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杰 王凈 崔平
摘? ? 要:教師職業(yè)的本質是教書育人。傳統(tǒng)的專業(yè)課程教學主要體現了教書,非思政理論課程往往忽略了育人的協(xié)同效應。課程思政旨在讓學生不僅能夠獲得科學知識,具備解決專業(yè)問題的能力,還能提高思想政治修養(yǎng),提升內在道德文化底蘊。文章以河北北方學院動植物檢疫專業(yè)“動物寄生蟲病學”課程思政建設為例,從課程思政建設目標、思路與舉措、建設內容、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對“動物寄生蟲病學”課程思政建設進行了概述。
關鍵詞:“動物寄生蟲病學”;課程思政;辯證思維;誠信;工匠精神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2-4107(2021)11-0036-02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高校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1],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專業(yè)課程中是立德樹人切實可行的途徑。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內容主要集中于動物寄生蟲本身和寄生蟲病,加入思想政治元素后,使教學過程錦上添花,思政案例的引入使課程內容趣味性大大提升,使教書育人同向同行。
一、課程思政建設目標
“動物寄生蟲病學”課程思政仍然以寄生蟲病內容為主,通過思政內容的融入,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體現濃重的說教痕跡,卻又達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和誠實守信等具有時代使命感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和以后的業(yè)務工作中具有潛心鉆研、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
二、建設思路與舉措
(一)發(fā)揮課程自身優(yōu)勢,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在原有課程內容的基礎上,修改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在適當的章節(jié)加入歷史典故和寄生蟲病學發(fā)展史上的典型事件,彰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原有課程基礎上形成文字性授課方案,使思想政治教育進課堂具有可行性。
(二)課上引導,課下留有思考延伸空間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全員參加,因為已設置的培養(yǎng)方案中的課程教學學時已經固定,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必定會占用課堂時間,改變原來的教學計劃。在原有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教學組織形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盡量不影響原有教學進度。課上以引導為主,結合典型案例介紹,課下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搜集代表性案例,并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在網絡線上平臺進行分享與討論,讓每個學生對辯證思維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誠信精神、擔當與使命、大國工匠精神等愛國主義精神有自己深刻的理解。
社團是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而建立并維護的組織。大學校園內的學生社團活動對在校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起重要影響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聯合社團,把被動教育變成一種主動形式,如知識競答、辯論賽等主題活動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影響擴大延伸。
(三)課程考核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以往的課程考核都是專業(yè)課程內容,嘗試在階段性考核環(huán)節(jié)和期末課程考核環(huán)節(jié)中適當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內容學習的重視程度。思想政治教育本質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做事,并不是要灌輸一些文字內容,但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的內容都可以通過文字內容的形式體現,做人做事的道理、是非曲直、正確的價值取向、面對困境的選擇、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評價、對國際形勢的認識等內容都可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評價的內容。試題的形式是最傳統(tǒng)的試卷考核方法,但這種形式應考慮所占篇幅,相比期末考核而言,階段性的考核評價更能起到潤物無聲、明理于心的作用。
三、課程建設內容
(一)辯證思維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寄生蟲的寄生往往對宿主造成一定的影響,例如,吸蟲的寄生造成宿主被寄生組織部位的損傷、出血、蟲道等;球蟲的寄生可能會導致雞的血便甚至死亡。而捻轉血矛線蟲在羊的皺胃寄生時,羊感染后會發(fā)生自愈,而且這種自愈沒有蟲種的特異性,不僅體現在捻轉血矛線蟲在真胃寄生時,還可以使其他真胃線蟲的寄生也具有自愈現象。這說明寄生蟲的寄生對宿主可能產生不利影響,也可能會起一定的保護作用,提示學生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英國諾丁漢大學和埃塞俄比亞Jimma醫(yī)院的研究表明,部分腸道蠕蟲的寄生能使宿主免受哮喘的侵襲,鉤蟲和蛔蟲的寄生都能降低宿主感染哮喘的風險[2]。Gurven M D.等人在2018年發(fā)表了題為《腸道蠕蟲是天然的抗動脈粥樣硬化疫苗嗎?》的文章,指出腸道線蟲的寄生可以抑制動脈粥樣硬化[3]。這些關于寄生蟲的研究都表明了寄生蟲寄生的兩面性。結合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塞翁失馬,焉知非?!保箤W生建立辯證思維,加深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教育
