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郭廣軍?劉亞琴
摘 要 “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有助于增強職業(yè)教育適應性,有助于形成“雙高計劃”項目動態(tài)管理機制,有助于“雙高計劃”建設學校自評自省。結合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建立由1個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18個三級指標組成的“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和“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管理機制AHP模型,并從價值引領、領導管理、任務落實、績效監(jiān)測、督導調度、績效激勵六個層面,系統(tǒng)構建推進“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管理工作的具體舉措。
關鍵詞 雙高計劃;績效評估;推進機制;評估指標體系;管理機制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21)26-0072-05
構建完善的績效評估管理體系,是實時推進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yè)建設計劃(下文簡稱“雙高計劃”)高質量建設的關鍵。本文在提高認識站位、深化理論基礎之上,重點分析第一輪“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管理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并采用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專家調查法等,梳理影響“雙高計劃”項目建設績效評估管理工作的關鍵要素及其權重,從而提出推進項目建設的六大機制舉措。
一、“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的重要意義
(一)“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有助于增強職業(yè)教育適應性,建立高質量職業(yè)教育典范
高質量高水平的績效自評工作表現(xiàn)為:一是以高質量內涵建設為依托,對學校現(xiàn)代治理能力、服務發(fā)展水平、國際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校企合作水平、雙師隊伍建設水平、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ǎng)質量、技術技能創(chuàng)新服務平臺建設水平等進行考核評價。二是抓住重點建設項目,主動適應產業(yè)升級。優(yōu)化專業(yè)組群,建設高水平專業(yè)群,以主動適應產業(yè)轉型和市場發(fā)展需求為組群基本邏輯。三是設置“全方位、全要素”項目指標體系,形成高質量高水平發(fā)展典范?!半p高計劃”建設績效考核的指標主要有:項目資金情況,包括預算安排和支出情況;產出指標,包括數(shù)量、質量、時效、成本指標;效益指標,包括社會效益指標和可持續(xù)影響指標;滿意度指標,包括在校生、畢業(yè)生、教職工、用人單位、家長等多元主體的服務滿意度;建設機制舉措及其典型案例。
(二)“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有助于形成“雙高計劃”項目動態(tài)管理機制,做到有進有出
依據《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yè)建設計劃項目遴選管理辦法(試行)》(教職成[2019]8號)文件精神,“雙高計劃”建設的績效實行年度評價制,通過控制總量、動態(tài)管理、過程性監(jiān)督,從而實現(xiàn)有進有出、優(yōu)勝劣汰的績效管理效果。動態(tài)管理、過程監(jiān)督是促進項目實現(xiàn)高質量內涵式發(fā)展的重要手段,能及時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把問題落在“建設中”,而不是“建設后”。動態(tài)性體現(xiàn)在將建設項目績效評價結果作為調整項目資金支持額度的重要依據,科學靈活地進行重點項目建設,這有利于標志性成果的按時產出。在第一輪績效自評結果出來后,將會對資金籌措有力、建設成效顯著的項目,加大支持力度,反之提出警告并酌情減少資金支持額度。對于出現(xiàn)重大問題,經整改仍無改善的項目,中止項目建設。
(三)“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有助于“雙高計劃”建設學校自評自省,盡快形成較為完善的工作機制
績效評估不僅僅是為了考查2019-2020年間197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項目進展情況,更是一種促進建設單位“以評促建、以評促改、重在建設”的重要手段。根據評估要求,各建設單位須成立“雙高計劃”建設領導小組,出臺相應方案和辦法。對于一個“總方案或辦法”難以實際操作的較大項目,可建立專班專員的靈活機制,成立“雙高計劃”建設管理機構(小組),統(tǒng)籌規(guī)劃整體項目推進,做好組織、溝通協(xié)調工作,及時發(fā)現(xiàn)、反饋解決問題。通過“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可將一些資金籌措不力、實施進展緩慢、建設實效有限的項目進行整合,不斷優(yōu)化資源配置,以期形成“雙高計劃”建設的良性循環(huán)。
二、“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理論基礎
績效評估是借鑒國外績效管理理念發(fā)展起來的,其本身并沒有形成相對獨立的系統(tǒng)的理論?!半p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理論基礎是指能夠明確揭示“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績效評估體系的合理性、科學性所賴以存在的學理基礎[1]。要揭示績效評估與高質量高水平發(fā)展之間的關系,需明確評估體系中的理論基石。
學術界認為高校建設績效評估的理論與方法最常見的有以下兩種:一種是高校建設績效評估常以績效管理理論為基礎理論。布雷德拉普指出,績效管理是管理組織績效的一種體系,在共同制定的政策、目標的框架范圍內,明確建立一整套的實施計劃,包括財政預算、數(shù)量質量、社會效益指標和績效標準,并對建設項目進行定期、系統(tǒng)評價[2]。一種是采用德爾菲法(又名“專家調查法”)開展績效評估。作為一種主觀、定性評估方法,由評估方擬訂績效評估表,其評估過程為“匿名征求專家意見—歸納、統(tǒng)計—匿名反饋—歸納、統(tǒng)計……若干輪后停止”[3]。
