主任心理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有待提升,教學策略亟待完善的問題。這使得現(xiàn)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過于流程化與模式化,難以真正聚焦于學生實際的心理問題,不能真正有效地輔助學生心理問題的疏導,最終心理健康教育淪為機械的教育環(huán)節(jié),難以起到優(yōu)化學生心理環(huán)境的實際作用。
二、高中生心理問題的輔導對策
(一)構建班級和諧集體發(fā)展氛圍
高中班級集體是學生在高中生活中的重要成長環(huán)境,一個和諧具有凝聚力的班集體能夠更好的從客觀層面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始終在和諧的個體關系之中得到關愛,并在互相幫助的協(xié)同班級集體實踐之中感到溫暖,以此使學生能夠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成長,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在高中階段的教學實踐之中,教師應該更多地組織學生開展集體實踐活動,向學生提出集體的實踐目標,以此協(xié)調學生開展協(xié)同實踐。這將在集體互動模式下不斷拉近學生個體之間的關系,增強班級集體的凝聚力,真正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和諧的心理發(fā)展環(huán)境。
例如:在高中班級管理工作中,筆者在班級中制定了班級平均成績的提升目標,并組織學生開展了平均成績發(fā)展活動。這一活動將對班級學生集體每次測試的平均成績進行統(tǒng)計,并以趨勢明顯的折線圖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突出顯示集體成績的進步與退步情況,并根據(jù)實情對集體進行實際的獎懲。通過統(tǒng)計活動的開展以及獎懲機制的建立,班級學生將在集體目標的作用下形成集體榮譽感,這將促進學生為了班級集體的榮譽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實踐之中去,并主動形成相互幫助的協(xié)同關系,在互助模式下促進班級每個學生的積極學習實踐。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個體之間的關系將在互相幫助的作用下更加緊密,在形成良好學習氛圍的同時,真正構建了具有凝聚力的班級體系,在感受協(xié)同過程與同學溫暖的幫助作用下,學生將在集體中始終以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步入成長的道路之上。
(二)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減負實踐
緊張的學習節(jié)奏以及日益嚴峻的學習形勢加之不斷增多的學習任務,綜合起來帶給了學生較大的學習壓力,如果不能及時幫助學生做好學習減負實踐,則容易導致學生產(chǎn)生消極的學習心理,并滋生出較多的心理問題,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因此在高中班級的管理實踐之中,教師還應該更多的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減負相關的實踐活動中去,使學生能夠在實踐模式下做到勞逸結合,科學減輕學習負擔。例如:在高中班級的管理工作中,筆者常常利用大課間的時間,組織班級學生集體走出教室,來到室外的開闊地帶展開一系列運動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暫時放下學習,使身體與大腦都能夠得到適當?shù)男菡?。在筆者的組織與協(xié)調作用下,學生能夠真正通過實踐參與調整自己緊張的學習節(jié)奏,并使得學習壓力在運動對心理的協(xié)調作用下得到極大地減弱。在大課間時間中,筆者還常常組織學生參與到趣味性的競賽游戲活動之中,以此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建立起更為積極地互動關系,使學生能夠在活躍的氛圍中進一步得到心理環(huán)境的調整,使學生更高效地減輕心理負擔,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三)輔助學生解決青春期心理問題
高中生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會逐漸對外部世界形成自己的理解與判斷。與此同時,高中生也會面臨青春期的一些煩惱,這些都十分正常。心理健康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從這些方面出發(fā),在綜合了解學生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疏導。教師應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正確處理與同學的人際關系,順利解決青春期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讓學生積極、健康成長。高中生由于性發(fā)育迅速成熟,但性心理仍處于比較幼稚的階段,所以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增強。同時,由于學習壓力增大,學生會想要尋找傾訴的對象,這就容易使學生陷入“早戀”的苦惱而無法自拔。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存在這種狀況十分普遍,不要過多地責怪學生,而要采取正確的疏導方法。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困惑”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就可以有意識地引入“早戀”這個話題,和學生一同探討這個問題。學生一開始會有所顧慮,參與討論的興致不高。隨著討論慢慢深入,越來越多的學生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也有不少學生會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教師要善于聆聽,并在適當時候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將更多精力投入學習中。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更容易被學生接受,能夠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結束語
總之,在高中心理健康課程教學中,教師應不斷調整教育方法,多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給予學生合適的心理引導和必要的心理疏導。這不僅能夠幫助高中生更好地適應日常學習生活,還能引導學生有效解決各種心理問題,讓學生在積極健康的氛圍中成長。
參考文獻:
[1]冉曉芳.高中班主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新課程(下),2016(10):230-230.
[2]劉旭,王鐵春.芻議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30):235-235.
[3]林興安.加強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