在學習寄生蟲疫苗時,結合假疫苗的新聞報道強調人的誠實守信,假疫苗不僅會危及動物和人的生命安全,也會讓動物養(yǎng)殖者和大眾對醫(yī)藥界失去信任、對社會失去信心。結合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古有朱暉守信和商鞅立木為信,而且古人有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致誠則無它事矣”,古人強調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心,修心先立誠。在現代社會,“誠信”二字依然是人們看重的重要品質,在社會運行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都體現著誠信。在教學過程中把今人實際需求與古人優(yōu)良傳統(tǒng)相結合,讓誠信在學生的心中扎根。
(三)擔當與使命
在學習血吸蟲病時,介紹我國人民感染血吸蟲病的歷史,在建國初期,曾因人感染血吸蟲病而呈現“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的現象。江西省因為自然環(huán)境條件的原因,人很容易感染血吸蟲病,南磯山被稱為“奪命島”,是全國聞名的“瘟神島”[4],再加上建國初期醫(yī)療條件有限,沒有人愿意留下來當醫(yī)生,而陳凡經醫(yī)生卻在江西省新建縣南磯鄉(xiāng)行醫(yī)幾十年如一日,被稱為“最美醫(yī)生”,這就是擔當和使命!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鐘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以及千千萬萬的普通醫(yī)護工作者,永遠把人民和公眾的生命放在前面,這更是擔當與使命!而“90后”醫(yī)護工作者更體現了年輕一代的擔當,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喚起學生思想與情感的共鳴。
(四)工匠精神
在學習瘧原蟲寄生蟲病時,結合人體瘧原蟲感染造成瘧疾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介紹在抗瘧疾疾病史上的研究成果。瘧疾對全世界人類危害嚴重,中國古代行軍出征,最懼怕的“瘟疫”就是瘧疾。據記載,魏文成帝因瘧疾而撤軍,唐玄宗也因瘧疾在兩軍對抗中損失慘重。時至今日,我國本土瘧疾感染已顯著降低,并在2017年首次實現本土零感染,但是輸入性病例仍持高不下。從全球范圍看,瘧疾在非洲、東南亞仍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屠呦呦團隊認真細致地篩選了上百種的中草藥,很多中草藥都是很常見的,而且前人已經做了很多藥效篩選的工作,但屠呦呦團隊并沒有被原有知識框架束縛,敢于打破原有框架,不放過任何線索,正是對這種精益求精、敬業(yè)實干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工匠精神的堅持和延續(xù),最后終于成功提取并分離出了能夠有效抗瘧疾的藥物青蒿素[5]。這種潛心鉆研、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正是我們當代人需要傳承的寶貴品質,是人生的必修課。
(五)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在學習昆蟲類疾病時,強調蚊、蠅以及跳蚤不僅是家畜家禽的外寄生蟲,同時還是多種傳染病的傳播媒介。部分世界流行性疾病就是靠小昆蟲進行傳播的。人類歷史上靠跳蚤傳播的鼠疫和靠蚊子傳播瘧原蟲造成的瘧疾就充分說明了我們不能小看這些小昆蟲。不計其數的生物與非生物構成了龐大的自然界,而任何一種生物的興衰都會對其他生物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自然界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更像是世界上各國之間的關系。尤其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世界各國人民都遭受同一個敵人的侵襲,那就是新冠肺炎病毒。病毒沒有國界,在教學過程中自然地融入“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原有課程內容基礎上加入思政教學內容必然會占用課上時間,而培養(yǎng)方案中每門課程的課時數是固定的,在教學過程中既要保證按原計劃進度完成教學,又要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所以在課上必須要對原有教學內容有所舍,這是專業(yè)課教學中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因此在后期制定各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時可以考慮調整學時。在新冠疫情的特殊時期,沒有大范圍地開展社團活動,使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在全校范圍內的推廣宣傳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通過思政元素的加入,尤其是一些真實事例的介紹,既結合了專業(yè)內容又蘊含了做人做事的道理、正確的價值觀取向,雖然是在育人,卻沒有濃重的思想政治說教的痕跡,很自然地使專業(yè)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融為一體。另外,中國古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引入和專業(yè)學術領域前沿研究成果的介紹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趣味性。學生具有獲得感,教師的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提升,在其他課程中可以采用相同模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將成為各專業(yè)課的固有元素。
參考文獻:
[1]司瀟敏.習近平關于立德樹人重要論述及其高校實踐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7.
[2]KEERRI C,VENTER A.Intestinal Worms and Asthma[J].TRENDS in Microbiology,2001,9(7):313.
[3]GURVEN M D,FINCH C E,WANN L S.Are IntestinalWorms Nature's Anti-atherosclerosis Vaccine?[J].EuropeanHeart Journal,2018,39(18):1.
[4]萬心.疾病防控與地域社會變遷——以建國后余江縣血防為中心[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7.
[5]周程.屠呦呦與青蒿高抗瘧功效的發(fā)現[J].自然辯證法通訊,2016,38(1):14.
編輯∕丁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