結合新時代職業(yè)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以及第一批“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的實際情況,本文認為“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管理應以系統(tǒng)論為基礎,以發(fā)展性評價理論、獎懲性評價理論為指導,堅持過程與結果并重。英格拉姆指出,將若干個要素(任務)以某一結構形式整合而成帶有某種意義的有機整體即系統(tǒng)[4]。系統(tǒng)論的核心是整體性概念,即有機整體的總目標與各要素(任務)的子目標可以不同,但方向性一致。以系統(tǒng)論為基本理論的“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體系,依據各單位“雙高計劃”的總體建設目標,將目標任務分類型、分年度、分項目進行系統(tǒng)設計。在任務指標結構、功能、產出指標、效益指標、可持續(xù)影響指標等量化數(shù)值的設定上體現(xiàn)高質量、高水平的發(fā)展觀。通過明確學校定位、厘清優(yōu)勢與特色、科學設置預期發(fā)展水平,充分論證各“雙高計劃”建設任務的一、二、三級指標,并厘清三級指標的相互關系,明確各指標的建設進度??梢姡裱到y(tǒng)論的基本原則,有利于各高職院校建立“全方位、全要素、一體化”的“雙高計劃”建設方案,有助于搭建完整、系統(tǒng)的績效評估體系,有利于準確把握好系統(tǒng)結構中各要素(任務)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全面分析和研究評估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促使“雙高計劃”建設任務、各項指標設計更加科學。
運用發(fā)展性評價理論、獎懲性評價理論指導績效評估,可以有效落實“評建并舉”的原則。發(fā)展性評價的核心是注重過程[5]。目的是在評估中幫助建設單位進一步明確階段性目標值和實施進度,最終促進任務目標達成,不強調督查或評比。獎懲性評價理論的核心是強調評估結果的運用,一般是對已過去一輪建設期的項目情況進行評估并劃分等級,其結果影響下一輪建設周期的各項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的分配比例。將兩種理論融合指導“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呈現(xiàn)兼顧過程和結果的績效評估方法,體現(xiàn)了動態(tài)管理的效果。
三、“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和層次結構的確定
本研究將采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和德爾菲專家調查法等多種研究方法相結合,梳理阻礙“雙高計劃”建設績效的關鍵要素。然后對15所“雙高計劃”建設單位中從事績效管理的相關人員進行第一輪咨詢論證,初步確定由1個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12個三級指標組成的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連續(xù)開展多輪專家咨詢,對指標體系的各項指標、內涵解讀、評價要點進行再次修訂完善,直至所有專家一致通過,最終確定了由1個一級指標、6個二級指標、18個三級指標組成的“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指標體系(見表1)。最后,借助邁實AHP分析軟件[6],建立“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管理機制的AHP模型(見圖1)。該結構模型分成三層,最上層為目標層即“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管理機制,中間層為二級指標(機制要素),底層為三級指標(具體舉措)。
在建成“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和“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管理機制AHP模型之后,確定不同指標的權重。第一,構造判斷矩陣。通過邁實AHP分析軟件導出“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管理機制(體系)的調查表,分發(fā)至各“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的有關專家。各專家依據績效管理經驗,從目標層起逐層對各個指標進行兩兩比較,依次對相同層次中的兩個指標進行判斷并給出相對重要性的偏向,如二級指標Bx和By,x和y=(1,2……n),三級指標Cx和Cy依次類推,其判斷標準參考AHP的1~9標度,見表2。
第二,指標相對權重計算?;厥铡胝{查表到AHP分析軟件,計算重要性排序。根據判斷矩陣P,求出其最大特征根λmax所對應的特征向量w。方程如下:
Pw=λmaxw
所求特征向量w經歸一化,是指各評價因素的重要性排序,也就是權重分配。而各指標的權重分配是否合理,還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檢驗使用公式:
公式中,CR為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比率;CI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RI為判斷矩陣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計算過程已通過AHP軟件自動算出,不作詳細闡述。具體建設績效評估管理指標權重比如表3所示。
第三,指標相對權重結果分析。通過層層排序,最終計算出所占權重,從各指標的相對權重比可以看出:一是“雙高計劃”建設績效管理機制(二級)的重要程度依次為價值引領、領導管理、任務落實、督導調度、績效監(jiān)測、績效激勵;二是“雙高計劃”建設績效管理的價值引領與領導管理是相對重要的,占比達50%,而其他四項為建設績效管理工作操作層面的措施,占比相對平衡;三是“雙高計劃”建設績效管理舉措(三級)中,具有創(chuàng)新發(fā)展理念、形成完善的“雙高計劃”建設績效組織機構及制度、建設績效督導檢查、正向激勵制度等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內容。
