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涵晨,黃 瑋,金詠梅
(上海市第七人民醫(yī)院,上海 200137)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為一種以長期咳嗽或咳痰、呼吸困難為主要表現的呼吸系統疾病,近年來其在我國發(fā)生率隨著人口老齡化、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的加劇而逐漸升高。該病呈慢性、進行性進展,可致患者肺功能持續(xù)受損,運動耐量逐漸下降。目前,通過運用適當的藥物可有效減輕病癥,但對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欠佳[1]。因此,應采取有效療法來更為顯著地提高COPD患者肺功能及運動耐量。太極拳為一種溫和的有氧運動,經證實,其對于改善COPD患者肺呼吸功能大有助益[2]。中醫(yī)認為,本病屬于“肺脹”等范疇,肺氣虛為其主要病機[3]。子午流注法是基于辨時針刺學發(fā)展形成一種中醫(yī)療法,以日時干支原理計算人體相應臟腑氣血流注強弱的時間,在此時間段內對穴位施加有效刺激,以達到治病的目的[4]。子午流注擇時耳穴貼壓作為子午流注法的一種,近年來被逐漸引入到COPD治療中并取得較好的效果。本研究觀察了子午流注擇時耳穴貼壓聯合太極拳鍛煉在COPD治療中應用的效果,以期為更好地進行COPD的干預提供參考依據。
1.1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參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5]相關標準。中醫(yī)診斷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有關肺氣虧虛型COPD的診斷標準。(1)主癥:咳嗽、喘息、氣短;(2)次癥:神疲乏力、自汗、惡風、易感冒;(3)舌脈象:舌質淡、苔白,或脈沉細或細弱。
1.2 納入標準(1)符合上述有關COPD的診斷標準,且中醫(yī)辨證為肺氣虧虛型;(2)不存在交流障礙,意識清晰;(3)年齡45~75歲;(4)均有效執(zhí)行治療方案;(5)自愿受試,并于知情同意書簽字。
1.3 排除標準(1)合并哮喘、支氣管炎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者;(2)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器質性病變、腫瘤等惡性疾病者;(3)存在耳穴貼壓禁忌證,如耳廓處皮膚破損等者;(4)肢體殘疾或存在其他影響活動的疾病者;(5)正參與其他影響療效觀察的研究者;(6)精神異常者。
1.4 研究對象 本次納入研究對象為本院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接收的90例COPD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組方法:利用Excel函數生成90個隨機數,依照患者入院順序依次分配,奇數設為對照組,偶數設為治療組,每組均45例。本研究通過上海市第七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5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包括解痙平喘、止咳化痰及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等。在此基礎上對照組進行二十四式太極拳鍛煉,在進行鍛煉前告知患者太極拳相關知識,尤其使其知曉太極拳鍛煉對疾病控制的益處,然后指導其掌握鍛煉的方法。鍛煉時注意思想集中,以意識引導動作,呼吸做到深勻自然,勿勉強憋氣;保持動作松柔慢勻,使呼吸和運動相配合:抬手、足外移時吸氣,擴張胸廓;手臂下沉、收足時呼氣,回縮胸廓。鍛煉時心率保持在120次/min以下,2次/d,于每日早晨、晚飯后1 h開展,20 min/次。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子午流注擇時耳穴貼壓,選取穴位有對屏尖、氣管、肺、神門、枕、腎上腺等。治療方法:首先用探針將各穴位敏感點找到,后用乙醇棉球消毒耳廓,在固定耳廓的同時將帶有磁珠的0.4 cm×0.4 cm的膠布貼于耳穴上,以拇指與示指指腹同時按壓耳穴,以患者感覺酸麻、脹痛、熱感為宜。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穴位,每穴每次按壓10~20下,按壓時間為申時(15:00:00—17:00:00)及寅時(3:00:00—5:00:00),每日按壓3組(申時按壓2組,寅時按壓1組,或申時按壓1組,寅時按壓2組)。注意事宜:一側耳穴貼壓,3 d后換成另一側,如膠布潮濕,則需及時更換,以防其脫落;按壓耳穴過程中,避免揉搓,以免使耳廓受損。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3個月。
1.6 觀察指標
1.6.1 中醫(yī)證候積分 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采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對兩組中醫(yī)證候進行量化評分。中醫(yī)證候評分標準:(1)0分:無;(2)2分:輕度;(3)4分:中度;(4)6分:重度。各證候評分相加之和即為中醫(yī)證候積分。
1.6.2 運動耐力 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通過6 min步行距離(6MWT)試驗評定兩組患者運動耐量,測定2次,取平均值。
1.6.3 肺功能指標 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采用德國耶格MasterScreen PFT System肺功能儀測定兩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鐘最大通氣量(MVV),計算FEV1/FVC。
1.6.4 血氣指標 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采集兩組橈動脈血,采用丹麥雷度ABL80血氣分析儀檢測血氣分析指標[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分壓(PaO2)]等。