四、“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管理的推進機制
(一)提高站位,樹立“雙高計劃”建設價值引領機制
第一,樹立創(chuàng)新發(fā)展理念。要提高思想站位、樹立創(chuàng)新發(fā)展理念,堅定不移貫徹國家“創(chuàng)新、協(xié)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fā)展理念,從理念到行動展開系統(tǒng)性變革,創(chuàng)新“雙高計劃”建設的指導思想、建設思路、建設方向、建設目標、建設任務、建設路徑等,自上而下改革創(chuàng)新機制舉措,走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7]。
第二,樹立服務發(fā)展意識。一是服務于學校發(fā)展。在規(guī)定建設期內建成開放式、創(chuàng)新型、國際化高水平高職院校,提升學校辦學整體綜合實力。二是要以服務產業(yè)需求為中心,聚焦高端產業(yè)和產業(yè)高端,促進產業(yè)升級。三是服務于學生未來發(fā)展。要以學生為中心,拓展校企多方協(xié)同育人渠道,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
第三,找準特色發(fā)展之路。作為類型教育,鮮明的自身特色少不了。尤其以互聯(lián)網、大數(shù)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職業(yè)教育要主動適應產業(yè)升級,必須厚植開放性和類型特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體制機制改革,彰顯辦學特色。創(chuàng)新賦能產業(yè)鏈與人才鏈的有機銜接,為主動適應產業(yè)發(fā)展優(yōu)化專業(yè)結構,探索教育教學新方法、新渠道[8]。
(二)統(tǒng)籌布局,健全“雙高計劃”建設領導管理機制
第一,完善組織機構。各建設單位組織成立由學院黨委書記和院長擔任組長,分管教務、財務等工作的副院長擔任副組長,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項目建設領導小組,主要負責項目建設方案與任務的頂層設計工作。領導小組下設“雙高計劃”組織建設小組辦公室(簡稱“雙高建設辦”)和績效評估管理工作小組(簡稱“雙高績效辦”),兩者分工協(xié)作,“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績效”,雙管齊下,共同推動“雙高計劃”建設任務的落實。
第二,健全管理制度。在現(xiàn)有實施管理方案與經費管理辦法的基礎上,還需進一步落實、落細。如一級項目責任部門可制定實施三、四級任務的具體細則、建設方案、操作辦法、配套經費使用手冊等,由“雙高建設辦”和“雙高績效辦”監(jiān)督指導,項目建設領導小組負責審核。
(三)分級管理,狠抓“雙高計劃”建設任務落實機制
第一,建立落實責任機制。實行由四級責任主體構成的分級管理,第一責任主體是“雙高計劃”建設領導小組,余下三級依據“雙高計劃”建設任務書中的一、二、三級項目負責人或部門擔任責任主體。
第二,做好任務分工。遵循分級管理原則,將一級任務指標落實到職能部門或二級學院;由職能部門或二級學院牽頭組建一級項目管理小組,實行職能處室負責人或二級學院院長負責制;一級項目管理小組根據二級任務指標組建項目實施小組,項目實施小組根據三級任務指標落實到對應職能部門和院部負責人,相關職能部門和院部負責人為項目實施小組負責人;再根據四級任務指標,由項目實施小組負責安排,全校教職員工結合自身專業(yè)優(yōu)勢和個人特長擔任項目執(zhí)行人。
第三,加強責任落實。學校層面與專業(yè)群層面建設項目組對所轄領域內項目推進的質量、效益、聲譽負責。項目管理小組對項目建設直接負責,按照項目組要求完成項目整體設計,推進項目建設。項目執(zhí)行人與項目實施小組負責人簽訂責任書,項目實施小組負責人與項目管理小組負責人簽訂責任書,各自承擔相應責任。在建設過程中出現(xiàn)重大問題和新情況,可及時向上一級負責人匯報,以盡快解決,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
(四)過程管理,完善“雙高計劃”建設績效督導調度機制
第一,實施督導檢查。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健全督導管理機制,成立“雙高計劃”建設督導指導委員會(可由“雙高建設辦”和“績效管理辦”組織擔任),對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建設任務、產出指標及建設進度進行定期督查、指導。
第二,建立調度機制。為了加強“過程管理”,“雙高建設辦”或“績效管理辦”可與職能部門多方聯(lián)動,建立“雙高計劃”建設工作預警和調度機制。例如,針對跨學院、多部門參與的合作項目,可建立多方合作機制,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第三,實施重點攻堅。針對高水平專業(yè)群建設中對接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與區(qū)域產業(yè)聯(lián)系密切、對標國家緊缺行業(yè)的特色專業(yè),要實施重點攻堅。按照“雙高計劃”建設任務要求,出臺相應的重難點建設方案和協(xié)調機制,統(tǒng)籌編制“雙高計劃”建設重大項目清單、項目建設堵點清單。
(五)效率優(yōu)先,建立“雙高計劃”建設績效監(jiān)測機制
第一,加大績效考核力度。“雙高建設辦”和“績效管理辦”需聯(lián)合組織人事處、科研處、財務處等共同制定績效考核制度、管理方案、成果認定標準,明確預算經費使用方法、績效考核依據與流程等。
第二,搭建校內“雙高計劃”建設績效監(jiān)測平臺。執(zhí)行人或信息聯(lián)絡員定期填寫所負責項目的完成進度與未完成情況說明、成果、成效等,項目負責人和上一級的項目負責人逐一審核、認定。校內監(jiān)測平臺設計要盡量與教育部績效監(jiān)測系統(tǒng)做到數(shù)據信息共享互通。通過平臺抓取數(shù)據指標、簡化工作流程,打破以往寫報告、整理材料匯報工作進展的模式。
第三,完善持續(xù)改進機制。實施年度績效考核、搭建校內“雙高計劃”監(jiān)測管理平臺的目的,是為了持續(xù)改進項目建設。可建立績效定期反饋機制,形成月報制、季報制,推動項目如期進行。要及時總結提煉“雙高計劃”建設優(yōu)秀案例,發(fā)揮典型項目建設示范作用,擴大其社會效益及影響力。
(六)科學激勵,建立“雙高計劃”建設績效評估激勵機制
加強“雙高計劃”績效評估管理結果的應用,強化科學激勵,堅持正向激勵為主、負向激勵為輔,積極營造共贏氛圍。第一,發(fā)揮正向激勵的引導作用。各建設單位可因時制宜設立“雙高計劃”建設執(zhí)行人和管理崗位津貼,將一些任務換算成科研成果、教學課時等;在績效工資管理中體現(xiàn)教師智力投入,堅持“多勞者多得”的原則,激發(fā)教師建設的積極性;根據考核結果,對有標志性成果產出的團隊及個人執(zhí)行及時績效獎勵;將“雙高計劃”建設績效管理結果用于學校年度考核、教師職稱評定。第二,適當運用負向激勵。健全責任追究問責機制,對于項目建設績效不達標,對非客觀原因造成的任務未完成、整改不到位相關責任人,視情況給予通報批評。實行“雙高計劃”績效考核不合格的部門(個人)退出評優(yōu)評先、提干機制。
參 考 文 獻
[1]LUNDIN M.Explaining cooperation:How resource interdependence,goal congruence,and trust affect joint actions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7(4):651-672.
[2]白宗穎.以高??冃Ч芾硗七M高等教育治理現(xiàn)代化[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9(7):42-48.
[3]劉斌,鄒吉權.“雙高計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內涵分析與權重確定[J].中國高教研究,2021(4):96-102.
[4]United State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Performanc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Definition and Relationships[Z].GAO/GGO-98-26,1998-04-01.
[5]王斌華.發(fā)展性教師評價制度[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6]南京邁實軟件有限公司.AHP層次分析法軟件[EB/OL].(2021-04-12)[2021-05-18].https://www.meshcade.com/.
[7]李鵬.“雙高計劃”的治理邏輯、問題爭論與行動路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3):126-131.
[8]蔣昌忠.奮力打造中國特色世界水平專業(yè)群 為加快發(fā)展現(xiàn)代產業(yè)體系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21(12):27-31.
“Double-high Plan”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Levels and Promotion Mechanism
Li Yu, Guo Guangjun, Liu Yaqin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double-high plan”helps to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elps to form a dynamic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the “double-high plan”project, and helps the self-evaluation and self-examination of the“double-high plan”construction college. Combin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Delphi Method, establish the“double-high plan”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the“double-high plan”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AHP mode, consisting of 1 first-level indicator, 6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18 third-level indicators, and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 specific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double-high plan”from the six levels of value guidance, leadership management, task implementation, performance monitoring, supervision and scheduling, and performance incentives.
Key words? double-high pla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motion mechanism;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management mechanism
Author? Li Yu, assistant researcher of Instit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Changsha 410004); Guo Guangjun, doctoral candidate of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amen University, professor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Liu Yaqin,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作者簡介
李昱(1989- ),女,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高等職業(yè)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長沙,410004);郭廣軍(1971- ),男,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教授;劉亞琴,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高等教育產教融合質量協(xié)同治理體系研究”(BJA200105),主持人:郭廣軍