1.7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經Shapiro-Wilk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進行描述,兩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用“%”進行描述,兩組比較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基線資料 對照組中男、女分別為26例、19例;年齡最小者47歲,最大者75歲,平均61.31歲;病程最短者5年,最長者11年,平均8.02年;肺功能分級:Gold 1級9例,2級23例,3級13例。治療組中男、女分別為25例、20例;年齡最小者48歲,最大者74歲,平均61.56歲;病程最短者4年,最長者12年,平均8.14年;肺功能分級:Gold 1級12例,2級21例,3級12例。對兩組性別、年齡、病程、肺功能分級等基線資料進行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及6MWT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中醫(yī)證候積分及6MWT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6MWT均較治療前明顯增長(P<0.05),且治療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6MWT明顯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及6MWT 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及6MWT 比較()
2.3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FEV1/FVC、MVV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EV1/FVC、MVV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且治療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2.4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PaO2、PaCO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PaO2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PaCO2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0.05),且治療組PaO2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PaCO2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比較()
COPD為一種常見的呼吸內科疾病,是繼缺血性心臟病、腦卒中之后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殺手。對于此病,臨床除給予藥物治療外,還常指導患者進行運動鍛煉。太極拳運動是以呼吸與運動協調配合、動作輕松柔和、連貫一氣為特征的傳統運動健身項目,其強調思想引導動作,呼吸形式隨動作改變而調整,使呼吸逐漸達到“悠、勻、細、緩”。運動時采用以膈肌運動為主的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時,腹壓增大,可促進血流回流,改善心輸出量及肺血流量,而呼吸和動作保持協調進行能擴大胸廓、膈肌活動度,增大肺泡面積,減小氣體擴散距離,進而可提高肺泡通氣效率[8-9]。肺血流量及肺泡通氣的改善有利于提高通氣/血流比值,促進肺換氣,減低PaCO2,增高氧飽和度,從而可緩解COPD患者呼吸道癥狀[10]。且有關研究[11]表明,太極拳在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疲勞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近年來,從中醫(yī)角度探索COPD治療的有效療法成為臨床研究的新方向。本病在中醫(yī)學中屬于“肺脹”等范疇,其病機為肺氣虧虛,宣肅失司,致肺氣雍滯脹滿,無以斂降[12]。故中醫(yī)治宜補肺益氣。耳穴貼壓是將藥物、磁珠貼敷于耳穴而達到治病目的一種方法,耳穴是位于耳廓上的穴位,和人體臟腑經絡相溝通。刺激耳穴,可引起經絡中經氣流通,從而可調節(jié)全身臟腑,并維持內在平衡,從而可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13]。子午流注法是以干支配合臟腑,并依據經氣運行的盛衰開闔按時取穴的一種治療方法,有研究認為,在人體相應臟腑氣血流注強弱的時間開穴治療,可使穴位的功效得到最大程度發(fā)揮,利于調節(jié)臟腑功能,促使疾病轉歸[14]。另據子午流注理論認為,寅時肺經當令,本經氣血最旺,此時辰進行耳穴貼壓,直達肺經,正氣得助,邪氣得抑,從而可達扶正祛邪的目的。申時肺經氣血最弱,為“肺經相對之時”,此時辰進行耳穴貼壓可升發(fā)肺經陽氣,調和營衛(wèi),拒邪于外,恢復肺之宣降之職[15-16]。
為使COPD患者從治療中更好地受益,本研究嘗試將子午流注擇時耳穴貼壓聯合太極拳鍛煉應用于COPD治療中,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PaCO2均明顯低于同組治療前及同期對照組,FEV1/FVC、MVV、PaCO2均明顯高于同組治療前及同期對照組。提示采取此治療方案可更顯著地緩解癥狀,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氣指標。分析其原因是子午流注擇時耳穴貼壓治療中所開的穴位對屏尖是喘證的治療點,貼壓此點對肺功能具有積極的改善作用;氣管、肺為相應部位開穴,貼壓之可起到理氣宣肺、止咳化痰的功效;貼壓神門、枕具有止咳、止喘的功效;貼壓腎上腺則具有擴張支氣管的作用,可改善通氣功能,緩解平滑肌痙攣[17-18]。合用上述6穴并于寅時、申時實施耳穴貼壓,通過最大限度發(fā)揮經絡循經感傳效應可有效調節(jié)臟腑氣血,改善癥狀及血氣指標,抑制或逆轉肺功能下降[19-20]。6MWT是評估COPD患者運動耐量的重要方法,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治療后6MWT明顯長于同組治療前及同期對照組。提示采取子午流注擇時耳穴貼壓聯合太極拳鍛煉對于COPD患者運動耐量具有顯著的提升作用。
綜上所述,子午流注擇時耳穴貼壓聯合太極拳鍛煉在COPD患者治療中應用,可明顯緩解癥狀,有效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氣指標,顯著增強運動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